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研究了在拉速1.5 m/min、过热度30℃以下时,二冷比水量(0.3~1.4 L/kg)和末端电磁搅拌电流强度(220~380 A)对165 mm×165 mm的60Si2Mn A弹簧钢方坯中心碳偏析及等轴晶的影响,并与150 mm×150 mm铸坯的中心碳偏析对比。结果表明,随着二冷比水量增加,铸坯等轴晶率减小,中心碳偏析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且结合射钉结果,确定最佳比水量为1.0 L/kg;末端电磁搅拌电流强度增加,等轴晶率增加,中心碳偏析先减小再增加,最佳末端电磁搅拌强度为340 A/6 Hz;150 mm×150 mm铸坯比165 mm×165 mm铸坯的平均中心碳偏析低,分别为1.04、1.06,且小断面铸坯的中心偏析指数波动更小。  相似文献   

2.
王涛  张炯明  赵新凯 《连铸》2014,(6):50-55
某钢厂生产的150 mm×150 mm小方坯铸坯质量不稳定,主要问题在于铸坯中心碳偏析及横截面低倍不合格率较高。因此在该连铸机上采用末端电磁搅拌设备并进行现场试验。探讨了不同搅拌位置、搅拌频率、电流大小、搅拌方式及铸机拉速对铸坯质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液芯厚度分别为35、60 mm处进行电磁搅拌均会导致中心偏析严重。电磁搅拌频率、电流大小、搅拌方式、拉速也会对铸坯内部质量产生影响。根据实验结果,在该连铸机生产工况下,最佳末搅位置在液芯厚度45 mm处,较为合理的搅拌参数为电流400 A、频率12 Hz、交替搅拌方式。拉速提高不利于铸坯内部质量。  相似文献   

3.
代斌  王欣  李波  朱祥亮 《连铸》2014,33(4):20-24
应用数值传热学基本理论,分析了小方坯连铸机在结晶器和二次冷却区凝固传热的特点,并结合现场实际,使用Delphi开发工具编制了小方坯连铸机凝固传热软件。通过实际生产数据对软件进行校正,对铸坯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当浇铸断面为165 mm×165 mm的铸坯时,拉速每增加0.1 m/min时,结晶器末端坯壳厚度减少0.5~0.8 mm,切割枪处表面中心温度升高12 ℃。  相似文献   

4.
帘线钢的表面裂纹缺陷和中心偏析是影响铸坯质量的关键因素。采用了铸坯表面宏观缺陷分析、裂纹微观形貌表征、Gleeble高温力学性能、中心偏析等检测手段,对帘线钢82A断面150 mm×150 mm小方坯在稳态和非稳态浇铸条件下,铸坯表面和内部质量缺陷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铸坯振痕间距为13 mm,角部出现振痕紊乱;非稳态铸坯表面振痕波谷和凹坑处均发现了明显的横裂纹,而稳态样品则未见明显的表面横裂纹。铸坯内部沿着中心缩孔有长约55 mm中心裂纹,铸坯平均中心碳偏析指数达到1.09。根据该钢种的高温力学性能并结合裂纹形貌分析,非稳态下铸坯表面易冷却不均,造成局部温度在弯曲矫直时处于第Ⅲ脆性温度区;内部中心裂纹表面出现明显的液膜,在第Ⅰ脆性区凝固阶段产生。  相似文献   

5.
周书才  李华基  刘晓东  赵明  彭军 《连铸》2005,(5):20-21,40
试验和分析了结晶器电磁搅拌(M-EMS)对马氏体不锈钢150mm×150mm连铸坯的中心疏松、等轴晶、缩孔及表面质量的影响,并对电磁搅拌对铸坯凝固影响的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经结晶器电磁搅拌后,铸坯中心等轴晶率平均达到50%、最高57%,中心疏松均在1.5级以下,中心缩孔90%在1.0级内;铸坯表面质量由使用结晶器电磁搅拌的85%提高到97%.  相似文献   

