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臭氧降解土壤2,4-D污染物的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岚  权宇珩  李志勇 《化工学报》2014,65(8):3255-3260
为了控制土壤有机物污染,对负载污染物2,4-D(2,4-二氯苯氧乙酸)的模拟土壤柱进行臭氧化修复研究,通过考察羟基自由基抑制剂的加入、土壤粒径的影响以及混合气体中臭氧产生量的影响,分析了2,4-D污染土 壤的臭氧修复动力学,研究了土壤含水量对动力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液膜内羟基自由基、气液相臭氧、 土壤颗粒表面的活性位均对降解2,4-D发挥作用。经过合理简化和假设,推导可知2,4-D降解符合拟一级动 力学,对实验数据采用拟一级动力学进行拟合,相关系数均大于0.9。基于土壤含水量,提出动力学模型。实际的实验数据指出在土壤质量含水量低于9.38%范围内,拟一级动力学速率常数和水分含量之间基本符合二次多项式关系。  相似文献   

2.
陈岚  史惠祥  汪大翚 《化工学报》2004,55(11):1859-1863
利用臭氧和超声波联合降解苯氧羧酸类除草剂2,4-D,探讨超声波对臭氧氧化的协同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臭氧和超声波协同效应较为明显,反应主要是发生在2,4-D和自由基之间,虽然超声波的机械振荡能强化臭氧传质效果,但超声波强化臭氧降解的能力主要表现在超声波空化效应产生的高能条件促使臭氧迅速分解,产生大量的自由基.  相似文献   

3.
陈岚  权宇珩 《化工学报》2008,59(6):1401-1406
采用臭氧化高级氧化技术对2,4-D(2,4-二氯苯氧乙酸)污染物进行降解,2,4-D降解过程中会产生含氯芳香中间产物、无氯芳香中间产物和有机酸类中间产物,其中部分中间产物具有较高毒性,因此研究2,4-D臭氧化过程中间产物的动力学变化趋势是非常重要的。提出了3种降解路径:一是简单的链式路径,二是平行式路径,三是复杂的交叉式路径。对反应过程中主要中间产物类的浓度变化趋势分别采用三种路径进行推导,得到3种不同的中间产物降解动力学模型,由模型计算数据和实验数据的拟合分析结果可知交叉式路径模型数据和实验数据的吻合度最好,交叉式路径所描述的主要中间产物模型数据和实验数据的相关系数都大于0.94。  相似文献   

4.
采用光催化氧化技术对环丙沙星进行光催化降解研究,采用Langmuir-Hinshelwood动力学模型来描述环丙沙星的光催化降解,研究表明环丙沙星的光催化降解符合假一级动力学。并利用中心复合实验得到了环丙沙星的光催化降解动力学模型,该模型可以很好描述其降解过程。最后利用活性氧物种淬灭实验研究环丙沙星的光催化降解机理,结果表明羟基自由基是其光催化降解过程中的主要活性物种。  相似文献   

5.
氯代硝基苯类废水臭氧化动力学和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炳智  徐向阳  朱亮 《化工学报》2008,59(8):2111-2120
采用半连续臭氧化工艺处理氯代硝基苯类废水,对氯代硝基苯(ClNBs)臭氧化过程反应动力学、臭氧分子与自由基氧化反应的贡献、过程降解机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lNBs降解遵循准一级反应动力学,降解速率顺序为o-CNB相似文献   

6.
陈岚  史惠祥  汪大翚 《化工学报》2004,55(11):1864-1868
利用臭氧超声波联合工艺对苯氧羧酸类除草剂2,4-D进行降解研究,在前文探讨臭氧超声波之间协同效应的基础上,确定其中间产物种类主要有2,4-二氯苯酚、苯醌、氢醌以及小分子酸如顺丁烯二酸、草酸、甲酸、乙酸等.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分别对反应溶液里的主要中间产物和离子浓度变化进行分析,研究2,4-D在臭氧超声波联合作用下的反应路径,并初步讨论其降解机理.  相似文献   

