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秦益民 《纺织学报》2020,41(9):183-190
为促进含银海藻酸盐纤维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开发具有高吸湿、强抗菌性的功能性医用敷料,介绍了国际市场上含银海藻酸盐纤维和医用敷料的主要品种、制备方法、产品性能及其应用领域;总结了含银海藻酸盐纤维和医用敷料在慢性伤口护理中控制创面感染增加细菌转阴率、抑制细菌增长减轻患者疼痛、促进伤口愈合缩短治疗周期以及降低治疗费用等方面的优良使用功效;总结了合理使用含银医用敷料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结合全球各地的最新临床应用研究成果指出:含银海藻酸盐医用敷料在感染伤口、烧伤创面、手术切口、糖尿病足溃疡伤口、下肢静脉溃疡、压疮等创面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含银医用敷料的抗菌性能及生物活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秦益民 《纺织学报》2006,27(11):113-116
 为了开发新型具有抗菌性能的含银医用敷料对银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应用作了简要回顾分析了银离子的抗菌原理以及它促进伤口愈合的功能介绍了在伤口上使用含银医用敷料时产生的副作用以及对人体可能产生的局部和系统毒性。 结果表明银是一种对人体毒性很低并且具有优良的广谱抗菌性能的材料在伤口上使用含银医用敷料可以控制伤口上的细菌避免伤口的感染和病区内的交叉感染并且可以促进慢性伤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3.
<正>医用敷料是指盖在伤口上有保护作用的覆盖物,可协助控制出血、防止感染并吸收分泌物。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它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人体的整体对外感知状态,合格的医用敷料必须具备穿透焦痂的能力,光谱抗菌,不易产生耐药性、无局部刺激性、无全身不良反应的特性。一、纯棉医用敷料的特点目前国内外使用的医用敷料不外乎两种,天然医用敷料和人工合成医用敷料。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便是植物性敷料和水凝胶敷料两种。植物性敷  相似文献   

4.
银离子的释放及敷料的抗菌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秦益民 《纺织学报》2007,28(1):120-123
为了确定不同的含银医用敷料在银的释放量和释放速度上的区别,分析了几种含银医用敷料释放银离子的性能。介绍了测试抗菌性能的3种方法,并总结了含银医用敷料的抗菌性能及临床疗效。结果显示,不同的伤口对银离子的释放量有不同的要求。烧伤病人的伤口特别容易受感染,因此在烧伤伤口上使用的含银医用敷料的银离子释放量高,在伤口上可以维持较高浓度的银。在高吸湿性的医用敷料中,细菌和伤口渗出液一起被吸进敷料,从敷料上释放出少量的银离子即可达到抗菌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秦益民 《纺织学报》2014,35(4):148-0
本文介绍了国际市场上海藻酸盐医用敷料的主要品种及产品性能,总结了海藻酸盐医用敷料的主要应用领域。结合世界各地对海藻酸盐医用敷料的临床应用研究成果,介绍了该产品特殊的‘凝胶堵塞’性能、促进伤口愈合的性能、止血性能、降低伤口疼痛的性能、抗菌性能以及降低治伤成本的性能。由于海藻酸盐医用敷料有很高的吸湿性和成胶性,在下肢溃疡、烧伤、褥疮、手术伤口等具有高渗出液的伤口的护理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秦益民 《纺织学报》2023,(5):213-219
为开发功能性含锌和含铜纤维及医用敷料在伤口护理中的应用,介绍了锌离子和铜离子的生物活性及其在伤口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总结了国内外市场上各种含锌和含铜医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重点介绍了含锌和含铜的海藻酸盐纤维、壳聚糖纤维,以及通过静电纺丝、高分子材料复合加工、纳米技术等先进工艺制备的各种含锌和含铜医用敷料及其释放锌离子和铜离子的性能。指出锌离子和铜离子具有优良的抗菌及促进伤口愈合的功效,含锌和含铜医用敷料通过释放锌离子和铜离子,对创面常见的各种细菌有很强的抑菌作用,在烧伤、下肢溃疡、糖尿病足溃疡、褥疮等伤口护理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医用壳聚糖敷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壳聚糖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在伤口愈合中的作用。阐述了改进壳聚糖性能的化学、物理方法以及多种形状医用壳聚糖敷料、载药类壳聚糖敷料和医用壳聚糖衍生物敷料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为开发成胶性纤维在功能性医用敷料领域中的应用,在总结国际市场成胶性纤维的主要品种及产品性能的基础上,介绍了基于海藻酸、甲壳胺、纤维素的成胶性纤维的结构和性能,分析了这类纤维在伤口护理中独特的凝胶阻断性能。研究结果显示,成胶性纤维在具有很高吸湿性能,同时能把大量的水分吸收进纤维结构中,由这类纤维制备的医用敷料在吸收大量的伤口渗出液后在创面上形成一层纤维状的凝胶结构。由于吸收在纤维中的水分能为伤口的愈合提供一个湿润的环境,由成胶性纤维加工制备的医用敷料能有效加快伤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9.
海藻酸纤维医用敷料的制备及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海藻酸纤维制成的非织造布在医用敷料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传统敷料相比,海藻酸敷料吸湿性高,止血性能好,生物相容性好,能促进伤口愈合,伤口复愈后可无疼痛地揭除。主要介绍了海藻酸敷料的物化性能及制造工艺,各种海藻酸敷料和海藻酸与明胶、胶原、壳聚糖共混敷料的开发。  相似文献   

