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母盆地作为一个拥有万亿立方米天然气地质储量的大气田,其沉积体系缺乏系统全面的研究,尤其是早期沉积环境是陆相还是海相一直存在争议。为了厘清曾母盆地沉积体系特征,为下一步油气勘探提供可靠依据,在总结分析大量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露头、钻井、地震及油田沉积相等资料,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物源供给特征和岩相古地理背景,对其新生代各个时期的沉积体系进行了系统分析。曾母盆地新生代共识别出河流相、三角洲相、海岸平原相、碳酸盐台地(生物礁)相、滨海相、浅海相和半深海相7种沉积相类型。曾母盆地新生代整体为海相环境,大型三角洲在盆地南部持续发育,碳酸盐台地(生物礁)和半深海沉积主要在坳陷期(中中新世—第四纪)发育,断坳期(渐新世—早中新世)基本不发育。由于中中新世受婆罗洲逆时针构造旋转的影响,曾母盆地物源方向发生改变,断坳期物源主要来自西南侧,坳陷期物源主要来自东南侧。  相似文献   

2.
苏北盆地晚白垩世泰州期原型盆地恢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研究区域地震剖面、砂砾岩分布特征等,确定苏北盆地晚白垩世原始盆地沉积边界;研究重矿物分布特征、砂岩体展布特征及联井剖面等,确定当时的沉积物源方向;通过区域地震相与单井相的结合,来恢复全区沉积相,进而恢复当时的原型盆地.研究认为,泰一段沉积时期,以建湖隆起为界,苏北盆地分为东台坳陷和盐阜坳陷2个大盆,在这2个坳陷内的凸起控制着地层的沉积厚度,沉积物源主要来自通扬隆起、鲁苏隆起和建湖隆起;而泰二段沉积时期,整个苏北盆地可能为一个大盆,东部以湖泊相沉积为主,西部为河流相与泛滥平原相,沉积物源来自通扬隆起和建湖隆起,但规模较小.   相似文献   

3.
东非裂谷系盆地近年来相继取得油气发现,Tanganyika盆地与已发现含油气盆地的构造及沉积特征相似,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文中利用地震资料开展构造解释,对盆地断裂系统的成因及特征、调节带的类型及对沉积的控制作用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受新生代裂谷拉伸作用及元古代克拉通-古缝合线影响,发育以NW—SE向为主的断裂系统;研究区断层类型以非旋转正断层和走滑断层为主,根据规模可划分为3级;受断层控制,研究区表现为“一缓一洼一剪切”的构造格局。根据断层倾向和叠覆关系,在研究区共识别出5类调节带类型,对沉积起到不同的控制作用。其中,同向接近型调节带控制了扇三角洲及滑塌沉积的发育位置,同向叠覆型调节带控制了轴向河流沉积的发育范围,对向叠覆型调节带控制了洼陷中心轴向河流三角洲及浊流沉积体系的发育范围。  相似文献   

4.
对焉耆盆地油气地质条件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焉耆盆地位于南天山造山带东部,是在海西期褶皱基底上形成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作为西北地区一个小型的侏罗纪含油气盆地,该盆地除与周缘的塔里木盆地、吐哈盆地有相似性外,还有自己独特的石油地质条件。指出中生代原型盆地具有张扭性断陷盆地的沉积演化特征,构造变形以“挤压、走滑和拆离滑脱”为主要特征,形成了3种独特的构造控油组合及成藏模式;三叠系、侏罗系含油气系统在南北凹陷形成了2个相对独立的油气运聚系统,其中北部凹陷存在着燕山中期和喜山晚期2次油气充注期,而南部凹陷仅发育燕山中期一次油气充注期。  相似文献   

