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孔洞是碳酸盐岩储层最基本的储集空间类型,对其发育特征和分布规律的研究一直是油气勘探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鹰山组发育大型层间岩溶裂缝孔洞型储层,目前在该区已发现亿吨级大型凝析气田,具有良好的勘探潜力,但对于碳酸盐岩孔洞发育规律还缺乏深入的认识。根据岩心观察、成像测井分析以及地震属性提取,详细论述了塔中地区鹰山组碳酸盐岩孔洞发育特征、控制因素及分布规律。鹰山组碳酸盐岩孔洞较为发育,洞穴大多分布在距鹰山组顶部以下120m的范围之内,且洞穴发育具有明显的井区差异性;中小型溶蚀孔洞纵向上叠置,横向上具有良好的层位性和成层性,平面上大面积分布,在局部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和穿层性。孔洞发育主要受岩性岩相、层间岩溶、埋藏岩溶、构造断裂作用的叠合影响,尤其是层间岩溶和埋藏岩溶作用,能导致孔洞发育层位差异性。孔洞的发育为塔中地区鹰山组油气藏提供良好的储集空间,不仅能形成孔洞型储层和洞穴型储层,而且发育的孔洞与裂缝相连通,形成该地区重要的裂缝孔洞型储层。  相似文献   

2.
麦盖提斜坡石炭系碳酸盐岩微地震相特征与储集层预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麦盖提斜坡石炭系碳酸盐岩(Tg2′和Tg2″反射波组)非均质性严重,非储集层段基本为强振幅连续微地震相,而储集层发育段为弱振幅的连续或不连续反射微地震相。利用目的层微地震相特征,可寻找有利的碳酸盐岩储集层发育带。根据井下碳酸盐岩储集层发育段与过井地震剖面的地震-地质层位标定结果,建立了麦盖提斜坡微地震相特征与碳酸盐岩储集层发育段的相关模式。对斜坡西部群苦恰克地区石炭系小海子灰岩段底的Tg2′反射波组和斜坡东部石炭系巴楚组生屑灰岩段底的Tg2″反射波组进行微地震相分析,结合已知井下碳酸盐岩沉积相与储集层发育特征、储集层所处构造(古构造、现今构造)位置,预测碳酸盐岩储集层发育有利地区。研究认为群苦恰克地区石炭系小海子灰岩段岩溶发育带主要分布在巴什托普背斜构造带的西南翼;玛扎塔克构造带以南地区石炭系巴楚组生屑灰岩段有利储集层发育区主要分布在该区4个潜山区及其附近。图3参2(周路摘)  相似文献   

3.
塔北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多个层位均发育岩溶缝洞型储层。对钻井岩心系统采样测试分析,总结了哈拉哈塘地区不同地层的岩石类型及其纵向组合发育特征。不同类型碳酸盐岩溶蚀试验研究发现,泥质含量及Mg O含量对岩石可溶性具有影响,溶蚀强度为纯颗粒石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泥灰岩。以此为基础进行层组划分,将奥陶系碳酸盐岩划分为2类3型5个亚型:一间房组及鹰一、二段为灰岩连续型层组,属强岩溶层组;良一段,鹰三、四段为灰岩夹云岩亚型,岩溶强度属中等;其余各层组溶蚀性较弱。实际钻井结果及地震剖面"串珠"发育情况统计认为,该区岩溶层组类型控制了缝洞型储层的发育。  相似文献   

4.
塔中北斜坡鹰山组大规模发育层间岩溶型储集层,岩溶作用深度贯穿不整合面以下180 m范围内。但是不同区块储集层特征差异大、主控因素认识不清等成为制约鹰山组勘探的瓶颈。通过对层间岩溶概念的重新厘定,详细分析塔中井下岩溶型储集层特征,结合构造演化与海平面变化特征,认为塔中鹰山组层间岩溶形成于加里东中期Ⅱ幕构造运动期,暴露时间相对较短,没有形成完整的岩溶体系,大型洞穴不发育,多为孤立的小型洞穴,储集层类型以孔洞型、裂缝-孔洞型为主;暴露时鹰山组地层倾角较小,岩层面与潜水面接近平行,使岩溶作用局部顺层溶蚀,储集层呈准层状分布,但区域上具有穿层性;3期海平面变化与潜水面相对停滞期使鹰一段—鹰二段共发育5套储集层。通过上述分析及储集层分布模式建立,综合预测了有利勘探区块。  相似文献   