7.
《广东化工》2021,48(8)
2,4-二氯苯氧乙酸(2,4-D)是一类广泛除草剂,但其大量施用导致环境残留已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从山东某农药厂污水处理站二沉池污泥中筛选出一株高效降解菌,命名为ZQ,能以2,4-D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基于其形态,生化特性及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为Achromobacter sp.。优化其降解100 mg/L 2,4-D条件,结果表明最佳降解条件为:温度35℃,p H=8.0,接种量为2%。同时,不同初始浓度下2,4-D的降解动力学研究表明ZQ对2,4-D的降解符合一阶动力学模型。当2,4-D浓度为100 mg/L时,降解半衰期大约为10.80 h。菌株ZQ还可以其他6种常见苯氧羧酸类农药作为唯一碳源生长。结果证明Achromobacter sp.作为生态修复苯氧羧酸类农药生物强化菌具有潜在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8.
构建"铁/腐殖质还原菌(Comamonas koreensis,CY01)、腐殖质模式物、铁氧化物、2,4-D"厌氧反应体系,研究2,4-D转化效率与转化途径,探讨2,4-D转化促进机制。结果表明,CY01对2,4-D的直接脱氯效果微弱,蒽醌-2,6-二磺酸钠(AQDS)与针铁矿(α-FeOOH)的加入可有效促进2,4-D厌氧转化,25 d时降解率提高2倍,达33.3%。CY01/AQDS/α-FeOOH/2,4-D体系中,AQDS、Fe(Ⅲ)及2,4-D微生物还原3种过程同时存在,AQDS和Fe(Ⅲ)充当电子穿梭体,加速胞内电子向胞外2,4-D的转移,协同促进2,4-D还原脱氯。本研究可为难降解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的修复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臭氧氧化对甲基苯磺酸的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用典型制药中间体对甲基苯磺酸(p-TSA)作为模型污染物,研究了臭氧氧化技术对p-TSA的直接氧化和间接氧化效果。结果表明,在pH为2~13、臭氧流量16~64 mg·min-1和污染物浓度100~5000 mg·L-1条件下,臭氧氧化p-TSA均符合拟一级动力学降解规律,且pH、臭氧投加量的增大都有利于拟一级动力学常数的提高,而初始污染物浓度的提高则抑制拟一级动力学常数的增大。建立了表征臭氧氧化过程中直接反应和间接反应各相对贡献率的动力学模型,定量研究了臭氧流量、相似文献   

10.
林晓璇  王如意 《广州化工》2022,50(6):55-57+71
利用臭氧/过硫酸氢钾体系降解酮洛芬模拟废水,考察了不同反应温度、初始浓度、初始p H值下酮洛芬的降解动力学,并拟合表观动力学方程;采用竞争法,以硝基苯和苯甲酸为分子探针,测定酮洛芬与硫酸根自由基的二级反应速率常数。结果表明,不同实验条件下酮洛芬降解符合准一级动力学,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得到表观动力学方程k=494296exp(-31494/RT) C0-0.3677[OH-]0.1478,酮洛芬与硫酸根自由基的二级反应速率常数为1.49×109M-1s-1。  相似文献   

11.
水力空化强化臭氧降解水中苯酚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在水力空化强化臭氧降解苯酚时臭氧通入量、多孔板的参数、多孔板的入口压力对苯酚降解的影响。研究表明:三者对苯酚的降解均有较大影响。增加臭氧通入量、提高入口压力都有利于苯酚的降解。研究水力空化强化臭氧氧化作用的动力学,结果表明,苯酚在单独水力空化、臭氧氧化以及它们的联合工艺下的降解均符合表观一级动力学;且在水力空化强化臭氧氧化的工艺中苯酚的去除率比在单独水力空化、臭氧氧化时有显著的提高,表明水力空化强化臭氧氧化的工艺中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催化臭氧降解氯苯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芬  魏东洋  许振成  李杰 《广东化工》2009,36(9):62-63,99
介绍了氯苯类化合物的结构、性质、污染现状.在对催化臭氧技术降解氯苯类化合物效能评述的基础上,针对催化臭氧机理研究的难点进行了分析,重点讨论了催化臭氧产生羟基自由基(OH)的机理、降解氯苯类化合物的作用、影响因索等,最后讨论了该技术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张永祥  赵崇辉  李雅君  杜伟 《应用化工》2023,(10):2756-2760+2765
为更好地理解纳米零价铁(nZVI)激活过硫酸盐(PS)的机制和动力学,基于Langmuir-Hinshelwood机理,结合nZVI/PS体系中主要的反应步骤对2,4-二氯酚(2,4-DCP)的降解过程建立动力学模型。使用不同影响因素下(包括nZVI投加量、初始PS浓度和初始2,4-DCP浓度)PS,2,4-DCP浓度变化数据拟合动力学模型并确定速率常数,通过对速率常数的敏感性分析得到:2,4-DCP降解的整体反应动力学是由前体表面复合物内部发生电子转移反应形成硫酸根自由基SO4·-以及2,4-DCP被羟基自由基OH·降解这两个过程来控制的。  相似文献   