5.
南海北部被动陆缘盆地是中国海域重要的油气基地。以琼东南盆地为例,通过大量地震、钻井资料的综合分析,从被动陆缘深部地壳形变与盆地充填耦合的角度,揭示了超伸展陆缘裂谷盆地沉积充填特点及地层样式。研究表明,位于南海西北次海盆西延长线上的琼东南盆地属于夭折型陆缘裂谷盆地,沿中央坳陷带岩石圈拆离减薄形成了细颈带和远端带,盆地裂陷期经历3幕伸展作用,早期断陷幕发育以高角度正断裂为特征的孤立断陷,中期拆离幕发育以低角度拆离断裂为特征的拆离断陷,且拆离断裂作用具有明显自东向西迁移的特点,晚期断-拗幕沉积中心位于凹陷中央。正是由于变形构造活动迁移特征构成了琼东南盆地独特的深部构造格局,进而导致不同构造单元的沉积充填及地层样式存在明显差异,其主拆离断裂侧以发育扇三角洲为主,而相向的滚动背斜侧则以发育辫状河三角洲为特征。这些因素制约裂陷期烃源岩分布以及深部储层展布,进而约束油气地质条件的差异。因此,基于岩石圈非瞬时破裂过程所建立的超伸展陆缘裂谷盆地深部结构及沉积充填特点认识,对琼东南盆地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为被动陆缘盆地深层地层样式及沉积充填研究提供可参考范例。  相似文献   

6.
下扬子沿江盆地群是下扬子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认识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盆地结构与构造—沉积演化的重要窗口。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自西向东,分布着鄱阳盆地、潜山盆地、望江盆地、全椒盆地、无为盆地、句容—南陵盆地、常州—宣城盆地、溧阳盆地和平湖盆地9个相对独立的沉积盆地,在平面上组成了一个盆地体系或盆地群,可称之为下扬子沿江盆地群。盆地沉积充填过程主要为晚白垩世—古近纪断陷期与新近纪—第四纪拗陷期2个阶段。盆地断陷期主要以河湖相与三角洲相沉积为主,而拗陷期主要以河流相沉积为主。下扬子沿江地区在渐新世末期形成统一的断陷盆地体系,于新近纪形成统一的拗陷盆地体系。由于新近纪差异变形,各盆地地层差异剥蚀,最终形成现今的沉积盆地地质面貌。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盆地西南地区处于古亚洲构造域与特提斯构造域的叠加部位。在平面上,侏罗系分布呈带状出露在塔西南南部边缘。塔西南南缘在侏罗纪期间为一个断陷盆地体系,向西应与卡拉库姆地块南缘断陷盆地相连通。侏罗纪时,深水沉积区处于边缘主控正断层断距最大的位置,而河流和沼泽沉积环境则处于相邻断层交叠部位,或主控断层断距较小的部位。断距最大的位置通常在单个断层的中部,而向其两端断距则逐渐减小,所以上盘的沉降幅度也就变小,沉积环境也相应为河流或冲积扇等。塔西南地区侏罗纪地层除发育在山前外,还发育了一系列受断层控制的湖盆。其中,半-深湖相沉积制约了生油岩的发育。  相似文献   

8.
乍得西南部的Bongor盆地是受中非剪切带影响发育的中—新生代被动裂谷盆地。在P组沉积时期,Bongor盆地处于裂陷湖盆初始发育阶段,总体处于持续水进扩张过程,发育陆相扇三角洲-湖相沉积。岩心观察结果表明,P组沉积物具有近源、深水、粗屑、重力流为主以及持续水进等特征。结合岩心、录井、测井及地震资料分析,明确Bongor盆地发育扇三角洲相、湖泊相及重力流沉积,其中扇三角洲相发育扇三角洲前缘和前扇三角洲亚相,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间和席状砂微相。以Bongor盆地北部斜坡带Baobab北次凹为例,进行构造-沉积耦合分析,认为其存在2大物源体系:长轴方向发育三角洲相沉积,短轴方向存在2种受构造控制的沉积模式,分别为在构造调节带(断层生长连接点)发育扇三角洲相沉积,在非构造调节带发育重力流沉积。  相似文献   

9.
焉耆中生代原型盆地性质及形成机制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4  
依据海西期A型花岗岩,周缘张性构造,侏罗纪泛盆,高地温梯度,盆内张性角砾岩及残留正断层,沉积史特征,箕状断陷,古地磁等八个方面资料论证了中生代焉耆盆地处于转换一伸展状态;从区域重、磁场,大地电磁测深资料,塔里木、吐哈盆地基底最新研究成果等三个方面探讨了中生代焉耆盆地形成机制──拆离滑脱。  相似文献   

10.
一、成藏组合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延长组和侏罗纪地层为多旋回三角洲-湖泊-河流体系沉积,形成多套生储盖组合和成藏组合。其成藏组合主要有自源型、近源直接型、近源间接型和远源型4种类型.不同组合的成藏特征互不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