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Y341机械找漏找窜管柱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前言文南油田经过多年的注水开发,部分油水井因为压裂、酸化、堵水、长期注水等措施的实施,出现套漏、层间窜等问题,目前文南油田验窜找漏主要技术是井温找漏、JH 453封隔器找漏管柱;但存在问题是井温找水找漏信号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找漏结果准确率低,且不能准确判断窜、漏具  相似文献   

2.
脉冲中子氧活化在分注井注入剖面的测试中快速准确,提高了资料录取的成功率,较同位素吸水剖面具有可同时探测分注井油管、环空水流监测注水动态不受注水井管柱影响;有效检查井口、井下配水工具的工作状态、不受各种类型管柱沾污影响等优势;还可在短时期进行重复性测试;进行水井的查窜找漏,最大限度地确定漏窜位置;可提供遏阻深度以下的吸水量或漏失量等优势;为油田注水井调配、调剖、重组细分注水作业和评价调剖效果提供重要依据,可降低无效注水。文章分析了同位素在分注井测试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利用氧活化测井技术测试的原理、解释方法以及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3.
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老油田油水井浅部套管破漏加剧,浅部地层具有疏松多孔、高含泥、高压水、温度低的特殊地层环境,由于封堵材料在低温(20~60℃)条件下稠化时间长、早期抗压强度低,导致水泥封堵漏点效果较差,成功率低,严重影响油田绿色安全生产。基于老油田浅部套漏井对封堵工艺的迫切需求,开展了低温水泥浆体系配方及封堵工艺技术的研究,研制了一种适于浅层套漏封堵的低温早强水泥浆体系和高效封堵工艺,有效解决了老油田油水井浅层套漏封堵的难题。现场应用21口井,封堵成功率达到100%,比以往提高了32%,既保障了油水井正常生产,又促进了油田安全绿色无污染开发。  相似文献   

4.
由于地层地质构造、长期注水、套管的腐蚀或射孔压裂等措施对水泥环的影响,造成了管外的窜槽。随着油田的大幅度开发,管外窜槽将影响油田稳产和开发方案的顺利实施,同时也影响井下作业和各种增产措施,影响油田开发效率。当油水井发生了管外窜槽,就应该及时准确的找出窜槽位置,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恢复油水井的正常生产。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应用地层测试技术发现并验证管外窜槽。  相似文献   

5.
脉冲中子氧活化测井方法是一种能测定井下水流速度的方法,它的非接触测量能力可以用于油水井监测中出现的查窜、找漏等工程技术问题。本文通过现场实例的应用分析,对氧活化测井图谱在检测水井封隔器密封性、水井查窜、找漏等工作中的应用提出了一些经验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文着重介绍了扶余油田油水井套返根源的认识,着重分析了如何利用原始资料、生产动态资料和工程作业资料及测井资料,对比分析油水井套返真正的根源所在,力求一次解决。同时也介绍了深部套漏封窜大修治理工艺及方法,并简明阐述了防喷大修和深部封窜工艺技术在油田发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及应用前景,为老油田油水井大修从普通型逐步演变成防喷型指明了一条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7.
在油田勘探开发中,由于油水井的层间差异,需要分层测试、开采或注水,但是由于固井质量、高强度措施及地质结构等因素,会造成各层之间沿油水井套管与水泥环或水泥环与井壁之间及层与层间窜通,影响对各层的认识、评价,使油水井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处理套管外窜槽及挤封无效储层是油水井修井作业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由于储层特性、窜通特性的不同等因素,封堵窜槽作业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特别是水平井封窜,一直以来都是封窜作业的难点,2013年以来通过对雁木西油田水平井封堵作业的分析、研究和现场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日后封堵作业具有一定借鉴、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由于井下管柱受到外力,化学腐蚀等因素的作用而引起套管变形、损坏,直接影响油田油、气产量、油水井的使用寿命和注水效果。且随着油田开发不断深入,套损现象日益加重,及时了解井下油套管技术状况,进行套损井综合治理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可过油管检查套管损坏的电磁探伤测井技术,分析了其在中原油田套损检查及其指导修井作业中应用效果,阐明了电磁探伤测井在中原油田油套状况监测和预防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羊三木油田开采时间的推移,由于受固井、采油、地质结构及套管腐蚀等因素的影响,造成部分油、水井套管破漏问题日益严重,使油水井不能正常生产。本文在分析羊三木油田套漏现状严重的基础上,特别对水泥返高以上的套管封堵工艺进行了探讨,旨在提高认识,规范施工,并提高羊三木油区水泥返高以上套管封堵一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冀中南部油田套管上窜的油水井不断增多,上窜高度不断增加,应用焊接加固等工艺已无法满足对套管上窜的治理需要。通过应用井口降套工艺,实现了套管上窜井降低油层套管高度,恢复油水井正常生产的目的,很好的解决了因套管上窜带来的油水井生产和作业施工安全隐患的问题。在67口套管上窜井上应用井口降套工艺,减少因套管上窜造成的作业施工106井次,减少影响原油产量2550吨,合计创造经济效益1238.2万元,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辽宁化工》2021,50(10)
套管破损或漏失等问题直接影响油气水井正常生产,国内各大油田先后开展了一系列的套损井治理及检测工作。其中在套损出水井破损点位置确定过程中,考虑井筒流体不流动时,单一的测试手段难以检测出流量漏失变化情况,层内剩余油潜力难以被有效挖潜。通过油井临时改注,采用套管组合测井找漏技术,能准确判断并识别出水点位置,达到降水出油的效果。以长庆油田套损出水井为实例,通过生产测井组合技术进行套损井出水位置的精确判识,并实施有效综合治理,从而提高单井产量。该技术目前应用效果较好,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2.
华东采油厂苏北油田油、水井油层套管固井水泥返高普遍较低,在进行压裂、酸化等措施施工中极易造成套损,且套损点大多发生在井筒下部,给油水井的正常生产造成了困难,常规水泥封堵工艺很难一次性封堵成功。本文介绍一种应用两种不同性能的灰浆体系并在施工中对灰浆挤入过程加以控制的套漏封堵工艺,该工艺在两口套漏井中进行了应用,均取得了成功,封堵后井筒内试压15MPa合格。  相似文献   