14.
为获得低成本、高效率的偶氮染料废水处理方法,采用改性活性炭催化过硫酸盐(PS)氧化降解甲基橙染料废水。通过单因素实验分别研究改性活性炭、PS及Fe2+浓度对甲基橙降解的影响,降解过程遵循拟一级动力学模型,反应速率常数为0.0757~1.7178 min-1。采用Box-BehnkenDesign响应面研究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甲基橙降解的影响,各因素贡献排序为:催化剂投加量>PS浓度>Fe2+浓度,最佳反应条件:催化剂投加量为0.73 g/L、PS浓度为2.0 mmol/L、Fe2+浓度为1.08 mol/L。对改性活性炭催化PS氧化降解甲基橙染料废水的机理进行探究,电子顺磁共振波谱实验表明降解体系中存在羟基自由基和硫酸根自由基,自由基猝灭实验表明改性活性炭表面的羟基自由基在甲基橙降解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陈岚  权宇珩 《化工学报》2011,62(10):2920-2925
采用少量无机盐、有机物添加至去离子水配制的2,4-D溶液及自来水、地表水配制2,4-D溶液的方法,模拟实际复杂水质对O3/H2O2工艺降解2,4-D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共存物质对2,4-D降解动力学产生不同的影响,磷酸钠、碳酸钠、硅酸钠、碳酸氢钠、甲酸、硝酸钠、地表水、自来水促进2,4-D降解,氯化钠、叔丁醇、正丙醇、...  相似文献   

16.
王栋  吴军见  周集体  王宇 《现代化工》2006,26(Z2):112-115
实验研究了搅拌槽反应器内染料(活性艳红K-2BP)的臭氧氧化脱色过程.考察了溶液pH、臭氧流量、搅拌速度对臭氧脱色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脱色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脱色过程中自由基反应起到主要作用;提高臭氧流量和搅拌速度能够显著加快脱色速度;通过对臭氧传质的测量和八田数Hα的计算,指出随着搅拌速率的增加,反应动力学区区域由慢速动力学区域转变到中速反应动力学区域.  相似文献   

17.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CuO/Al_2O_3催化剂,并将其用于催化臭氧氧化降解酸性红B,研究了CuO负载量、催化剂投加量、臭氧流量等因素对COD去除率的影响。通过加入羟基自由基抑制剂叔丁醇,判断CuO/Al_2O_3催化臭氧氧化降解酸性红B的途径。运用XRD、XPS、SEM、EDS、BET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载体上的铜物种均为CuO,且均匀地分布在载体上。CuO/Al_2O_3催化剂的加入能够促进臭氧分解羟基自由基降解酸性红B,当CuO负载量为1.0%,催化剂投加量为5.56 g/L,臭氧流量为15 L/min时,具有较好的COD去除率。  相似文献   

18.
《农药》2015,(11)
[目的]研究硝磺草酮在辽宁地区4种土壤中的吸附、淋溶及降解影响因子,进而对硝磺草酮在田间安全使用及评价其对地下水源污染风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振荡平衡法、土柱淋溶法、室内温箱模拟法,分别研究硝磺草酮在辽宁地区4种土壤中的吸附、淋溶及降解影响因子。[结果]硝磺草酮在4种土壤中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方程,吸附常数介于0.67~5.94之间;在p H值较高的土壤中淋溶较强;在土壤中的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降解速率分别随土壤p H值升高、土壤含水量的升高加快。[结论]p H值为影响吸附及淋溶的主要因素;降解的主导因素是微生物作用,受光照或温度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9.
臭氧降解水中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的效能及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臭氧降解含较高浓度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的模拟废水,考察了pH、DMP初始浓度、臭氧投加量和温度对臭氧降解DMP效果的影响,并对臭氧降解DMP的效能及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H为5~10时DMP的降解效果较好;DMP初始浓度越大,DMP降解率越小,但DMP降解量增加;臭氧投加量的增加有利于DMP降解,但臭氧利用效率降低;温度低时,升高温度DMP降解率增大,24℃后提高温度对DMP降解率影响不大。在pH为5~10、DMP初始浓度为14~66 mg·L-1、O3投加量为14~24 mg·min-1、20~30℃条件下反应40 min,DMP降解率达85%以上。在实验条件范围内,臭氧降解DMP符合拟一级动力学,建立了幂指数表达的动力学模型。在pH为2~12范围内,因臭氧反应机理不同,表观动力学常数kobs与pH不呈线性关系,pH为2~5时,kobs快速增加,pH为5~9时,kobs缓慢增加,pH大于9时kobs反而降低,pH为9时kobs最大,为0.0929 min-1。  相似文献   

20.
采用基于Fe~0的非均相UV/Fenton技术对水中盐酸副品红(BR9)的去除效果和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pH=3.0,Fe~025 mg/L,H_2O_2 34 mg/L时,1 min后BR9的去除率达93.4%,反应符合伪一级降解动力学;初始BR9浓度升高,反应速率降低,BR9绝对去除量增加。pH升高,BR9去除率降低,pH3时,BR9去除率70%;水中少量天然有机物(TOC 5~10 mg/L)和常见无机阴离子(Cl~-、SO_4~(2-)和NO_3~-)均抑制了体系对BR9的降解;自由基抑制实验证实降解过程符合羟基自由基(·OH)氧化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