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在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对比,综合分析立窑水泥颗粒特性对强度的影响,强调粉磨工艺对提高强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通过测定水泥体系颗粒分布,比表面积和水泥的主要性能,找出颗粒分散度与水泥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 试验结果表明:本研究所涉及的水泥体系,颗粒分布符合Rosin—Rammler—Bennet提出的粉磨产品粒度分布的数学表达式。保持水泥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不变,使水泥颗粒分布趋向合理,就会取得水泥胶砂各龄期强度明显增加,水泥产品合格率提高的实际效果。 结论:改变水泥磨体系的有关操作参数,能使水泥的颗粒分布趋向合理,提高水泥产品的合格率。  相似文献   

5.
比较了3种粉磨工艺对ISO强度的影响,分析出颗粒级配的差异,是造成水泥强度差异的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张雪强 《山西建筑》2009,35(8):188-189
从宏观力学角度研究了集料级配在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强度中酊贡献作用,分析了不同粗细比和不同结构类型的混合料对其强度的不同影响作用,从而为施工控制提出了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瑞昌市水泥厂φ2.84×10米机立窑生产线于1988年初建成投产,在投产后相当长的时间里,水泥质量差、强度低,特别是早期强度低,出厂水泥三天抗压强度只有18.6兆帕,三天抗折强度只有3.8兆帕。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对熟料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进行了调整,在生料中掺入部分炉渣取代部分粘土,提高熟料中Al_2O_3含量,增加烧成液相,并优化复合矿化剂的配入量,改善硅酸三钙的形成条件,提高熟料中硅酸三  相似文献   

8.
李再新 《山西建筑》2007,33(12):169-170
对三种不同级配、水泥剂量为2%~5%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进行了室内室外(现场)强度发展情况对比分析,从而得出了室内外强度发展特性,指出施工中偏粗级配变异性较大,要严格控制施工过程;施工温度较低时,加强养护对后期强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在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对比,综合分析立窑水泥颗粒特性对强度的影响,强调粉磨工艺对提高强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水泥颗料状态对水泥强度的影响及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降低水泥细度、增大比表面积、优化颗粒级配、促使水泥颗粒形貌球形化(提高水泥颗粒圆形系数),可以明显改善水泥物理性能,提高水泥ISO强度。并提出了改进粉磨工艺、改变选粉效率及采用助磨剂等对应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李庆繁 《砖瓦》2012,(10):40-46
首先介绍了文献[14]中所应用的混凝土配制强度经验公式并明确其不尽合理.为说明问题分别就小砌块和混凝土的强度和强度等级做了介绍,进而讨论了JGJ 55确定的混凝土配制强度公式的推导过程,以说明小砌块和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区别和文献[14]中经验公式存在的问题,并明确该式不能用于小砌块混凝土配制强度的计算,最后推荐了一小砌块混凝土配制强度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12.
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尺寸效应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尺寸效应.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强度等级的提高,抗压强度的尺寸效应表现得更为显著,而对弹性模量无明显影响;对纵向应变也较小,但对横向应变有一定影响,以小试块测得的应变值较大.高径比在1.5之内,对各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所测得的强度值均随高径比的减小而增大.  相似文献   

13.
唐磊  冯林 《山西建筑》2007,33(25):186-187
通过系统地阐述水泥水化、凝结、硬化的作用机理,提出了水泥浆体组分—结构—性能的概念,为新品种水泥的设计和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处理的措施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以实际工程中常用的C30、C40、C50强度等级的混凝土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在不同养护方式下的变形特性.结果表明: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变形特性有较大的区别,强度等级越高,饱水养护条件下的膨胀变形越小;密封养护条件下的自收缩变形越大.采用GB/T 50082-2009中规定的试验方法测试时,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干燥收缩值差异很小,当扣除自收缩的影响后,强度等级越高的混凝土,其干燥收缩值越小.  相似文献   

15.
高强混凝土的强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强度的预测是一个动态性的系统工程。建立了高强混凝土强度预测的未确知聚类的预测优化模型。并将未确知聚类预测优化模型计算的强度结果与实测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进行比较。研究表明,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一致,说明该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为以后高强混凝土强度预测提出一种新方法和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氯离子渗透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采用两种混凝土氯离子渗透性试验方法,对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氯离子渗透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两种试验方法获得的结果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2)在实验室内完全可以配制出质量都非常好的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  相似文献   

17.
在混凝土中能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的无机盐应用非常广泛,但这些无机盐的加入对减水剂与水泥的适应性有很大影响。本文采用自磨水泥,通过测试不同掺量NaCl,CaCl2,Na2SO4下水泥净浆扩展度损失和凝结时间,对高效减水剂与水泥的相容性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NaCl,CaCl2,Na2SO4掺量的增加,掺高效减水剂的水泥净浆初始扩展度及30min,60min扩展度保留值均变小,在掺加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其影响顺序为CaCl2〈NaCl〈Na2SO4。  相似文献   

18.
刘卫中  陈炽锋 《山西建筑》2010,36(1):179-181
通过对3 d和28 d水泥抗压强度的对比检测,运用误差分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3 d和28 d水泥抗压强度值进行统计和分析,从而总结出一个3 d水泥抗压强度和28 d水泥抗压强度之间关系的修正系数。  相似文献   

19.
通过双掺II级粉煤灰与S95级矿粉来配置高强混凝土,并采用设计正交试验的方法将粉煤灰掺量、矿粉掺量和高效减水剂掺量定为影响高强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坍落度的主要因素进行试验分析,确定配置高强混凝土各组分间合理的掺量,并分析了高强混凝土3、7、28d强度。结果表明在无早期强度要求时,II级粉煤灰最佳掺量为胶凝材料的15%~20%左右,S95级矿粉最佳掺量为胶凝材料的15%左右,减水剂的最佳掺量为胶凝材料的2.0%。  相似文献   

20.
A new insight into the interfacial transition zone (ITZ) in cement mortar specimens (CMSs) that is influenced by cement fineness is reported. The importance of cement fineness in ITZ characterizations such as morphology and thickness is elucidated by backscattered electron images and by consequences to the compressive (Fc) and flexural strength (Ff), and porosity at various water/cement ratios.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by increasing the cement fineness the calcium silicate hydrate formation in the ITZ is favored and that this can refine the pore structures and create a denser and more homogeneous microstructure. By increasing cement fineness by about 25% of, the ITZ thickness of CMSs was reduced by about 30% and Fc was increased by 7%–52% and Ff by 19%–40%. These findings illustrate that the influence of ITZ features on the mechanical strength of CMSs is mostly related to the cement fineness and ITZ microstruc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