10.
探讨新型水凝胶医用敷料的研究进展。简述了医用敷料从传统天然纤维纱布到合成纤维、多聚膜类、发泡类敷料的发展,并介绍了各类敷料的优点及不足。分析了水凝胶敷料促进伤口愈合的机理,归纳总结了近几年新型水凝胶敷料的研究现状,并对未来水凝胶敷料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认为:新型水凝胶敷料具有吸液保液能力强、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促进伤口愈合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真丝织物的汽蒸法纳米银抗菌整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实现真丝织物的抗菌性能,以一种含有多胺基化合物(RSD)和硝酸银的混合整理液对真丝织物进行处理,并采用汽蒸法在位还原得到纳米银抗菌真丝织物.对纳米银抗菌真丝织物表面纳米银的形成、纳米银的形态、纳米银的含量、纳米银抗菌真丝织物的白度、抗菌性能和耐久性能等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当纳米银含量为81.65 mg/kg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抗菌率分别达99.49%和99.98%,洗涤50次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抗菌率仍保持在97.43%以上;纳米银抗菌真丝织物的白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张峰  武娜娜  程永林  许丹晨 《印染》2012,38(4):34-36
采用耐尔(纳米银溶液浸渍法制备医用载银粘胶纤维。讨论了在固定浴比下,纳米银溶液浓度、浸渍温度和浸渍时间对载银粘胶纤维银含量的影响;测定了不同银含量的载银粘胶纤维的抗菌性能。结果表明:在固定浴比下,提高纳米银溶液浓度、提高浸渍温度和延长浸渍时间,可提高载银粘胶纤维的银含量。当载银粘胶纤维上的银含量达到100 mg/kg时,对大肠埃希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能达到99%以上;当载银粘胶纤维上的银含量达到500 mg/kg时,对白念珠菌的抗菌率能达到99%以上。  相似文献   

13.
为了有效控制制备纳米银,本文对端氨基超支化聚合物(HBP-NH2)进行了接枝改性,制备了"核-壳"结构的改性超支化聚合物(MHBP-OH)。利用其在水溶液中制备了纳米银,并将其接枝到棉织物中原位控制生成纳米银,以实现对棉织物的抗菌整理。对生成的纳米银进行了表征,并对原位生成纳米银整理的棉织物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水溶液中控制生成的纳米银平均粒径为3.82 nm,并具有优异的稳定性,棉织物中原位生成的纳米银粒径在10 nm左右,在棉纤维上分布均匀,当银含量为146.26 mg/kg时,整理后的棉织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率分别达到99.76%和99.62%,30次洗涤后,银含量仍保持在126.61 mg/kg。  相似文献   

