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淋滤法去除污泥中的重金属相比传统化学浸提法具有耗酸量极少、运行成本低、去除效率高、污泥脱水性能强等优点。研究表明,该方法对污泥中Cu、Cd、Zn的去除率分别能达到85.8%,78.5%,81.3%。由于该方法在去除重金属的同时保留了污泥的有机质、氮磷养分,处理后的污泥可作为农肥用于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意义。  相似文献   

2.
电镀过程中产生的重金属会随着污水处理进入污泥中,从而阻碍污泥处置工序,尤其是农田回用。生物淋滤较之传统物化法具有明显的优势。介绍了利用嗜酸性氧化硫硫杆菌进行生物淋滤的方法,从菌种的活化到生物淋滤的操作,以及后续的处理与检测,并探讨了底物浓度(S的添加量)对淋滤效果的影响。使用本方案处理后的污泥均适合农田施用。  相似文献   

3.
生物淋滤去除污泥中重金属铬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萍  管秀娟 《广东化工》2007,34(4):60-62
比较研究了皮革废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在生物淋滤除铬过程中,由于添加辅助基质的种类、浓度及反应温度不同,重金属铬溶出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添加单质硫或硫酸亚铁作辅助基质可明显提高重金属铬的溶出效果;添加七水硫酸亚铁比添加单质硫的效果更好;其它反应条件相同,中温(35℃)条件下重金属铬的溶出效果比常温(25℃)和高温(45℃)都要好。控制反应温度可明显提高铬的溶出效果。  相似文献   

4.
以福州市大学城污水处理厂沉淀池污泥为培养基质,用单质硫粉作底物培养以氧化硫硫杆菌为优势菌种的接种液,采用生物淋滤法去除污泥中的重金属,研究底物投加量及驯化污泥接种量对污泥重金属去除效果的影响,并分析淋滤过程中重金属的形态变化。结果表明,当接种量为5%、硫粉投加量为5 g/L时,生物淋滤可使污泥中重金属元素Zn、Cu和Cr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1.9%、62.1%、32.0%,大大降低了污泥中的重金属含量。生物淋滤后污泥中的重金属Zn、Cu和Cr主要以残渣态的形态存在,生物可利用性和迁移性降低。  相似文献   

5.
杨明  王军 《广东化工》2012,39(7):92-93
文章阐述了生物淋滤法在去除污泥重金属中的机理、影响因素以及处理效果,并与植物提取、电动修复、化学法去除污泥重金属等方法的应用进行了对比。生物淋滤法去除污泥重金属表现出了较好的应用前景,未来从污泥中筛选淋滤菌种,开展生物淋滤工艺研究和配套设备开发将成为生物淋滤技术规模化应用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6.
简述了化学淋滤技术去除污泥重金属的作用机理,归纳了淋滤剂的国内外相关研究,指出了无机酸及有毒有害淋滤剂对污泥土地利用的不利影响,重点介绍了绿色淋滤剂的分类及应用。小分子有机酸可使淋滤过程在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EDDS、PESA、GLDA等绿色螯合剂易降解、不会带来二次污染且农用后对土壤扰动较小,生物表面活性剂易降解、毒性小且浸出效果较好,复合淋滤剂可同时对多种重金属达到较好的淋滤效果,超声、微波等物理手段可强化复合淋滤效果、缩短淋滤时间并提高重金属去除率。同时对化学淋滤技术未来发展方向及实现工程化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简述了化学淋滤技术去除污泥重金属的作用机理,归纳了淋滤剂的国内外相关研究,指出了无机酸及有毒有害淋滤剂对污泥土地利用的不利影响,重点介绍了绿色淋滤剂的分类及应用。小分子有机酸可使淋滤过程在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EDDS、PESA、GLDA等绿色螯合剂易降解、不会带来二次污染且农用后对土壤扰动较小,生物表面活性剂易降解、毒性小且浸出效果较好,复合淋滤剂可同时对多种重金属达到较好的淋滤效果,超声、微波等物理手段可强化复合淋滤效果、缩短淋滤时间并提高重金属去除率。同时对化学淋滤技术未来发展方向及实现工程化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9.
化学淋滤剂浸出污泥中重金属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轩  程刚  周乃然 《应用化工》2013,(10):1913-1915,1919
化学淋滤剂是影响污泥中重金属高效、快速去除的重要因素。围绕小分子有机酸、大分子螯合剂、盐溶液、表面活性剂和复合淋滤剂的特点,综述了其在污泥重金属去除中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0.
微生物淋滤技术在去除城市污泥重金属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金属是目前污泥土地利用的最大障碍,有效去除污泥中的重金属成为污泥再次利用的关键。微生物淋滤法作为一种高效、低成本、绿色的污泥重金属的处理方法,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综述了污泥重金属去除技术的优缺点,分析了微生物淋滤技术的优越性及去除效果,展望了微生物淋滤技术的前景与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为考察污泥预处理过程中重金属迁移转化规律,通过投加不同量的Fenton试剂对污泥进行处理,分析了Zn、Cd、Mn、Ni四种重金属的化学形态变化与后继生物淋滤过程的溶出行为。研究结果表明,污泥经Fenton处理后,毛细吸水时间在短时间内降低,但对生物淋滤后最终的污泥脱水性没有显著提升作用;重金属Zn、Cd、Mn的不稳定态(弱酸提取态、可还原态)比例不同程度提高,当投加Fe2+=1.00g/L、H2O2=9.00g/L时,其比例分别由37%、84%、79%上升至90%、93%、84%,但Ni无明显变化。此外,Fenton处理污泥中Zn、Cd、Mn、Ni四种重金属生物淋滤后含量分别由3451.52mg/kg、6.45mg/kg、443.40mg/kg、94.96mg/kg降至376.74mg/kg、1.10mg/kg、141.66mg/kg、21.77mg/kg,比单独生物淋滤处理污泥重金属残余量分别降低了36.20%、26.17%、30.92%和27.89%。利用动力学方程较好地描述了生物淋滤过程中Zn、Cd、Mn、Ni四种重金属的溶出速率的相对大小,排序为Mn<Cd<Zn<Ni。  相似文献   

