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河南汝阳东沟钼矿床是近几年我国发现并探明的第六个超大型斑岩型钼矿床。就矿石组构而言,结构方面以自形叶片状、鳞片状结构为主;构造方面以细脉浸染状构造为主。成矿阶段共划分为5个:(1)黄铁矿-石英脉阶段;(2)辉钼矿-石英脉阶段;(3)辉钼矿-钾长石-石英脉阶段;(4)萤石-钾长石-石英脉阶段;(5)碳酸盐脉阶段。其中最强烈矿化作用应归属第(2)、(3)两阶段。  相似文献   

2.
敖仑花钼铜矿床为典型的斑岩型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早白垩世二长花岗斑岩中.成矿作用可以分为4个阶段:石英+黄铁矿+辉钼矿阶段(Ⅰ)、石英+辉钼矿+黄铁矿+黄铜矿阶段(Ⅱ)、石英+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阶段(Ⅲ)、石英+碳酸盐脉阶段(Ⅳ).矿物学、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包裹体显微测温、稳定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Ⅰ、Ⅱ阶段成矿流体...  相似文献   

3.
东秦岭钼矿的主要类型和成矿时代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红杰 《中国钼业》2009,33(4):28-33
根据钼矿床的成因、控矿构造、矿石成分及结构构造等,把东秦岭钼矿床分为2组七大类:斑岩-角砾岩型矿床、矽卡岩型矿床、斑岩-矽卡岩型矿床;破碎带蚀变岩型矿床、石英脉型矿床、韧性剪切带型矿床和碳酸盐脉型矿床.脉型钼矿的发现,丰富了河南省内钼矿的类型.从中选取有代表性的进行了成矿地质特征论述,进一步阐明了成矿时代,东秦岭钼矿的成矿年龄从1 884±210~106.89±2.14 Ma.  相似文献   

4.
我国天山山脉东段(新疆哈密)东戈壁超大型斑岩型钼矿床,其成矿热液蚀变作用主要表现形式为各种脉体的大量产出,主要类型有:1.硅化:①出现数以万计的大量脉体;②硅化带;2.钾长石化:大量的含钾长石的脉体,其中石英-钾长石脉及钾长石-石英脉最多;3.碳酸盐化:为成矿后期热液活动的产物,成矿阶段较少;4.萤石化:一般与其他组分的脉体形成复式脉,如萤石-石英脉、萤石-钾长石脉等。上述4种蚀变类型以硅化与成矿关系最为密切。其次为钾长石化。可以说石英脉及钾长石脉即为钼金属元素热液活动中的主要载体;而碳酸盐盐化与萤石化则不是主要成矿热液蚀变类型;矿床的蚀变分带共4带,由内到外为:1.白云母石化带(绢英岩化带);2.钾化带;3.硅化带;4.黑云母化带。除白云母化带界线清楚外,其余三个带相互渐变过渡。总而言之,矿床成矿热液蚀变作用的区域与矿区主要工业矿体的分布区相一致。  相似文献   

5.
栾川东鱼库大型钼钨矿床有用矿石矿物为辉钼矿、白钨矿。脉石矿物十分复杂:主要有钾长石、斜长石、黑云母、透辉石、钙铝榴石、次为硅灰石、阳起石、次闪石及与交代作用有关的钙铁榴石、透辉石等。显示出赋矿岩石的多样性及围岩蚀变的强度。根据矿物组合划分出的成矿阶段有:1钙矽卡岩阶段;2钾长石,石英硫化物阶段;3石英硫化物阶段及沸石碳酸盐硫化物阶段。而以石英硫化物阶段为矿床主要成矿阶段,通常确认为硅化热液阶段。而一旦碳酸盐阶段出现,矿床的形成即已接近尾声。因此成矿阶段的划分充分揭示出矿床形成的整体过程,同时为地质找矿提供了找矿标志信息。  相似文献   

6.
根据矿床特征及与邻区矿床的对比,论证了构造动力热液成矿作用在银山矿床形成过程中的意义;提出了矿区火山岩浆热液成矿作用的新认识,即火山-岩浆热液成矿与石英斑岩桨演化阶段关来更密切,矿化与深部大斑岩体有关,形成内带斑岩型Au、Cu矿化到外带脉型Au、Cu、Pb、Zn、Ag矿的成矿系列。根据两种成矿作用之间相互时空关系,认为银山矿床是构造动力热液与火山-岩浆热液双重机合成矿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根据我国钼矿床的成因可将其分为三大类:斑岩型钼矿床、矽卡岩型钼矿床、脉状钼矿床。各类矿床有其不同的围岩性质和矿体特征。但各类型矿床在成因和物质来源方面又有其相同的演化过程,都属于花岗斑岩岩浆期后热液矿床。斑岩型钼矿床与矽卡岩型钼矿床的成矿母岩相同,均属于高温的强酸性花岗斑岩系列岩株,只不过矽卡岩型钼矿床的赋矿围岩有一部分为矽卡岩或碳酸盐岩系列岩石而已。斑岩型钼矿床的赋矿围岩则全部为化学性质稳定的岩石,如火山岩、石英岩及片岩等。无论是何种类型矿床,其赋矿地层绝大部分为前寒武系老地层。成矿时代方面,成矿母岩的侵入年龄为侏罗纪晚期—白垩纪早期的燕山中晚期,这一时期为我国钼矿床的主要成矿期或风暴期。而脉状钼矿床仅仅是斑岩型钼矿床成矿母岩岩浆上侵过程中转化为矿化热液后沿较大的裂隙贯入的脉状矿化体组成的集合体,该类型矿床规模仅占我国钼矿总资源量的1%。可以看出,地质工作者找矿的主攻方向是斑岩型钼矿床,其次是矽卡岩型钼矿床。  相似文献   

