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5种闷棚处理防治根结线虫药剂的大田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药》2017,(12)
[目的]对目前市场主流的5种低毒防治闷棚处理根结线虫药剂进行大田药效试验。[方法]选择3个根结线虫发病重,棚内根结线虫2龄幼虫虫口密度基本一致的大棚,以根结线虫易感寄主甜瓜作为寄主。通过增产率、防治效果、2龄幼虫虫口减退率综合评价供试药剂的药效。[结果]35%威百亩AS、1.4%复硝酚钠AS效果最好;1.8%阿维·高氯EC与0.5%苦参碱AS+辣根素效果中等,但0.5%苦参碱AS+辣根素药效比1.8%阿维·高氯EC差,98%棉隆微粒剂+5.5%阿维·噻唑膦颗粒剂效果最差。[结论]低毒高效的35%威百亩AS和1.4%复硝酚钠AS推荐在根结线虫发生严重地区推广使用,98%棉隆微粒剂+5.5%阿维·噻唑膦颗粒剂不建议在根结线虫发生比较严重的地块使用。  相似文献   

2.
《农药》2015,(8)
[目的]为筛选防治水稻根结线虫有效药剂,进行田间防效试验。[方法]35%威百亩AS和98%棉隆MG进行土壤熏蒸处理,其他药剂进行沟施,调查土中2龄幼虫和根结数量,计算相应防效。[结果]20%噻唑膦EW和10%噻唑膦GR的防效最好,98%棉隆MG和35%威百亩AS的防效次之,1.8%阿维菌素EC的防效较好,5亿活孢子/g淡紫拟青霉GR的防效较差。[结论]10%噻唑膦GR、20%噻唑膦EW、35%威百亩AS和98%棉隆MG对水稻根结线虫具有良好的防效,可作为水稻根结线虫防治的首选药剂。  相似文献   

3.
[目的]筛选出且并对甘薯腐烂茎线虫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剂。[方法]采用浸渍法测定了9种药剂在3个不同质量浓度下对甘薯腐烂茎线虫的生物活性,在此基础上选择5种触杀活性较好的药剂进行盆栽防治试验。[结果]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45%三氟吡啶胺SC、5%阿维菌素EC、5%噻唑膦WG、42%威百亩SC和4.5%寡糖·噻唑膦GR对甘薯腐烂茎线虫的触杀效果较好,72 h校正防效均超过了50%;盆栽试验结果表明:45%三氟吡啶胺SC 150 mg/L处理45 d虫口减退率最高,达68.23%,其次是5%噻唑磷WG 1500 mg/L处理45 d,虫口减退率为60.03%,42%威百亩SC6250 mg/L处理虫口减退率最低,仅为16.36%。[结论]45%三氟吡啶胺SC和5%噻唑磷WG对甘薯腐烂茎线虫的触杀活性和盆栽防治效果较好,具备良好的田间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孔周  秦洪波  张洪峰 《农药》2014,(10):765-766
[目的]为探明10%噻唑膦颗粒剂对番茄根结线虫的田间防效,于2010—2012年分别在广东、江苏、河北3省4地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10%噻唑膦颗粒剂可较好地控制番茄根结线虫的危害,30 kg/hm2用量防效在70%左右,对番茄生产安全,宜在生产中使用。  相似文献   

5.
《农药》2016,(3)
[目的]筛选防治水稻干尖线虫病有效药剂。[方法]选择13种农药进行种子处理——稻种播前浸种48 h,室内调查各种药剂对干尖线虫的毒力,计算相应校正防效。同时进行田间小区试验,进一步确定对干尖线虫病有效防治药剂。[结果]10%噻唑膦EC 100 mg/L和98%杀螟丹SP 196 mg/L防效最好,其防效分别为92.63%和90.71%,5%阿维菌素B2 EC 100 mg/L防效次之,防效为71.31%,其他药剂防效较差。[结论]10%噻唑膦EC可替代杀螟丹成为下一代防治水稻干尖线虫病的新药剂。  相似文献   

6.
《农药》2019,(4)
[目的]通过田间药效试验明确35%威百亩水剂对人参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和安全性,为威百亩在人参上的登记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2年2地田间试验,测定35%威百亩水剂不同施药剂量下进行土壤熏蒸对人参的安全性和除草效果。[结果]35%威百亩水剂在制剂用药量30、60、90 m L/m~2时,对一年生杂草鸭趾草、小飞蓬、藜、稗草、蓼株平均总体防效为73.48%~90.09%,鲜重总体防效为76.12%~95.57%,在试验剂量下未观察到药害发生。[结论]35%威百亩水剂在试验剂量下对人参生长安全,能够有效防除人参田杂草,可以用于人参田苗床杂草的防除。  相似文献   