5.
塔中隆起北斜坡鹰山组碳酸盐岩厚度大、埋藏深,经历了多期、多种成岩作用改造。基于岩心和岩石薄片观察、测井资料解释及地震属性反演识别裂缝,结合录井和试油资料统计分析,发现鹰山组岩溶储集层段经历了多期溶蚀作用和构造破裂作用,储集空间建设性改造强烈,相对应的胶结-充填作用相对较弱;相邻致密段的形成主要源于强烈的胶结作用和充填作用,而相对应的溶蚀作用明显偏弱,该段的电阻率明显高于相邻储集层段,故称为“高阻层”,构成识别致密层的重要标志。相邻碳酸盐岩储集层段与致密盖层段在成岩作用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正是差异成岩作用导致了厚层碳酸盐岩内幕多套储-盖组合的形成。垂向上多个缝洞发育段(储集层)与致密段(盖层)间互,形成叠置分布的多套储-盖组合,由此导致厚层碳酸盐岩内幕发育多个含油气层段。横向上,受制于碳酸盐岩的非均质性以及走滑断裂的分割作用,岩溶储集层段及致密高阻层延展性受到制约。因此,鹰山组油气分布不仅具有纵向分层,同时具有横向分区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在国外成因地层学研究中早已提出将陆相盆地中区域性分布的煤层作为一种层序边界识别标志,为了验证该理论在中国陆相盆地地层层序划分中的适应性,特选择吐哈盆地红台地区进行研究。利用录井、测井、岩心、钻井等资料对红台地区地层划分和沉积相进行研究,研究层段主要为中侏罗统三间房组和七克台组,主要发育有湖泊相的滨浅湖亚相和辫状河三角洲相等沉积相类型。研究区内存在2期较为明显的低位煤层,各期煤层的发育均有旋回性特点,并且煤层中硅质碎屑含量也存在旋回性变化,所以煤层能够作为一种层序边界的识别和对比标志。利用煤层作为层序边界将目的层划分为2个半三级层序,在此基础上根据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和研究区目的层位的旋回性特征,将研究层段的层序细分至体系域。  相似文献   

7.
洞穴型储集层是塔中地区鹰山组碳酸盐岩油气藏重要的储集层类型,因其层位、规模、充填物类型、充填程度等复杂多变,使用单一的地球物理或测井模型难以对其定量刻画。利用地震属性确定储集层深度,应用成像测井与常规测井相结合,刻画洞穴垂向规模、充填物性质及充填程度,用试井、试采等生产资料及井间地震属性评价储集体横向层布。研究表明,塔中地区鹰山组洞穴型碳酸盐岩储集层地震反射特征以串珠状为主,占86%,发育在距鹰山组顶界面240 m的范围内,洞穴高度大多为0.5~2.0 m,多被泥质、角砾等充填或半充填,平均充填率达到62.8%;洞穴横向上呈孤立状分布,部分与裂缝构成缝洞型储集空间。  相似文献   

8.
在充分调研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按照Vail经典层序地层理论,综合考虑碳酸盐岩-蒸发岩沉积学原理、台地形态、盆内和古隆起边缘岩性组合特征等,提出了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蒸发岩主要赋存于层序下部、浅水碳酸盐岩赋存于层序上部的层序地层划分模式,据此将马家沟组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三级层序界面分别位于马(马家沟组)一段、马三段、马五10亚段、马五6亚段和马五4亚段底部,马家沟组底部和顶部为区域不整合面。在三级层序低位域的时限内,蒸发岩和碳酸盐岩在时空上呈指状交叉,蒸发岩沉积的次数与相邻碳酸盐岩地层中无沉积或间断(不整合)的次数相关,这种四级-五级的沉积间断面是层间溶蚀发育的前提条件,同时也决定了蒸发岩间烃源岩的发育位置。处于低位域的马一段、马三段、马五6亚段3套蒸发岩层系发育潜在烃源岩,主要分布在环盐湖外围洼地及盆地中心斜坡区,具有层薄、累计厚度大的特征。沉积相与多级次层序界面控制储层的发育,主要形成了2类储层:(1)滩相白云岩孔隙型储层,主要发育在三级-四级层序高位体系域中、上部,沉积间断面与滩相叠加区为...  相似文献   