8.
玉带铜矿床位于东天山大南湖—头苏泉岛弧带北缘的卡拉塔格地区,为近年来发现的中型铜矿床。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研究,对该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进行探讨,发现矿床含矿地质建造为一套火山岩—火山碎屑岩,成矿地质体为石英闪长玢岩,矿体产于石英闪长玢岩体及其与围岩接触带,受断裂控制,主要呈脉状和透镜状。矿石类型以浸染状和细脉状为主,矿石组构以粒状结构,浸染状和细脉状构造为主,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铜矿和黄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其次为绿泥石和绢云母。成矿过程可划分为石英—磁铁矿、钾长石—石英—黄铁矿、石英—黄铁矿—黄铜矿—辉钼矿和石英—碳酸盐—石膏4个阶段。矿区普遍发育钾化、硅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绢云母化和碳酸盐化等蚀变,具带状分布特征,水平方向上由石英闪长玢岩中心向外可划分为钾化—硅化带、硅化—绢云母化带、泥化带和绿泥石—绿帘石化—碳酸盐化带;垂向上由石英闪长玢岩中心向外可划分为钾化—硅化带、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带和绿泥石—绿帘石化—碳酸盐化带。玉带铜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矿体特征及围岩蚀变特征均与大南湖—头苏泉岛弧带斑岩型矿床一致,属于斑岩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9.
霍洛台Ⅰ区南铜钼矿床位于大兴安岭中北段的铁、铜、金、钼、钨成矿区(带)上,其成矿阶段由早至晚分为4个阶段:磁铁矿-石英-钾长石阶段(Ⅰ)、石英-辉钼矿阶段(Ⅱ)、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Ⅲ)、石英-萤石-方解石阶段(Ⅳ)。石英-辉钼矿阶段与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为主要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类型有含CO_2三相包裹体(C型)、含子矿物包裹体(S型)、富气相包裹体(V型)、富液相包裹体(L型)。成矿流体总体属于高盐度的H_2O-NaCl-CO_2体系。该矿床中的辉钼矿主要发育在钾硅化带中,形成于早阶段高温、高盐度流体环境;黄铜矿等金属硫化物主要发育于绢英岩化带中,形成于中温富液相流体环境。辉钼矿的沉淀主要与沸腾作用和温度降低有关,黄铜矿等金属硫化物的沉淀主要由温度降低和大气水混合所致。综合分析认为,霍洛台Ⅰ区南铜钼矿床为典型的斑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10.
在对广西大明山矿集区内钨的区域成矿地质、地球化学背景及钨(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等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将该区钨(多金属)矿床初步划分为层控型、花岗斑岩型、石英脉型和云英岩型4种类型。指出该矿集区钨矿床,特别是大型钨矿床的主导控制因素有3个:①古生代寒武系和下泥盆统的海相含钨碎屑岩地层;②与碰撞造山构造作用有关具有多阶段侵入的以偏碱性和钙碱性成分为主的复式中酸性侵入体;③多组构造系统复合。并进一步总结了该区钨矿区域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1.
河南栾川榆木沟钼矿床系新近发现的大型矽卡岩-斑岩型钼矿床,矿床产于中生代燕山期(侏罗纪-白垩纪)中酸性侵入岩与栾川群浅变质岩系的内外接触带上,且以外接触带为主。主要钼矿体似层状产出,矿体形态与其成矿母岩——燕山期花岗岩顶面的起伏形态相一致,赋矿岩石主要为矽卡岩、角岩、变质砂岩及花岗斑岩、矿石自然类型为细脉浸染状,矿床成因类型为高温岩浆期后热液矿床。矿床找矿标志:(1)大地构造位置:区域花岗岩基的外接触带边部;(2)成矿母岩:斑状二长花岗岩;(3)赋矿围岩:矽卡岩、角岩为主;(4)1∶5万水系沉积物综合异常;(5)重砂异常:泡铋矿、白钨矿高温重砂矿物异常的重叠部位为最佳找矿区段;(6)区域断裂的交叉部位。  相似文献   

