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农药》2021,(9)
[目的]评价21%噻呋酰胺·咯菌腈·嘧菌酯悬浮种衣剂对花生白绢病的田间防治效果,为生产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20年种子包衣法于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2地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2地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1%噻呋酰胺·咯菌腈·嘧菌酯悬浮种衣剂40、48 g a.i./100kg种子2个处理的防效为74.97%~80.80%和77.81%~83.71%,高于4个对照药剂。[结论] 21%噻呋酰胺·咯菌腈·嘧菌酯悬浮种衣剂对花生白绢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建议使用剂量40~48 g a.i./100kg种子。  相似文献   

2.
《农药》2019,(11)
[目的]明确45%噻呋酰胺·嘧菌酯SC对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治效果,为生产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沟施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45%噻呋酰胺·嘧菌酯SC 202.5 g a.i./hm~2的防效最好,植株发病率最低(5.75%),2年的块茎防效分别达到73.53%、74.71%,与嘧菌酯处理没有显著差异;45%噻呋酰胺·嘧菌酯SC 168.75 g a.i./hm~2保苗性最好,产量最高,防治效果与25%嘧菌酯SC差异不显著。[结论]45%噻呋酰胺·嘧菌酯SC沟施对马铃薯黑痣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推荐使用剂量168.75~202.5 g a.i./hm~2。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定噻呋酰胺与咯菌腈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最佳复配比例。[方法]采用盆栽法评价噻呋酰胺、咯菌腈及各配比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用孙云沛法评价各配比的增效作用。[结果]噻呋酰胺与咯菌腈1:1和1:4时EC50值分别为13.74、13.9 mg/L,CTC值分别为163.98和187.67,增效明显。综合考虑药效和成本,选择噻呋酰胺与咯菌腈1:1制成25%噻呋酰胺·咯菌腈SC,田间试验表明,在60 g a.i./hm2剂量下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为90.6%,优于对照药剂噻呋酰胺和井冈霉素。[结论]噻呋酰胺与咯菌腈混配对水稻纹枯病有优异的防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农药》2015,(8)
[目的]探索烯肟菌胺与噻呋酰胺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效果及剂量。[方法]采用Sun-Johnson法测定室内联合毒力,并验证30%烯肟菌胺·噻呋酰胺SC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结果]烯肟菌胺与噻呋酰胺对水稻纹枯病菌的EC50值为0.352、0.083 mg/L,烯肟菌胺与噻呋酰胺5∶1~1∶5五个配比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田间药效试验表明,30%烯肟菌胺·噻呋酰胺SC 76~92 g a.i./hm2的用量对水稻纹枯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结论]30%烯肟菌胺与噻呋酰胺SC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农药》2019,(10)
[目的]筛选黄条跳甲防治药剂新配方和防控新技术。[方法]筛选不同药剂配方,采用喷雾法、撒施法等评价田间防效。[结果]哒螨灵与啶虫脒、联苯菊酯与呋虫胺、联苯菊酯与噻虫嗪复配,均对黄条跳甲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使用60%哒螨灵·啶虫脒WP 202.5 g a.i./hm~2、20%哒螨灵·啶虫脒ME 90 g a.i./hm~2喷雾以及1.5%联苯菊酯·呋虫胺GR 450 g a.i./hm~2移栽前穴施、1%联苯菊酯·噻虫嗪GR 600 g a.i./hm~2移栽后撒施,防效均可达到80%左右。[结论]上述4组复配药剂均可有效防治黄条跳甲幼虫以及成虫,不同剂型和施药时间对防效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31.9%戊唑·吡虫啉FS、27%苯醚·咯·噻虫FS和25%噻虫·咯·霜灵FS 3种复合种衣剂对小麦蚜虫和纹枯病的防治效果以及增产效果。[方法]在漯河市2个试验点进行种子包衣处理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所有处理对小麦出苗均无显著影响。对纹枯病防治效果最优的是27%苯醚·咯·噻虫FS 81 g a.i./100kg种子包衣处理,其次为25%噻虫·咯·霜灵FS 75 g a.i./100kg种子包衣处理,31.9%戊唑·吡虫啉FS 127.6 g a.i./100kg种子包衣处理对纹枯病防效较差。对小麦蚜虫防治效果最优的是31.9%戊唑·吡虫啉FS 127.6 g a.i./100kg种子包衣处理,在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的防效均与其他2种种衣剂处理的防效差异显著。[结论]27%苯醚·咯·噻虫FS和31.9%戊唑·吡虫啉FS可以作为主要种衣剂在河南省冬麦区推广。  相似文献   