9.
在构造破裂作用和成岩作用共同控制下,轮古东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类型主要为溶洞裂缝体系,储层以裂缝型储层为主,裂缝孔洞型储层次之。奥陶系不同层位储层发育特征不同,鹰山组上部-一间房组-吐木休克组下部有效储层厚度分布段有260-300m;有效储层主要发育在滩相颗粒灰岩带内,呈层状分布。良里塔格组有效储层主要分布在良里塔格组的礁滩体灰岩带内,成透镜状分布。储层分布图表明岩溶作用在该地区表现为顺层岩溶造成某些层段的溶洞非常发育,而构造断裂作用于奥陶系碳酸盐岩表现为沿大断裂和平移断层带附近储层裂缝非常发育。  相似文献   

10.
东营凹陷正理庄地区沙一段顶部发育一套厚约30~60m的薄层碳酸盐岩与砂泥岩互层的沉积层,该层段的碳酸盐岩成分以生物灰岩为主.根据水深和水动力条件,将碳酸盐岩划分为滨湖亚相、浅湖亚相和半深湖亚相,其中浅湖亚相又划分为生物浅滩微相和滩缘微相.生物浅滩具有分布范围广、顶面平坦、沉积厚度较小的特征.浅湖沉积的生物灰岩孔渗性、连通性好,是良好的油气储集层.该段沉积发育于湖盆的微陷扩张期,构造运动相对平静,以基底间歇性沉降为主,导致湖水深度阶段性的变化,最终形成碳酸盐岩与砂泥岩互层的沉积.  相似文献   

11.
选择了烃源岩和原油中高分子量烃类的富集和高温色谱分析方法,可将松辽盆地北部原油中烃类检测的最高碳数从C40提高到C100通过对英15井不同层位烃源岩和英16井黑帝庙油层原油全烃高温色谱分析和地球化学特征对比研究发现,嫩二段、嫩一段烃源岩地化特征类似,嫩江组与青一段烃源岩地化特征差异明显;英16井黑帝庙油层.原油主要来自嫩江组烃源岩。高温色谱分析为油源关系、油气成因、稠油研究等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塔中地区中下奥陶统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根据多口新钻井的古生物、岩性、电性特征,并结合薄片、电镜等微观资料,将塔中地区中下奥陶统自上而下分为中奥陶统一间房组、中下奥陶统鹰山组与下奥陶统蓬莱坝组,鹰山组与蓬莱坝组可分别划分为4与5个段,它们在全区具有良好的可对比性。在早中奥陶世,卡塔克隆起与塘古巴斯坳陷及古城墟隆起为统一的碳酸盐岩台地,卡塔克隆起缺失一间房组,鹰山组、甚至蓬莱坝组亦有不同程度的剥蚀,与上覆地层上奥陶统或下石炭统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塘古巴斯坳陷及古城墟隆起存在一间房组,且与下伏的鹰山组为连续沉积。  相似文献   

