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小华  韦星  蔡忆昔  施蕴曦  江飞  董淼 《化工学报》2014,65(3):1056-1061
利用介质阻挡放电产生低温等离子体转化C3H6/NO/N2气氛中NO,结合发射光谱诊断法研究了碳氢化合物C3H6对NO转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放电功率的升高,NO转化率先升高后逐渐趋于平缓,NO2浓度持续降低,N2O浓度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NO主要被还原为N2;相同放电功率下,随着C3H6初始浓度升高,NOx转化率和N2O浓度升高、NO2浓度降低;添加C3H6会降低N2第二正带系和NO-γ带的发射光谱强度,产生CN自由基的激发跃迁谱线,影响NO的化学反应机制,同时生成了棕黄色的聚合物。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氩气(Ar)添加剂对低温等离子体(NTP)转化NO过程的影响,建立了NTP转化NO/N2/O2/Ar气氛中NO的试验平台,考察了激励电压峰-峰值(Vp-p)和Ar浓度对NO转化率、NO2、O3浓度及发射光谱的影响,并结合发射光谱诊断法对NTP转化NO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Vp-p较小时,由于潘宁效应,在NO/N2/O2气氛中加入Ar会增加分子的活化几率;另外添加Ar会引起NTP电子密度的增加,从而促进N、O原子的生成,NO转化率随Ar浓度升高而升高;Vp-p较高时,混合气加入Ar后会抑制O3的生成,O3浓度随Ar浓度升高而降低;NO2浓度的变化趋势与O3浓度变化相似。  相似文献   

3.
为改善活性炭(AC)负载Mo2C基催化剂还原NO2制NO的反应性能,考察硝酸、氨水和双氧水处理后的活性炭对Mo2C/AC结构及反应性能的影响。采用N2物理吸附-脱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等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含氧官能团丰富,Mo2C均匀分散,比表面积和孔容比AC0(未预处理AC)小。Mo2C/AC2比表面积和微孔孔容最大,含氧官能团少,有利于Mo2C分散、NO2吸附和还原。3种催化剂在100~400℃转化率随着温度的升高先上升后下降,在250℃时转化率大小关系为:Mo2C/AC2 (80.8%)>Mo2C/AC3 (75.9%)>Mo2C/AC1 (55.2%)。  相似文献   

4.
环氧乙烷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尾气含有C2H4、C2H6和O2等组分,若采用变压吸附法回收其中的C2H4时,需要考虑O2对吸附分离C2H4的影响。在固定床吸附柱上,测定了有O2存在时,C2H4/C2H6体系在3种吸附剂(活性炭、NJ络合吸附剂和NK络合吸附剂)上的动态吸附行为,考察了O2对不同吸附剂吸附C2H4的选择性和稳定吸附容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有O2的实验条件下,NK络合吸附剂对C2H4/C2H6体系能优先吸附C2H4,且C2H4的吸附性能不受O2的影响,C2H4/C2H6的分离系数为10;NK络合吸附剂具有稳定的有效C2H4吸附量9.2 mL/g。实验结果为工业回收C2H4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O_2/N_2、O_2/CO_2和O_2/CO_2/NO气氛下煤粉燃烧NO_x排放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滴管炉研究了O2/N2、O2/CO2和O2/CO2/NO气氛下煤燃烧过程中NOx的排放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O2/N2和O2/CO2气氛下,高温或高O2浓度均使NO排放量增加。O2/CO2气氛下NO排放量比O2/N2气氛下NO排放量低大约30%~40%。在O2/CO2/NO气氛下,温度不同时,O2浓度变化对NO排放量的影响规律不同,对循环NO降解的影响规律也不同。高温不利于循环NO降解。随停留时间的延长NO排放量出现两个峰值。  相似文献   

