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湖库型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保护研究-以大溪水库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唐肖  年福华 《广东化工》2011,38(2):115-116
科学合理的保护饮用水水源地对于保障饮用水水质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极为重要.以大溪水库为例,分析大溪水库饮用水水源地存在的环境问题及造成环境问题的原因,从污染控制、自然保护、建设项目管理等方面着手,提出强化大溪水库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从保护乌当区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角度出发,对乌当区建制乡镇10个饮用水源地水质进行分析和评价。在综合分析乌当区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现状的基础上,针对乌当区乡镇饮用水源地存在的安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及建议,为乌当区乡镇饮用水开发利用和污染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宛中华  章万喜  黎忠  乐杰友 《广东化工》2012,(4):254+256-254,256
文章分析了珠三角城市群饮用水源地的水质现状及其成因,并分别从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水源地水质保护、水源地保护区管理、水源地保护工程措施和饮用水水源地监控体系等方面给出了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保护的对策措施,最后提出了实施分质供水是解决珠三角供水问题,保障珠三角供水安全,特别是饮水安全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宜春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评估与管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是生命之源。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涉及到供水区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和身体健康,因此,保护水源,改善水质,已成为当前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首先介绍了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评估及环境保护策略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宜春市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针对宜春市环境特点、水源地属性、分布、水质水量状况以及影响饮用水水源水质的主要因素等,建立了宜春市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现状评估指标体系,评估了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现状。根据水源地现状分析和评估结果,总结出宜春市饮用水水源地在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宜的水源地环境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5.
加强饮用水源地环境风险防范,是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和水源地可持续开发利用的重要举措。文章在统计长江常州段上、下游历史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基础上,从固定源、移动源、流域源三个类别对长江常州段饮用水源地环境风险进行识别与分析,建立以饮用水源地区位条件、环境污染现状、环境监管能力、环境应急能力为主体的环境风险等级评估指标体系,并对其风险等级进行评估,提出有效防范环境风险的对策措施,对饮用水源地环境管理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宋惠莹 《广东化工》2013,(13):139-140,151
参照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框架将广州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指标体系分为压力、状态、工程控制、环境管理四个子系统。通过层次分析法来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指数法评定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等级。评价结果表明:2006年至2009年广州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处于一般安全级别。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闽江福州段市级水源地现状的基础上,对水源地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进一步保障饮用水安全对策。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饮用水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相对来说,城市居民要比农村人口更容易获得改善的水资源,在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农村居民饮用水安全问题较为突出。论文以石市镇饮用水源地锦江河为例分析乡镇河流型饮用水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的饮用水源地的水质现状不容乐观。为了更好地保护饮用水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各方已经完善了相关的政策和制度,提出了多种措施。简要总结并论述了当前在政府、水源地保护相关企业和人民群众等层面可以开展的水源地保护的措施,为饮用水源地的保护提出了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2008年5月20日,环境保护部公布灾后重建饮用水保护技术指南、饮用水安全保障应急技术方案、水环境与水源地监测技术规范,要求灾区各级政府严格按技术规范执行,确保灾区人民饮用水安全。  相似文献   

11.
刘有为 《中国化工贸易》2013,(5):261-261,353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直接影响着群众的健康,水源地环境保护具有重大意义。沧州市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以湖库型水源地为主,通过对饮用水水源地大浪淀水库水质检测,得出水源地水质评价结果,水源地水质较好。针对水源地环境现状,提出了保护和改善水环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发展,饮用水水质安全显得尤为重要,饮用水安全关系着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根据《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状况评估技术规范》(HJ774-2015),对大同市全市23个城市水源地的环境状况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4个水源地综合评估结果为优秀,2个水源地评估结果为良好,4个水源地评估结果为合格,1个水源地评估结果为基本合格,2个水源地评估结果为不合格。主要存在的问题有部分水源地水质超标,云冈区西万庄水源地存在超采问题、水源地标志建设不够完善、水源地保护区内存在污染隐患、应急管理能力不高、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水源地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3.