12.
观察竹园沟钼矿床组构特征,矿石主要为半自形片状结构和细脉状构造,体现了成矿母岩侵入的外接触带特征;矿石金属矿物以辉钼矿为主,其中铜、铅、锌等矿物极少。赋矿岩石主要为细粒花岗岩,这种类型在东秦岭几十个超大型、大中型斑岩型钼矿床中不具代表性。赋矿岩石为高酸富铝超碱的钙碱性系列侵入岩。加工技术方面:用浮选方案,两个阶段均采用煤油、2#油、水玻璃和硫化钠为主要捕收剂,第一阶段用重铬酸钾,第二阶段利用SR-综合抑制剂,均达到回收率为81%,钼精矿品位为45%~47%的满意效果,一方面说明试验方法得当,另一方面揭示了东秦岭花岗岩型辉钼矿石为易选的客观事实。  相似文献   

13.
栾川上房沟特大型钼矿床蚀变分带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栾川上房沟特大型钼矿床位列我国6个世界级特大型钼矿床的第3位。由于其赋矿围岩以变质岩为主,加之矽卡岩较多而复杂。因此,研究赋矿围岩的蚀变分带规律及其与成矿的关系是很有必要的。一般地,工业矿体本身既可赋存于镁质矽卡岩中,也可赋存于碱长花岗斑岩、变辉长岩、花岗岩等不同的岩石类型中,这充分表现出,1)岩体是赋矿或控矿的主要因素,成矿离不开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变质带;2)岩体内部自外向内分带为,较强硅化、钾长石化带和绢云母化带,前两带与成矿关系均较密切;3)围岩蚀变自内向外分带为,金云母透闪石阳起石化带-透闪石阳起石化带-蛇纹石透闪透辉石化带-弱白云石大理岩带,它们可相互叠加。围岩早期蚀变的矿化程度相对较弱,而成矿主要发生于蚀变的中后期-与多金属硫化物矿化有关的、石英-硫化物阶段形成的晚期蚀变,有硅化、钾化、绢英岩化,它们是在岩浆期后热液接触变质和自变质矿物组合的基础上产生的。上房沟特大型钼矿床具面状蚀变、面状矿化、矿体与岩体接触蚀变带形影不离、紧密相伴的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14.
江西樟东坑钨钼矿床“上钨下钼”垂向分带规律浅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江西大余樟东坑钨钼矿属外接触带石英单脉型矿床,含矿石英脉具"上钨下钼"垂向矿化分带规律,近年在矿区深部发现蚀变花岗岩钼(钨)矿化,矿床呈现"上脉下体、上钨下钼"成矿构式。初步分析认为,这一成矿构式是区域构造应力与成矿花岗岩演化耦合的结果,隐伏花岗岩侵位高度是影响石英脉垂向矿化分带的主导要素,蚀变岩脉是矿区花岗岩型钼(钨)矿找矿标志和突破方向。  相似文献   

15.
辽宁省海城市石柱沟金钼矿受花岗岩接触带控制。金矿床类型为含金石英脉型,矿石矿物成分简单,金属矿物为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自然金,脉石矿物为石英,矿石结构为交代结构、充填结构、包裹结构,矿石构造为块状构造、侵染状构造。依据矿物组合、结构构造及围岩蚀变特征,初步认为金矿床属于中低温热液裂隙充填交代型。钼矿(化)体为细脉侵染型,金属矿物为辉钼矿,围岩蚀变发育,其远景有待于进一步评价。金钼矿的发现为该区地质找矿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河南省汝阳南部钼矿床的分布规律和找矿特征的研究分析,总结出如下规律:(1)河南省汝阳南部钼矿床属东秦岭-大别山钼成矿带的一部分;(2)在地槽活动带的边缘区,构造岩浆岩带是钼矿床产出的有利场所;(3)成矿母岩是主要控矿因素,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找矿标志;(4)区域巨大的燕山期花岗岩基是成钼小岩体的母岩,而成钼小岩体又是钼矿床的成矿母岩,三者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嵩县鱼池岭大型斑岩型钼矿床是近年发现并探明的。矿床成因类型为花岗斑岩---隐爆角砾岩型。矿体为巨厚块状、夹石很少,符合斑岩型钼矿床面状破碎、面状蚀变、面状矿化的主要特征。矿床产出的最大特点是赋矿岩石几乎全部为花岗岩类。这与东秦岭---大别山钼成矿带7个超大型钼矿床主工业矿体产于花岗斑岩外接触带的情况不同。由于矿床目前工程控制程度低,探边摸底还很不完善,因此矿区尚存在较大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18.
八渡钼矿床位于北秦岭加力东褶皱带,矿体主要赋存于中元古界秦岭群地层中,矿体形态、产状明显受SN向断裂或密集裂隙带控制,矿体厚度小、条数多、品位高。金属矿物以辉钼矿、黄铜矿为主。矿床成因属广义上的斑岩型矿床。研究表明,在矿区深部、已知矿带的延伸部位及岩体周边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