6.
《云南化工》2019,(12):105-106
采用V_2O_5/WO_3-Ti O_2作为脱硝催化剂,考察不同厂家载体,活性组分V_2O_5和助剂WO_3负载量对催化剂脱硝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厂家载体对催化剂低温活性影响较大,高温时影响不大;1.5V_2O_5/x WO_3-Ti O_2(x=6%,10%,15%)上NO转化率随着WO_3含量增加而升高,同时N_2O也随着WO_3含量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7.
采用液相沉淀法制备Co3O4氧化物,并以其为载体制备负载型Rh催化剂。考察不同焙烧温度制备的载体和催化剂的结构、织构、氧化还原性能及其对C3H6催化还原NO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经600℃焙烧的载体制备的Rh/Co3O4催化剂中Rh与Co3O4的相互作用较强,促进对N—O键的削弱作用,提高对C3H6还原NO的还原能力。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当体系中C3H6为500×10-6、NO为500×10-6和O2体积分数为5%时,NO转化率50%,催化性能优于Rh/Al2O3催化剂。  相似文献   

8.
9.
刁斐  蒋明学  朱鸿志 《陶瓷》2011,(13):35-38
根据热力学原理对Si—C—N—H—O五元系统进行了平衡状态下的相稳定性计算,绘制了在1 073 K和1 223 K下的SiC、Si_3N_4、Si_2N_2O和SiO_24个稳定相的稳定性与N_2分压和H_2O分压的关系图,即优势区域图,分析了其凝聚相的稳定区域。同时结合SEM显微结构分析氢气还原炉中Si_3N_4/SiC和Sialon/SiC制品抗H_2O—H_2—N_2气氛的侵蚀性能。  相似文献   

10.
CuSO_4-CeO_2/TS催化氧化NO及其抗H_2O和SO_2毒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载体TiO2-SiO2(TS),用浸渍法制备了催化剂CuSO4-CeO2/TS,考察了组分配比、焙烧温度等制备条件和反应温度、NO进口浓度、O2含量、空速等操作条件对其催化氧化NO活性的影响及其抗H2O和SO2毒化的能力,对载体和催化剂分别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在反应温度350℃、进口NO浓度500×10-6(φ)及O2浓度8%(φ)、空速10000h-1条件下,NO转化率可达67.5%,能满足NOx高效吸收的要求.但因NO催化氧化过程的反应温度和O2含量均较高,其抗SO2和H2O毒化能力低于NO催化还原过程.  相似文献   

11.
采用醇热合成法合成了标题化合物[Co(C9H6NO)3]·C2H5OH,测定了其晶体结构,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晶体学参数为:a=1.1268(2)nm,b=1.3034(2)nm,c=1.6606nm(3),β=94.15(1)°,V=2.4325(8)nm3,Z=4,Dc=1.468Mg/m3,F(000)=1112。配合物中有三个N原子和三个O原子与中心离子Co(Ⅲ)配位,形成畸变的八面体配位环境。配合物通过分子间氢键作用与溶剂乙醇分子形成二维超分子的晶体结构。  相似文献   

12.
硝酸铜与2-甲基-5-吡嗪羧酸在室温无菌条件下通过反应得到[Cu(C6H6N2O2)2(H2O)2]n.n[NO3].nH2O配位聚合物,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该配合物属单斜晶系,P 21/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0.837 4(2)nm,b=1.623 1(5)nmc,=0.767 3(2)nm,α=90°,β=98.509(5)°,γ=90°。配合物中存在硝酸根抗衡阴离子,丰富了氢键的来源,更易形成超分子的聚合物。且在此配合物中,还存在未键合的N原子和含有孤对电子的O原子,可作为配合物的配体,进一步与其它金属作用形成混金配位聚合物。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苯并咪唑-5-羧酸、己二酸、硫酸铜为原料,以水/DMF(v/v 1:1)为溶剂,采用水热合成法合成了新型铜配合物Cu_2(C_6H_8O_4)_2(C_3H_7NO)_2单晶,并通过单晶衍射仪测定了晶体结构。该配合物属于为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晶胞参数为:a=9.4764(5)?,b=8.2618(5)?,c=15.0990(8)?,β=106.259(1)o,V=1134.85(11)?3,Z=2。  相似文献   