6.
针对R8m五机五流全弧形小方坯连铸机生产150 mm×150 mm弹簧钢过程中存在的铸坯表面缺陷,在现有保护渣的基础上,设计三种保护渣,经实验室性能测试及生产现场拉坯试验,确定合适生产的保护渣.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圆坯连铸机钢包长水口采用氩封保护对铸坯(φ450mm)和车轮钢质量的影响;通过氩封保护可有效降低钢中氢、氧、氮气体及非金属夹杂物的含量,提高钢的纯净度.铸坯中T[O]由49.28×10-6降到27.9×10-6,夹杂总量由29.7×10-6降到14.8 ×10-6,铸坯质量明显改善;车轮的力学性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试验研究了高碳钢小方坯中心偏析对其热轧盘条性能的遗传性。以不同连铸工况下生产的70钢150 mm×150 mm小方坯为研究对象,后续轧制了直径10 mm和6.5 mm的两种规格盘条。用钻样取屑、热酸浸蚀、电子探针、光镜和拉伸等方法,检测分析了铸坯和盘条的化学成分、组织与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铸坯中心C偏析明显大于Mn偏析,盘条的通条性随铸坯中心偏析的增大而变差。铸坯的中心偏析也会导致盘条发生网状碳化物、中心马氏体和带状组织等缺陷。此外,[?]6.5 mm盘条相对于[?]10 mm盘条的抗拉强度更大,元素分布更加均匀,索氏体率更高,控轧控冷工艺结合铸坯中心偏析的有效控制是改善轧材组织与性能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方坯结晶器圆角的大小对铸坯角部导热,初生坯壳的生长以及角部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断面160 mm×160 mm的结晶器圆角由R8mm改为R12mm,角部裂纹概率由63.6%提高到85.8%,但铸坯拉坯阻力变大;断面220 mm×260 mm的结晶器圆角由R8mm为R20偏大,角部裂纹概率由89.9%提高到98.1%,但铸坯外形质量变差,最终选择R_(15)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0.
吴爱新  张丹  赵文成 《热加工工艺》2013,42(3):113-114,117
通过粗轧孔型的设计,增加1立2平中轧机组,优化了中轧、精轧规程,改进了轧机轴承配置形式,设计了新式扭转装置.用165mm×165mm、165 mm×225 mm、165mm×280mm三种连铸坯生产出宽210~355mm、厚度1.8mm的超薄热轧窄带钢,优化了产品结构,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对R12m的弧形铸机改造后生产150mm×150mm小方坯,为保证小方坯的设备与原圆坯铸机的设备有较好的匹配性及改造的低成本要求,本文介绍包钢在圆坯铸机的基础上改造小方坯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对大方坯(圆坯)或矩形坯连铸结晶器液压振动装置与电动机械振动装置进行了比较,描述了设备的优化布置及设备组成,并给出了液压振动装置的主要性能参数和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3.
杨君胜 《连铸》2001,(4):35-36
本文通过生产实践,讨论莱钢3号连铸机保护浇注推广应用工作中的措施,阐述保护浇注对提高铸坯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方震宇 《连铸》2007,(1):11-14
为炼钢连铸生产向连续化、节能化、高效化发展,三明钢厂积极探索连铸坯长距离热送工艺.介绍了铸坯热送热装的设计.  相似文献   

15.
介绍安钢第一炼钢厂对罗克普连铸机的生产工艺进行优化,使铸坯质量得到改善,劳动生产率提高。  相似文献   

16.
孔德南  魏玉芝  魏鹏 《钢管》2001,30(5):26-28
通过生产实践并结合理论分析,探讨了将连铸矩形坯轧制成圆管坯制管造成产品缺陷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关的改进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通过水力学模型试验,研究中间罐内的温度和浓度变化表明,现场中间罐内型结构欠合理,设置“圆弧组合型”挡墙可改善中间罐内的流场,保证中间罐在正常浇注条件下各流温度均匀。  相似文献   

18.
小方坯连铸改造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安钢二炼钢厂三台方坯连铸机改造的必要性及2号方坯铸机在改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的相应措施,取得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重钢小方坯热送热装的方案、生产实践及效果。  相似文献   

20.
宝钢为给高线轧机提供优质钢坯,设计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方坯精整线。重点介绍了精整线的工艺流程、平面布置、产品大纲、主要设备特点和技术性能。实践证明,精整线设计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