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论文就我国高压线路的故障测距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最后确定采用基于双端的行波测距法。由于现用的行波测距法在实际使用中存在一些制约因素,提出了使用小波变换技术及行波测距装置校验仪使问题得以改善。综合经济性、可实现性等因素,行波测距方法具有可靠性强、测距精度高等特点,完全不受故障类型、过渡电阻和系统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提高超声波测距系统精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超声波测距系统的原理及在测量中影响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并论述了温度变化和其他干扰信号对超声测距的影响,最后,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3.
用于超声测距的变阈值鉴幅固定补偿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针对超声测距技术难点,即检测信号的S/N比较低,难以保证必需的测距精度和足够的测距范围,本文提出一种提高空气介质中超声测距检测信号S/N比的新方法——变阈值鉴幅固定补偿法,论证了该方法的理论依据,并介绍了一种实现方案。该方案在相同的发射功率及环境条件下,提高了超声测距精度和范围。  相似文献   

4.
针对常规阻抗测距单端算法不能考虑线路分布电容的不足,本文提出了一种考虑分布电容的基于神经网络的单相接地故障测距算法.该算法是利用神经网络对传统故障测距算法的测距结果进行动态补偿,以提高故障测距精度.MATLAB仿真和动模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高的测距精度,可克服过渡电阻和分布电容对测距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飞秒光频梳(光梳)在激光测距领域有着重要应用。本文研究基于飞秒光频梳的频域干涉绝对测距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傅里叶变换的频域峰值间隔测距方法,分析了测距原理并进行了多组绝对测距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通过频域峰值间隔测距可以实现绝对测距,被测距离1.2 mm时测距精度最高,最大误差?12 nm。在光谱的分析处理上,提出一种基于复小波变换的相位斜率测距的方法。结果表明相位斜率测距法可以实现距离信息的提取,在被测距离1.2 mm时测距精度最高,最大误差?16 nm。最后与经典傅里叶分析法进行了比较,比较结果表明频域峰值间隔测距法得到的实验结果精度好于相位斜率测距法和傅里叶分析法。  相似文献   

6.
为克服传统光电被动测距系统稳定性差、远距离条件下测距精度收敛性差、系统难以小型化等不足,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目标特征尺寸的可视化光电被动测距系统。建立了被动测距模型并分析测距原理,从理论上分析获得距离反演公式和测距误差精度;设计了被动测距算法并分析相关成像参数获取途径和方法;通过高清成像器、半导体激光器和信号处理器等软硬件设计,实现了系统的可视化被动测距功能和全天候图像信息获取;最后通过目标特征尺寸及其成像系统参数反演目标距离,实现了在成像过程中实时测距并进行被动测距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被动测距精度优于10%,当前软硬件参数配置下,目标的测距距离大于1km,测距鲁棒性好,性能稳定,可广泛应用于全天候目标图像信息获取和光电被动测距的实际工程实践中。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基于新型分离式直射超声测距的精准对靶测控仪设计方案.方案中运用分离式超声发射和接收传感器实现快速测距,采用单片机实现测距精度的提高和对靶控制.在软件设计中采用了嵌入式C语言代码与汇编的混合编程技术,进一步增强了测距测控仪的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分离式直射超声测距法有效提高了测距速度和自动对靶精度,系统能够很好地满足实用要求.  相似文献   

8.
崔志伟 《光学仪器》2007,29(1):32-36
作为车用防撞测距技术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鉴频算法决定了测距的精度和实时性。通过对测距原理的剖析,提出了在鉴频算法之前,对信号进行加窗处理,通过分析各种窗口函数对鉴频效果的影响,提出了使用Chebyshev窗函数提高分辨精度和实时性的一种方案,并得到了较好的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9.
结合工业回转窑窑体变形误差检测系统的研制,介绍了超声波测距技术的原理和一种8通道超声波测距的电路实现,并描述了该装置在回转窑窑体变形误差检测中的应用.该装置实现了对运转中的窑体变形量的非接触测量,测量精度比较高,能达到工业应用中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利用MSP430F149作为主控芯片的超声波测距的基本原理,开发了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超声波测距仪表,适合复杂环境安装应用。给出了设计方法和系统框图。该系统包含脉冲发射电路、接收电路、温度补偿电路和相应的控制电路。采用nRF905无线收发芯片,实现数据的实时开路传输。实验结果表明该仪表提高了超声波测距的测量精度、可靠性高,可满足工业现场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1.
激光测距机低温测距性能实验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激光测距机-40℃工作温度性能测量要求,提出在常温下对低温激光测距机测距性能检测的方法,采用低温试验箱安装可加热的导电膜光学观测窗设计方案,叙述了实现激光测距机低温测距性能检测的初步实验结果和讨论,从而保证激光测距机出厂前的直接检测及标定。  相似文献   