<正>水是生命之源。饮用水安全是上海城市安全的最重要基础之一,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十一五”以来,上海市供水安全保障在水源、水厂、管网、二次供水以及龙头水等全链条各个环节积累了大量的关键技术、示范应用等科研以及管理运行成果。在水源地原水改善、水处理工艺提升、老旧供水管网改造、二供改造和运维管理等方面实现了很多突破,不断提高了居民供水水质和保障能力。在政府、企业以及行业的共同努力下,饮用水综合合格率由2010年的91.77%提升到2020年的99.79%,臭和味合格率由84.19%提高到98.37%,显著提升了上海饮用水安全保障能力和饮用水品质,保障了2 400万人口供水安全。  相似文献   

14.
基于对南京市水源地水质现状调研分析及对南京市水源地保护的布局思考,以划定水源保护区、阻断污染源、维持必要水力停留时间及强化水质自净能力指导思想为基础,从顶层设计高度为南京市提供一套水源地安全保障与水质改善思路与技术方案。不改变以南京长江段为主要水源地的整体框架,利用长江南京段江心洲的赋闲土地建设生态调蓄水库,布设输送管网对接现有的以长江为水源地的自来水厂取水管道,统筹取代原有分散的敞开式水源地取水口,集中供给经过生态净化的优质水源。是南京城市饮用水安全、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战略保障。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数学模型法,围绕风险源、水生态状况、风控应急能力和环境事件发生等方面构建14个指标的饮用水源地环境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对深圳市铁岗水库进行环境风险评估研究。结果表明,铁岗水库得分为2.44分,处于较高风险等级,其中农业用地指标和外来引水量指标处于高风险;治污截排工程指标、交通穿越道路指标和环境应急能力指标均为较高风险等级,其余均为低风险等级。通过对饮用水源地风险评估可有效识别存在的问题、短板及潜在风险,对深圳市提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水质安全保障等优化和改善建议,可为其他引水型城市饮用水源地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管理提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程秀云  秦彩琴  张玲 《广东化工》2012,39(9):227-228
农村饮用水源地环境直接影响着群众的健康,水源地环境保护具有重大意义。文章对惠东县10个农村水源地水质状况进行了调查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地表水型水源地水质较好,而地下水型和湖库型水源地水质较差。针对水质较差问题提出了开展农村饮用水源地环境综合整治,加强监测、监管及环保教育宣传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饮用水安全是关乎人民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近年来饮用水水污染事件频发,尤其是由于交通事故引起的水污染事件占了较大比例。由于不少公路都是沿(跨)江河湖库修建,产生了诸多安全隐患,因此需要采取措施消除这些隐患或降低风险。文章以三亚市赤田水库合口大桥为例,通过修建应急事故池和桥面排水收集系统,收集并临时储存交通事故发生后桥面的泄漏液体和清洗废水,避免其进入水库,保护赤田水库水质不受污染,保障饮用水水源地安全。本工程的成功经验为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8.
环境污染问题尤其是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水质监测预警系统对于居民饮用水安全和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我国改善水源质量提供了科学的数据监测依据。探讨了如何有效地实现水质监测预警系统在水源地的推广和应用,并对饮用水水源地预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根据水源地检测的需要,建立了采用车载PT/GC/MS技术对水源水中73项挥发性有机物水质指标(70种挥发性有机物)的应急测定方法.结果显示,测定方法具有良好的线性范围、重复性和准确度,适用于地表水和自来水的应急监测,扩展了《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DB31/T 1091—2018)中挥发性有机物指标体系,提高了水源地水质监测安全保障能力,为实现饮用水直饮目标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程磊  刘军  彭琦  敖小平 《江西化工》2010,(1):174-175
为保护新余市饮用水水源地孔目江的水环境,对沿江乡镇生活污水分别进行集中处理。该工程采用水解酸化+生态绿地组合工艺,既能有效的处理乡镇生活污水,又和周边生态环境保持和谐,体现了污水处理与生态和谐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