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电网调度的工作是为了保障电网能够安全的运行和经济运行的关键,也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电力调度的安全风险控制,才能创建一个安全稳定的用电环境,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贡献。文章主要对影响电力调度安全存在的主要风险因素以及防护和控制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随着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提高,电力调度自动化二次系统安全防护,已成为我们关注的重要课题。为此,国家电网公司的有关部门制定了《全国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以指导电力自动化系统的安全防护运行。笔者根据多年的安全设计的工作经验,从系统的现状、安全防护的主要目标及防护的策略等几个方面,系统分析了安全防护中所面临的若干问题,并就实施网络安全的方案和策略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电力调度作为保障电力的经济、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加强电力调度的安全风险控制,是保障电力调度的关键。本文从安全风险控制概述出发,分析其存在风险以及对风险的评估,同时结合上述分析中的风险提出相应防范措施,以便做好对电力调度的风险控制。  相似文献   

4.
浅论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网络安全隐患及其防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网络安全,对于当前系统存在着各种隐患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探讨,并依照当前的自动化系统的安全措施进行分析,包括在在技术体制方面,应该在通道层建立调度专用数据网络;在防护措施方面,应该采取必要的技术手段,并建立严格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以确保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安全,最后,对于提出解决电力调度系统网...  相似文献   

5.
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的DDoS攻击原理及防御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各电力企业根据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第五号令《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及《全国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等有关文件要求,对电力二次系统制定并实施了信息安全防护措施。首先综述了DDoS攻击的原理;然后依据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结合DDoS攻击的特点,分析了安全防护系统中可能受到DDoS攻击的风险;最后对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体系中的DDoS攻击防御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按照“安全分区、网络专用、横向隔离、纵向认证”的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原则,论述电厂侧调度数据网安全防护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7.
电力数据网安全防护整体解决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全现状电力数据网包括电力调度数据网和电力信息数据网,是电网企业用以输变电自动化控制和业务办公自动化的基础平台, 是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技术保证。经过近些年的建设,各电网企业普遍实现了纵向互联、横向隔离的电力调度数据网和电力信息数据网,实现了生产系统和办公系统的自动化、网络化运行。但在各级网络内部,普遍存在着访问控制不严格、网络异常状态发现不及时、缺乏预警手段、对安全风险缺乏宏观检测与控制手段等现象。电力系统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已成为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建设安全可靠电力数据信息安全通信网络环境,已成为电力系统实现区域智能电网数据信息实时共享,远程调度运行综合自动化系统建设的重要技术支撑.在对电网数据信息通信网络存在的结构混乱等安全威胁进行归纳分析后,结合三层四区电力数据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结构,从电力专用信息安全隔离设备设置和防病毒系统构造方面,分别介绍了智能电网数据信息网络安全防护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9.
“双碳”目标愿景下,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发展方向,保障新型电力系统的网络安全意义重大。本文首先总结了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对电力系统转型带来的新变化。其次,结合现有的网络安全防护措施,从电力市场安全风险、电力供应链、物联网、数据、信息新技术应用等不同方面分析了网络安全风险。最后,对新型电力系统网络安全防护涉及的物联网安全、供应链安全、数据防护、新型安防体系、红蓝对抗机制等方面应用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电力信息化主要包括电力生产和调度的自动化以及电力管理的信息化两个核心方向。生产调度自动化将通过网络实现发、输、变、配、供电自动化监控,从而真正实现“无人值守”或“少人值守”。当前,电力管理的信息化是电力行业信息化相对薄弱的环节,存在大量的信息孤岛,缺乏综合安全防护、数据深度挖掘和决策支持能力,其中不乏电力企业体制改革带来的影响。但未来电力管理系统的完备将是大势所趋,甚至,未来理想的安全、可靠、智能的电力信息化系统应该是生产、调度与管理系统统一的信息化平台。根据电力行业需求的特点及未来应用发展的…  相似文献   