7.
《农药》2017,(8)
[目的]明确40%克菌·戊唑醇对马铃薯早疫病的防治效果,为生产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喷雾法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40%克菌·戊唑醇SC 120 g a.i./hm2的防效最好,为79.9%,产量增加39.2%。40%克菌·戊唑醇SC 90 g a.i./hm2和25%嘧菌酯SC 120 g a.i./hm2处理的防效均达到70%以上,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使用40%克菌·戊唑醇SC比25%嘧菌酯SC节约药剂成本223.2~268.2元/hm2。[结论]40%克菌·戊唑醇SC对马铃薯早疫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而且成本较低。推荐使用剂量90~120 g a.i./hm2。  相似文献   

8.
《农药》2017,(1)
[目的]明确20%灭蝇胺·噻虫胺悬浮剂不同剂量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防治效果,为药剂生产及田间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灌根法测定不同剂量20%灭蝇胺·噻虫胺悬浮剂对韭蛆的田间防效。[结果]对韭菜灌根1次,14 d后各处理的20%灭蝇胺·噻虫胺悬浮剂900、1350、1800 g a.i./hm~2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防效均达90%以上。[结论]20%灭蝇胺·噻虫胺悬浮剂900~1800 g a.i./hm~2的对韭蛆防效好,建议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不同药剂防控稻水象甲幼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药》2016,(8)
[目的]试验研究5种杀虫剂不同剂量对稻水象甲幼虫的防治效果,筛选5%丁硫克百威颗粒剂的替代药剂。[方法]进行盆栽、田间小区试验。[结果]20%呋虫胺可溶粒剂90.00、120.00、150.00 g a.i./hm~2,0.5%噻虫胺颗粒剂225.00、300.00 g a.i./hm~2,4%吡虫·毒死蜱颗粒剂2400.00 g a.i./hm~2,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150.00、187.50 g a.i./hm~2处理防控稻水象甲幼虫,药后15 d防效均在70%以上。[结论]20%呋虫胺可溶粒剂、0.5%噻虫胺颗粒剂、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4%吡虫·毒死蜱颗粒剂可以作为5%丁硫克百威颗粒剂的替代药剂,防控稻水象甲幼虫,建议在生产中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10.
《农药》2016,(7)
[目的]明确25%阿维·乙螨唑悬浮剂对观赏玫瑰红蜘蛛的防治效果及使用剂量。[方法]采用田间茎叶喷雾法检测防治效果,以邓肯新复极差法检验差异显著性。[结果]25%阿维·乙螨唑悬浮剂25~31.25 mg a.i./kg剂量处理,药后21 d,对红蜘蛛的防效82.0%以上,高于对照110 g/L乙螨唑悬浮剂27.5 mg a.i./kg和1.8%阿维菌素乳油9 mg a.i./kg的防效。[结论]25%阿维·乙螨唑悬浮剂以25~31.25 mg a.i./kg剂量处理,能有效控制用于观赏玫瑰红蜘蛛的为害,可以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农药》2016,(10)
[目的]明确3.6%烟碱·苦参碱CS对苜蓿蚜虫和蓟马的田间控制效果及使用剂量。[方法]采用喷雾法测定3.6%烟碱·苦参碱CS对苜蓿蚜虫和蓟马的田间防效。[结果]该药剂在18.0、24.0 g a.i./hm~2时,药后1~7 d对苜蓿蚜虫的防效为93.3%~98.5%和95.3%~99.4%,防效均显著好于12.0 g a.i./hm~2剂量和2种对照药剂。该药剂在12.0、18.0、24.0 g a.i./hm~2时,药后1~7 d对苜蓿蓟马的防效分别为84.7%~95.8%、94.8%~96.6%和95.6%~98.6%,防效显著好于2种对照药剂。[结论]3.6%烟碱·苦参碱CS对苜蓿蚜虫和蓟马均具有良好防治效果,其使用剂量为12.0~18.0 g a.i./hm~2为宜。  相似文献   