12.
何刚  胡群 《安徽化工》2011,37(4):66-69
阐述了生物淋滤技术的研究现状,着重介绍了生物淋滤技术用于堆肥中重金属去除的研究进展,包括微生物种群、环境条件以及堆肥产品营养组成等。优化运行条件、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机理进行深入探讨以及建立完善的数学模型将是生物淋滤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废旧电池的回收处理是各国研究的热点,生物淋滤技术是当前处理技术的新工艺。文章通过比较国内外学者对该技术处理废旧电池的的研究,并与处理废旧电池传统工艺相比,表明生物淋滤技术浸出效果明显,二次污染小,经济环保。该技术将会成为研究处理废旧电池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4.
薛璐 《广东化工》2014,(7):158-159
通过氧化硫硫杆菌生物淋滤处理城市垃圾焚烧飞灰中的重金属。采用分批摇床培养,研究了生物淋滤过程中,底物浓度(S)对飞灰中重金属去除速率的影响。采用经验方程研究了S浓度对飞灰中重金属去除速率的影响,得到不同S浓度下4种重金属(Cu、Zn、Cd、Pb)的去除速率常数km,其大小顺序为ZnCuCdPb。综合各个动力学参数推知S浓度为5 g/L是本生物淋滤体系的最佳底物浓度。  相似文献   

15.
污泥是由污水处理过程中形成的沉淀物,具有含水率高、有机物含量高、重金属含量高等特点,其中重金属污染控制一直是污泥处理处置的难点。生物浸出技术具有耗酸少,运行成本低,重金属去除率高,无二次污染等优点被广泛应用。本文论述了生物浸出技术的浸出菌种,影响因素,研究现状及应用,展望了生物浸出技术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利用水泥窑处理污水厂污泥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施惠生 《水泥》2002,(7):8-10
介绍了利用水泥窑处理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工业试验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污水处理厂污染替代部分粘土质原料,可以生产出合格的水泥熟料,而且可以有效地消除重金属离子以及腐败有机物产生的危害。利用水泥窑处理城市废弃物是有效利用资源、节约能源和改善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污泥农用研究及污泥中重金属去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誉绚仪  程毅 《河南化工》2010,27(10):52-53
简述了我国污泥农用的基本情况及污泥堆肥的研究情况。并介绍五种去除污泥中重金属的方法,最后指出污泥土地利用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曾海燕 《广州化工》2007,35(2):47-49
介绍了污泥中重金属存在的形态,综述了污泥中重金属去除的常用的四种技术化学浸出、生物浸出、电分离和超临界流体萃取,重点介绍了化学浸取技术的原理和特点,并对诸项技术的优点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9.
生物法脱除污泥水中重金属的经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玉昆 《氮肥设计》1995,33(6):43-47
针对美国农业部对农业使用污泥中重金属污染物的要求标准及达到上述标准的各种生物处理技术和简要流程,列举不同处理规模的各类生物处理流程的费用并进行了分析和经济评价,从而为用户选用污泥中重金属污染处理的方案、设计和使用提供了详实而可靠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生物法去除城市污泥中重金属的主要技术并着重讨论了所利用微生物的相关特性、反应机理以及影响去除效率的因素.介绍了生物法去除城市污泥中重金属的相对优势,分析了其今后的发展方向,认为开发高效的生物淋滤一体化反应器和工艺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