13.
沉积微相和储集空间类型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储集层的非均质性。四川盆地川西坳陷彭州气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四段上亚段缝洞型碳酸盐岩储集层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采用沉积微相-储集空间类型定性识别与流动层带指数定量划分相结合的方法,优选参数并利用聚类分析将彭州气田雷四上亚段缝洞型碳酸盐岩有效储集层划分为4类流动单元,不同类型流动单元与沉积微相、物性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具有很好的对应性。用典型岩心的压汞曲线对分类结果进行验证,揭示该方法对缝洞型碳酸盐岩储集层具有较好的分类效果。Ⅰ类和Ⅱ类流动单元具有相对优质的储渗条件和含气性,是彭州气田雷四上亚段缝洞型碳酸盐岩优质储集层评价的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14.
依据地层发育特征,对元坝中部断褶带须四段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 首先,根据现代辫状河与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厘清辫状河与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部位,依据钻井和测井资料,确定须四段发育辫状河和辫状河三角洲相;然后,根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识别出具有层序地层意义的 2 种河道类型,即低可容纳空间侧向叠置河道和高可容纳空间垂向叠置河道,进而判断基准面旋回转换位置,明确须四段可划分出 2 个四级旋回及 3 个亚段:上砂段、腰带段及下砂段;最后,井-震结合进行须四段层序地层综合解释,建立区域等时层序地层格架,为进一步分析等时层序格架内沉积相展布特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不明是目前制约玉北地区油气勘探的主要原因。玉北1断裂带成藏特征研究表明,玉北1井区奥陶系鹰山组油藏为受不整合控制的、与碳酸盐岩古岩溶有关的岩溶-缝洞型油气藏。鹰山组碳酸盐岩发育孔隙、孔洞、裂缝3类储集空间,从而形成裂缝-溶蚀孔洞型、裂缝型、孔洞型3类储层,其中裂缝-溶蚀孔洞型储层是该区最重要的储层类型。油藏范围主要受分布不均一的岩溶缝洞储集体控制,储层非均质性极强,具有大面积叠置连片和不均匀含油特点。鹰山组油藏经历多期成藏,海西晚期为主成藏期。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研究表明,玉北地区油气聚集成藏主要受油源、储层、输导体系和盖层的综合控制。油源是该区油气成藏的基础;断裂、不整合面构成的立体输导网络,为油气运移提供了优质的运移通道;储层发育程度控制了油气藏的形成及规模;巴楚组下泥岩段、中泥岩段等区域性盖层为油气保存提供了保障。在成藏特征和成藏主控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断裂通源,网状输导,储层控富,海西晚期成藏,后期调整"的玉北地区奥陶系鹰山组油气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寒武系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巴楚隆起井下寒武系发育齐全,划分为 3 统 7 段,自下而上为下统碎屑岩段、白云岩段、下含膏白云岩段,中统盐下碳酸盐岩段、膏盐岩段、上含膏白云岩段与上统纯白云岩段,各段之间电性特征明显。在碎屑岩段获丰富的小壳与藻类化石,详细地讨论了小壳化石的时空分布,确定巴楚隆起井下含小壳化石地层的时代为早寒武世早期,并与地表露头剖面进行了对比,认为碎屑岩段与玉尔吐斯组上部为同时异相关系,盐下碳酸盐岩段对应于沙依里克组,并作为区域地层对比标志层。地震层序地层可将寒武系划分为 3 个超层序,分别对应与 3 个统;钻井层序地层可划分为2 个半超层序、5 个层序。该区寒武系的划分与对比为其它学科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地层学基础。  相似文献   

17.
塔河油田鹰山组碳酸盐岩是塔河油田奥陶系油气藏主要产层,由于储层非均质性严重,长期以来对其连通性认识不清,严重影响到油田的合理开发。文章利用高频层序地层学理论分析了塔河油田TK625井区鹰山组上部的层序地层,将其划分为28个五级层序和4个四级层序。在单井高频层序地层划分和对比基础上,建立了高精度的层序地层格架,并在地层格架内开展储层的精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塔河油田鹰山组碳酸盐岩地层中的孔洞型储层,其分布与层序的形成密切相关,能够在高频层序地层格架内进行对比;而裂缝型储层是受后期构造应力作用形成的,横向变化快,相邻井间不具有对比性。  相似文献   

18.
吐哈盆地侏罗系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吐哈盆地是一个陆相含 油气盆地,侏罗系是主要的勘探目的层。运用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露头剖面、钻井和地震等资料的综合研究,可将侏罗系划分为七个层序(SQi-SQ>)。层序SQ.相当于八道湾组和三工河组,SQ2相当于西山窑组一二三段,SQ3相当于西山窑组四段和三间房组-段,SQ4相当于三间房组二三段,SQ3、SQ6和SQ,分别相当于七克台组、齐古组和喀拉扎组。煤系烃源岩主要分布于层序SQ1和SQ2的基准面上升半旋回的上部,储集层主要发育在层序SQ1SQ2、SQ3、SQ4和SQs上升半旋回,层序SQ3、SQ4SQs下降半旋回和SQ6SQz层序是区域盖层发育的主要层位。  相似文献   

19.
高邮凹陷阜一段是深层勘探的重要层位之一。研究表明阜一段一、二亚段主要发育三角洲相可进一步分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3个亚相类型以及分流河道、河道边缘、泛滥平原、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远砂坝、席状砂、水下分流间湾和前三角洲泥等9种微相类型。三角洲扇体从湖盆北部、西部和南部3个方向入湖,其中北部和西部呈进积特征,而南部呈退积特征。有利砂体主要分布在北斜坡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水道和河口坝砂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