11.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电网的不断壮大,使得调度自动化系统也随之日益完善,一个潜在的隐患也正在向电力系统的稳定发起新的挑战。本文通过分析电脑、网络病毒的肆意扩散及其危害性,从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安全方面着手,对于当前存在的各种隐患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探讨,并依照当前的自动化系统的安全措施进行分析,包括在在技术体制方面,应该建立完整的防病毒体系;在防护措施方面,应该采取必要的技术手段,并建立严格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以确保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安全,最后,提出对于解决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防病毒的防治措施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和应用,尽管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但是,却引发网络病毒与黑客入侵、计算机系统崩溃、信息数据泄漏与丢失等网络安全隐患问题,这无疑增加了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风险.为了解决网络安全隐患问题,现以电力二次安全防护技术应用为例,根据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状况,完成对工业控制系统总体防护框架的设计,并将电力二次安全防护技术科学应用于工业控制系统中,应用实践结果表明,电力二次安全防护技术具有非常高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不仅提高工业控制系统抵御非法攻击行为的能力,还保证了工业控制系统信息传输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为实现对工业控制系统的有效保护提供重要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3.
张宏 《信息与电脑》2024,(1):217-219
大数据时代,计算机网络安全风险具有智能化、隐蔽性和突发性等特点,常见的风险类型包括病毒攻击、数据丢失等。对此,文章提出大数据时代计算机网络安全系统总体架构设计与实现,以及计算机网络安全风险控制路径,包括提高防火墙的安全防护能力,合理利用数据传输加密技术,设置入侵检测技术模块,守护用户账户安全等,旨在有效控制计算机网络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14.
水电厂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措施是确保水电厂工程运行安全的重要措施,使水电厂在运行期间的风险得到一定的保障。相关人员重视监控系统安全防护的措施,避免水电厂电力系统在运行期间出现风险,危及生命财产安全。基于此,本文根据水电厂电力监控系统的安全防护措施以及面临的安全威胁提出了电力行业监控安全保护措施,以供各界相关人士进行交流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电网视频监控系统不断发展的同时,视频终端接入监控系统时的安全问题也在不断突出,信息泄漏、数据篡改以及恶意攻击等问题严重威胁着电网的安全。本文基于电网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现状以及安全风险,结合电力安全防护的要求,设计一种基于商密算法的视频终端安全接入系统,可实现电力视频终端的安全接入。最后通过实验测试分析并验证了该系统能够满足电力视频监控的安全防护要求。  相似文献   

16.
电力行政交换与调度交换向软交换系统演进是必然趋势.软交换系统的本质是基于分组IP的数据通信系统,满足电力二次系统的安全防护总体要求.在分析P2DRR模型与电力软交换系统安全风险的基础上,从系统安全隔离的角度,提出利用MPLS VPN技术建立软交换系统分组专用网.并根据与不同系统的安全隔离要求,与电力其他业务系统网络隔离采用安全隔离装置互联,其他软交换系统网络采用会话边缘控制网关互联,与终端接入网络隔离采用边缘通信代理技术互联.  相似文献   

17.
电力监控系统为“发输电变配电”等电力环节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电力监控系统中统一身份鉴别与校验服务技术极其关键和重要,也是最直观有效的网络防护手段。因此,本文研究了电力监控系统身份鉴别与验证统一服务的关键技术途径和应用,有效降低电力监控系统运行中存在的安全风险,提高运营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8.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普遍应用,我国的电力系统也逐渐的像自动化方向发展,其中电力调度的自动化二次安全防护就成了人们关注的主要课题,为了这一课题能够受到更多的人的重视,以及表明我国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方面的倡导,特此制定了《全国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作为电力自动化系统安全防护的运行的保障。然而在实际的运行和操作中,还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本文主要凭借作者的多年的工作经验,从系统的目前的运转现状、安全防护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安全防护系统出现错误时的解决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并且对于解决方法给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用电需求不断提高,人们对安全稳定供电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研究电力调度运行的安全问题刻不容缓。本文就电力调度安全问题做出了详细探讨。对影响电网调度的因素和对策进行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20.
设计了基于调度自动化及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电力二次安全防护测试平台,将电力专用的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设备的功能、接入方式、性能和稳定性进行测试.该测试平台基于实验室环境,接入被测试的二次防护安全产品,直接构成真实的电网测试环境对被测设备的功能及性能进行测试.本测试平台中使用的软硬件也可根据被测设备的实际情况单独组网测试.测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