12.
服务机器人行业发展迅速,其核心零部件激光测距组件可靠性直接影响整机性能。本文基于服务机器人的应用环境,对激光测距组件工作特性进行研究,建立了测距组件普适的环境可靠性模型及其试验评价方法。以测距精度作为研究对象,以可靠性评价因子Rs作为评价指标,提出了测距组件可靠性函数通用表达式。采用自主搭建的测距精度检测平台,对5种型号的组件样品进行了测距精度环境可靠性试验及定量评价。评价结果显示仅有1款样品的Rs值小于1,表明其环境可靠性水平较高;其他4款样品在防水防尘及盐雾试验后的Rs均大于1,存在失准或失效现象,暴露了产品在设计及应用中的薄弱环节。试验及评价结果进一步验证了环境可靠性模型及其定量评价方法的通用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超声测距角度引入的误差难以有效补偿的问题,基于函数逼近理论和方法,提出了一种超声测距角度引入误差的补偿方法。首先对超声脉冲的传播和入射过程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说明不同测距角度下的超声脉冲的传播速度不同,成为引入误差的媒介。然后通过实验分析了此媒介作用下的测距角度与误差的相关关系,采用基函数模型组合的方法构建了超声测距角误差模型。最后,针对模型自变量(测量距离和测距角度)必须是已知值,不能在实际中实现误差补偿的问题,将测距的测量值作为迭代运算的变量,将模型作为迭代运算的关系式,设计了一种超声测距角度引入误差的补偿算法。经实测验证,该算法在测距角度变化时,可以使测距误差的均值小于1.1 mm,有效地补偿了测距角度引入的误差,提高了超声定位的精度。  相似文献   

14.
Methods are proposed to generate three-dimensional surface images with improved angular resolution for low-altitude airborne multichannel radars based on the optimal reconstruction of reflection fields and narrow-band Doppler filtering.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当前定位方法无法兼顾高精度、高集成度、多任务性、实时性测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激光测距原理的室内空间定位系统。该方法通过单台测量基站向被测空间内发射旋转扫描红外激光信号以及超声脉冲信号,采用旋转扫描红外激光形成多平面约束,采用高精度超声测距形成距离约束。然后,将多平面约束与距离约束相耦合,得到测量靶标的非线性约束方程组。最后,利用非线性最优化算法解算得到测量靶标的精确空间坐标。该方法仅采用单台测量基站即可完成全周向、多任务实时性的空间测量与定位。采用激光跟踪仪系统作为比对基准验证了本方法的测量精度及可靠性。结果显示,在5m的被测空间内,其定位测量误差在0.3mm以内,可满足大多数工业测量应用场合需求。与传统的室内定位方法相比,本方法极大地提高了测量系统的集成度以及测量效率,为全站式空间定位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为了避免透水事故的发生,介绍了一种煤巷掘进测距闭锁装置,不仅实现掘进距离的实时监测,而且能够配合掘前探水,在达到探水条件时对掘进机实行闭锁,直到探水结束解除闭锁后,方可继续掘进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7.
基于ARM嵌入式技术设计一种智能巡逻机器人,可对巡逻区域全面进行自动的、智能的有害气体监控、温度监控、火灾监控,该类机器人可用于存放易燃易爆品、有毒气体及其它一些比较危险的环境中,也可应用于工厂的自动化监控,实现无人智能巡逻,保证人员的安全;对其进行功能扩充,还可将其应用于不同环境的各种监控、巡逻中.  相似文献   

18.
刘峰 《装备制造技术》2012,(7):31-32,35
针对我国薄煤层采煤机双电机摇臂传动系统的特点,研制出一种新型离合器,可以在采空侧方便的控制摇臂传动系统的开启与闭合,保证了煤矿生产的安全,阐述了该产品的功能、工作原理、结构和特点。  相似文献   

19.
存放散装物料的仓库经常需要测量物料的实际存储量,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测量物料的高度来估算物料的存储量。在考虑满足仓库中存取物料条件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可以自动检测仓库物料存储量的激光物位检测系统。使用Pro-E对结构进行了模拟仿真,并用Auto CAD进行二维图绘制以便于设备的加工。最后加工出实体设备并成功运行,表明了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