12.
《农药》2015,(6)
[目的]明确52%吡虫啉·咯菌腈·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对小麦蚜虫和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及用药量。[方法]采用拌种法测定52%吡虫啉·咯菌腈·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对麦蚜和纹枯病的田间防效。[结果]该种衣剂在药种比为156、208 g a.i./100kg时,对麦蚜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4.23%~97.78%和95.38%~98.75%,与对照药剂600 g/L吡虫啉FS 180 g a.i./100kg防治效果差异显著;该种衣剂在药种比为156、208 g a.i./100kg时,对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8.94%~83.35%和70.49%~86.29%,与对照药剂4.8%咯菌腈·苯醚甲环唑FS拌种处理差异不显著。[结论]52%吡虫啉·咯菌腈·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对麦蚜和纹枯病具有良好防治效果,最佳使用剂量为药种比156~208 ga.i./100kg。  相似文献   

13.
《农药》2019,(12)
[目的]明确18%烯肟菌酯·氟环唑SC对苹果树主要病害的防治效果。[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开展试验。[结果]18%烯肟菌酯·氟环唑SC 90~120 mg a.i./kg处理剂量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苹果白粉病和苹果轮纹病的防效均在85%以上,防效优于生产常规使用药剂50%多菌灵WP、12.5%腈菌唑EC、15%三唑酮WP的效果。[结论]18%烯肟菌酯·氟环唑SC对上述3种病害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苹果褐斑病、黑点病也有很好的兼治作用,建议在苹果病害综合治理中进一步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金纹细蛾是近年来苹果树发生的一种重要害虫,多采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为了寻找有效的防治药剂,按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在山西太谷进行了50%吡虫啉.杀虫环SP防治苹果金纹细蛾田间药效试验。[结果]在金纹细蛾发生盛期,以50%吡虫啉.杀虫环SP 250.0~500.0 mg a.i./L剂量叶面喷雾,药后5、10、15 d的防效分别为75.3%~89.0%、81.7%~89.7%和79.8%~91.7%,与单剂10%吡虫啉WP 33.3 mg a.i./L和50%杀虫环SP 400.0 mg a.i./L处理的防效相当,相当于或好于对照药剂25%除虫脲WP 166.7 mg a.i./L处理的防效。[结论]50%吡虫啉.杀虫环SP对苹果金纹细蛾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对苹果树安全,可在生产上推广使用,推荐使用剂量为250.0~500.0 mg a.i./L。  相似文献   

15.
《农药》2017,(4)
[目的]评价氟吡呋喃酮对柑橘木虱的防治效果,为生产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照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17%氟吡呋喃酮可溶性液剂50、66.7、100 mg a.i./kg在药后3、7、14 d的田间防效均高于88.5%,甚至高达100%,至药后21 d,防效依旧高达98.4%~100%,表现出良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与对照药剂21%噻虫嗪悬浮剂50.0 mg a.i./kg处理效果相当,对柑橘无药害。[结论]建议在柑橘新梢抽发期,柑橘木虱若虫初发生时,使用17%氟吡呋喃酮可溶性液剂50~100 mg a.i./kg喷雾为宜。  相似文献   