13.
针对江453找漏管柱存在的封隔器胶筒容易损坏、节流器密封不严等问题,设计了Y 344-110找漏管柱。该管柱采用了新研制的Y 344-110封隔器和φ100节流器。经现场16口井试验表明,该管柱外径小,解决了套变大于110mm油水井验套找漏的工艺难题,并且该管柱多次坐封封隔器胶筒也不会损坏、密封可靠;节流器阀芯和阀座之间采用软密封,密封性好、开启压力稳定。找漏工艺一次成功率由以前的30%提高到100%,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氧活化水流测井是一种测量井下水流速度的测井方法,可直观地测量水流方向、速度,并计算流量,是评价油水井窜漏的主要方法之一,南堡油田生产测井应用实例表明,该技术对油井找水找窜有良好适用性。本文介绍了氧活化测井的测井原理以及在南堡油田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李江鹏  刘均令  韩颖 《辽宁化工》2010,39(9):932-934,938
在文南油田进入注水开发后期,油井产水和水井漏失严重影响着油田的产量,为了降低油井的产水率和水井的无效注水,需要实施油井堵漏和水井调剖措施。针对文南油田,从调剖堵水施工的工艺过程人手,具体分析了调堵剂的筛选、在施工过程中油套压力的变化、影响施工成功率的因素,最后提出了作者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原油田通过多年的生产开发,针对部分油水井套管老化腐蚀问题,主要采取补贴管技术,但是补贴后长时间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受高矿化度地层水的腐蚀、套管蠕动等因素的影响,密封失效,失去原有的封堵效果。根据地质要求及油田开发生产的需要扩铣补贴管,恢复原来的套管通道,进行二次封堵以恢复生产。因此,针对扩铣补贴管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卫229-2井是一口典型的补贴管失效损坏井。2007年9月验套找漏进行套管补贴,补贴井段:1122.6m-1210.6m,长88m,1654.23m-1680.13m,长25.9m。补贴管总长113.9m,在近四年的生产过程中,补贴管失去封堵效果,出水现象严重,导致该井停产。为了恢复该井的正常采油求产,要求扩铣补贴管,悬挂4"套管,恢复生产。  相似文献   

17.
大港油田储层为河流相沉积,胶结疏松,胶结物以泥质为主,松散的粘土矿物以分散的质点形式充填在粒间孔隙中,与碎屑颗粒附着力较小,在注水发和高速采油的情况下造成油层出砂。在油水井生产过程中,由于套管破损、管外窜槽等原因经常造成油井大量出水,含水上升,产量下降;为摸清井下状况,达到有效控水稳油的目的,在工程上经常要进行找漏、验窜等测井技术,以确定漏点位置,找出出水层位。氧活化找窜具有工作周期短,能准确的判断出出水层位等优点。近两年的测试过程中,日益表现出该仪器在找窜技术中的优越性,为采油厂油井增产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随着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套管损坏的油水井越来越多,损坏原因也多种多样,影响了油水井正常生产。本文论述了套损原因,电磁探伤测井仪的特点、结构、测井原理、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9.
临南油田油水井日趋严重的套损现象,成为影响油田开发效果的反面典型。本文分析了临南油田油水井套管损坏的主要类型,介绍了套管损坏在开发时间、生产区块、井别、构造位置及井深剖面上的分布规律,论述了套管腐蚀穿孔和变形损坏的主要作用机理,并对临南油田预防和治理套损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油田进入开发后期,老区调整井、丛式井不断增加,丛式井组之间的井眼防碰问题日益突出,造成临井套管被钻穿。取套换套技术利用管外套铣、倒出损坏套管或上部小直径套管,重新更换新套管,从而恢复油水井的正常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