14.
采用具有良好抗菌和抑菌性能的纳米银抗菌涤纶与天丝混合,根据纤维的特性和产品的功能性要求,合理选择和配置纺纱各工序工艺参数,开发了一种纳米银抗菌涤纶/天丝赛络紧密纺竹节纱,并确保了所纺纱线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文章综述了纳米银的绿色合成方法,包括多糖法、离子液体法、微波辅助还原法等,并对纳米银的抗菌性进行了介绍,对纳米银合成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微波协同纳米银对羽绒抗菌除臭的新工艺,通过控制单一变量法,确定了抗菌实验中最适宜辐射时间、羽绒与纳米材料最佳质量比、辐射温度、微波辐射功率等条件。在所确定的最适条件下,探讨了微波协同纳米银的最佳抗菌率。同时,进行了纳米银的回收实验,测定了多次回收的纳米材料的最佳抗菌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纳米银的优化抗菌条件为微波时间5 min,纳米银与羽绒质量比3∶1,微波时温度50℃,微波功率300 W,最佳抗菌效果88.02%,新工艺最佳抗菌率随着纳米抗菌剂使用次数增加略有下降,至少可回收循环使用2次。  相似文献   

17.
以商用氯菊酯除螨剂为保护剂,硼氢化钠为还原剂,常温下还原硝酸银制备得到纳米银溶液。最优的纳米银制备工艺为:纳米银溶液质量浓度800 mg/L,保护剂质量浓度36 g/L,反应温度30℃。所制备的纳米银为球形,平均粒径约为27 nm。将制得的纳米银溶液利用浸轧烘工艺对真丝织物进行抗菌处理。整理后的真丝织物负载量为1356 mg/kg时,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葡萄球菌的抑菌圈分别达到10.6 mm和10.4 mm,抑菌率均达到99.99%,显示出优异的抑菌性能。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纳米银均匀分布在蚕丝纤维表面,无团聚现象。  相似文献   

18.
根据在位还原的原理,用汽蒸生成纳米银整理桑蚕丝织物,赋予真丝优异的抗菌性能.研究了不同浓度的AgNO3溶液与2 g/L的多氨基化合物(RSD)混合整理后,桑蚕丝织物的表面形态和结构变化,并用电子显微镜(SEM)、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和热性能分析(TG)等手段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经纳米银整理后真丝织物表面吸附大量的银颗粒,且颗粒分布比较均匀、粒径均达到了纳米级;汽蒸纳米银整理工艺对真丝的结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9.
顾永星 《产业用纺织品》2011,29(8):38-39,43
介绍一种新型银系抗菌剂在水刺非织造布后整理中的应用.采用络合纳米银抗菌剂对水刺非织造布进行抗菌整理,赋予其高效抗菌功能,使之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等领域.由于常用的纳米银抗菌粉体不溶于水,而纺织材料的后整理一般都是以水为介质,因此须采用液态抗菌剂.本试验着重研究高效络合银液态抗菌剂在常用纤维水刺非织造布上的抗菌整理及效果...  相似文献   

20.
 利用纯天然仙人掌液还原制备了纳米银溶液,其制备方法简单,无污染。采用激光粒度仪(HPPS)和透射电镜(TEM)研究了仙人掌纳米银的尺寸和分布。利用制备的仙人掌纳米银溶液对桑蚕丝织物进行了整理,研究了织物的抗菌性能和耐洗性能。结果表明:生成的仙人掌纳米银粒径为50nm左右,且均匀性好,分散性好,抑菌试验表明整理后的桑蚕丝织物有很好抑菌效果,当织物上银含量为268.58mg/kg时,抑菌率达到了99%以上,经洗涤50次后,抑菌率依然保持在98%以上,说明织物具有优异的抗菌耐洗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