14.
季雨晴  傅敏  杨凌  任秋燕 《现代化工》2021,(2):172-176,182
以具有优异光催化性能的TiO2/g-C3N4复合材料为光催化活性组分、硅藻泥为涂料主要成分,将两者物理复合形成具有高效光催化性能的硅藻泥涂料.利用XRD、SEM、PL、BET、FT-IR等表征手段对复合前后的样品进行分析,根据涂料附着力及耐水性等各项国标对涂料的性能进行测试,并以NO为目标物对其光催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5.
采用四硼酸锂熔融试样,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法)测定矾土中Fe2 O3、TiO2和SiO2。通过对熔样方法选择、铝基体以及背景的研究,确定了分析条件。结果表明,该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性,回收率在94%~108%。  相似文献   

16.
采用醇热合成法合成了标题化合物[Co(C9H6NO)3]·C2H5OH,测定了其晶体结构,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晶体学参数为:a=1.1268(2)nm,b=1.3034(2)nm,c=1.6606nm(3),β=94.15(1)°,V=2.4325(8)nm3,Z=4,Dc=1.468Mg/m3,F(000)=1112。配合物中有三个N原子和三个O原子与中心离子Co(Ⅲ)配位,形成畸变的八面体配位环境。配合物通过分子间氢键作用与溶剂乙醇分子形成二维超分子的晶体结构。  相似文献   

17.
以硝酸铜和硝酸钴为原料,采用水热法一步合成CuO-Co_3O_4纳米线敏感材料,测试H_2S在SF_6氛围中的敏感性。结果表明,CuO-Co_3O_4在SF_6中对H_2S具有良好的响应。对敏感器件进行加热,在70℃时,敏感性能最好。对H_2S的检测下限可达10 mg/m3,并且对SO_2、NO_2、CO、NH_3等干扰气体具有选择性,响应恢复时间<30 s。  相似文献   

18.
以硝酸铜和硝酸钴为原料,采用水热法一步合成CuO-Co_3O_4纳米线敏感材料,测试H_2S在SF_6氛围中的敏感性。结果表明,CuO-Co_3O_4在SF_6中对H_2S具有良好的响应。对敏感器件进行加热,在70℃时,敏感性能最好。对H_2S的检测下限可达10 mg/m~3,并且对SO_2、NO_2、CO、NH_3等干扰气体具有选择性,响应恢复时间<30 s。  相似文献   

19.
用常温挥发法合成了一个新颖的单核配合物Ni(C6H6NO3S)2(H2O)4,并利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热重分析及X-射线单晶衍射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配合物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121/n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191 2 nm,b=0.633 nm,c=1.224 nm,β=108.936°,Z=2,R1=0.027 1,wR2=0.100 7。在标题配合物中,每个Ni2+与4个H2O分子的氧原子及来自两个邻氨基苯磺酸的两个氮原子配位,形成一个畸变的八面体构型。在该配合物中,磺酸基的氧原子没有配位,这表明在该体系下,H2O的配位性能优于磺酸基氧原子。  相似文献   

20.
为阐明H2O2/Fe2(MoO4)3体系脱硝过程中H2O2吸附分解及NO氧化行为,基于DFT方法首次计算了H2O2和NO分子单独及二者同时在Fe2(MoO4)3表面的吸附构型,并通过考察吸附能、Mulliken电荷及氧化路径等特性揭示H2O2催化分解和NO氧化的微观机制。结果表明:H2O2在Fe2(MoO4)3表面易分解为活性自由基,而NO则以分子形式吸附;H2O2和NO共吸附时,H2O2优先吸附于催化剂表面并随后分解,NO则分别被H2O2分解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