16.
20%氯虫苯甲酰胺SC对水稻三化螟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盆栽试验和大田试验研究20%氯虫苯甲酰胺SC对水稻三化螟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20%氯虫苯甲酰胺SC 30、45 g a.i./hm2处理对三化螟的室内防治效果均达100%,15~0.9375 g a.i./hm2五个剂量处理对三化螟的室内防效分别为96.67%、93.2%、85.71%、71.43%、64.29%;持效期试验结果表明:20%氯虫苯甲酰胺SC 30 g a.i./hm2持效期要显著长于其他防治药剂,第7天接虫的防效仍可达93%;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20%氯虫苯甲酰胺SC 30g a.i./hm2的防治效果在几种供试药剂中是最好的,田间防效可达97.54%.  相似文献   

17.
《农药》2016,(12)
[目的]明确42.4%唑醚·氟酰胺SC在推荐使用剂量下防治马铃薯早疫病的效果,为生产上安全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DMRT"法进行方差分析,并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法检验差异显著性。[结果]3次施药后10 d,42.4%唑醚·氟酰胺SC 112.5、150 g a.i./hm~2对马铃薯早疫病防效为86.33%~90.17%;42.4%唑醚·氟酰胺SC 75 g a.i./hm~2与300 g/L氟唑菌酰胺SC防效相当,高于250 g/L醚菌酯EC和50%啶酰菌胺WG的防效。[结论]42.4%唑醚·氟酰胺SC对马铃薯早疫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建议发病初期施用,推荐使用剂量为112.5~150 g a.i./hm~2。  相似文献   

18.
《农药》2015,(1)
[目的]测定25%唑菌酯·氟吗啉SC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防效。[结果]从内蒙古及齐齐哈尔3地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5%唑菌酯·氟吗啉SC处理剂量为225、375ga.i./hm2时,施药4d后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效分别达81.4%~82.3%、85.6%~86.2%,与其单剂20%氟吗啉WP 300 g a.i./hm2及72%霜脲·锰锌WP 1 080 g a.i./hm2处理的防效相当或更优,且处理的新叶更干净,新叶病斑较少。[结论]25%唑菌酯·氟吗啉SC是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较为理想的药剂。考虑到用药成本,推荐田间用量为225 g a.i./hm2。  相似文献   

19.
侯长江 《农药》2013,(6):437-438,443
[目的]明确1.2%烟碱.苦参碱乳油对林业害虫落叶松舞毒蛾的田间防治效果及田间用量。[方法]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试验小区,以邓肯氏新复极差分析试验结果。[结果]1.2%烟碱.苦参碱乳油对落叶松舞毒蛾田间用量在10-15 mg a.i./L时,1 d的防效在71.15%-92.73%之间;处理后3 d,10 mg a.i./L防效达到80%以上,15 mg a.i./L防效达到100%;7 d防效在84%-100%之间,15 mg a.i./L比氰戊菊酯66.7 mg a.i./L防效高,10、12 mg a.i./L与后者防效相当。[结论]1.2%烟碱.苦参碱乳油对林业害虫落叶松舞毒蛾具有优良的田间防治效果,使用质量浓度以10-12 mg a.i./L为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明确18%四唑虫酰胺SC对二化螟的田间防治效果、最佳使用剂量及其对水稻生长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叶面喷雾、定期调查的方法试验不同使用剂量四唑虫酰胺对二化螟的田间防效。[结果] 18%四唑虫酰胺SC 30、40 g a.i./hm~2处理的保苗效果为85.98%~92.78%,杀虫效果为88.67%~93.74%,优于对照药剂35%氯虫苯甲酰胺WG30 g a.i./hm~2处理;25 g a.i./hm~2处理的保苗效果为80.56%~84.68%,杀虫效果为86.15%~87.72%,与对照药剂无显著差异。[结论] 18%四唑虫酰胺悬浮剂能够有效防治水稻二化螟,对水稻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