7.
[目的]拓展三氟杀线酯作用靶标和应用作物,初步分析三氟杀线酯的抗性风险。[方法]采用离体浸虫法、田间药效试验、酶活性测定等方法筛选三氟杀线酯作用靶标和应用作物,分析三氟杀线酯的抗性风险。[结果]拓展应用方面,20 mg/L三氟杀线酯对南方根结线虫、拟禾本科根结线虫、大豆孢囊线虫、小麦孢囊线虫室内杀线活性达到100%,明显优于20 mg/L噻唑膦处理;田间有效成分用量为2250 g a.i./hm2时,三氟杀线酯对黄瓜、番茄、大姜、火龙果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也显著高于噻唑膦,防效均超过80%。抗性风险分析方面,三氟杀线酯对乙酰胆碱酯酶抑制作用较弱,作用机理与噻唑膦不同;在噻唑膦高抗性区域,三氟杀线酯对黄瓜根结线虫依然有很好的防治效果,防效超过80%;三氟杀线酯和噻唑膦处理南方根结线虫后的中毒状态明显不同。[结论]三氟杀线酯是一种应用范围广,且与噻唑膦不存在交互抗性风险的新型杀线虫剂。  相似文献   

8.
《农药》2021,(7)
[目的]研究41.7%氟吡菌酰胺SC在甘薯上的防病增产效果。[方法]通过栽插时浇穴和栽插前药泥蘸根处理,生长期调查作物长势,收获期调查产量和病害的发生情况,对41.7%氟吡菌酰胺SC的防病增产效果进行分析。[结果]41.7%氟吡菌酰胺SC各处理田间栽插后对甘薯前期的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41.7%氟吡菌酰胺SC各处理均有显著的增产效果,比对照增产96%以上,与田间常用防治甘薯茎线虫病药剂3.5%阿维·噻唑膦颗粒剂相比增产17%以上;41.7%氟吡菌酰胺SC各处理(750 mL/hm~2浇穴、1005 mL/hm~2浇穴、1005 mL/hm~2蘸根、2010 mL/hm~2蘸根)对甘薯茎线虫病防治效果(病情指数计算分别为81.13%、83.66%、73.60%、78.46%)均优于对照药剂3.5%阿维·噻唑膦颗粒剂(68.83%),对甘薯软腐病防治效果(61.68%、61.85%、70.89%、75.60%)显著优于3.5%阿维·噻唑膦颗粒剂(5.13%),对甘薯黑斑病的防治效果(60.53%、78.73%、76.49%、82.66%)均显著优于3.5%阿维·噻唑膦颗粒剂(42.32%)。[结论]41.7%氟吡菌酰胺SC无论浇穴还是蘸根各处理对甘薯生长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对甘薯茎线虫病、软腐病和黑斑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对南方根结线虫高效低毒的药剂。[方法]采用浸泡杀线虫法测定9种药剂对南方根结线虫的毒力,选活性较高的单剂进行交互复配,测定其联合毒力。[结果]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2龄幼虫和卵囊的毒力最强,LC50值分别为2.51、10.50 mg/L;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与噻唑膦复配的共毒系数为141.59,阿维菌素与噻唑膦复配的共毒系数为159.37。[结论]单剂以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活性最高,复配剂以噻唑膦与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复配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唐涛  王帆帆  段媛媛  郭晓亮  郭杰  游景茂 《农药》2021,60(4):297-300
[目的]通过比较13种生物源杀菌剂对华重楼灰霉病的防治效果.为华重楼灰霉病的科学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在室内条件下基于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了重楼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 ES1对13种生物源杀菌剂的敏感性,在田间条件下,评价了4种生物源杀菌剂对华重楼灰霉病防治效果[结果]0.3%丁子香酚可溶性液剂、1%蛇床子素水乳剂、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和0.5%苦参碱水剂对Botrytis cinerea ES1的菌丝生长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其EC50值均小于100 mg/L,在离体华重楼叶片上,4种药剂对华重楼灰霉病的保护作用在70%左右,田间防效在60%左右[结论]丁子香酚、蛇床子素、中生菌素和苦参碱对华重楼灰霉病菌B.cinerea ES1菌丝生长很好的抑制效果并且在田间对华重楼灰霉病的防治也表现良好,可用于华重楼灰霉病的预防,配合发病后的化学药剂一起使用。  相似文献   

11.
《农药》2021,60(6):455-457
[目的]筛选防治水稻烂秧病的有效药剂。[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药效试验的方法,测定7种药剂对水稻烂秧病的防治效果。[结果]7种供试药剂对水稻烂秧病均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4.9%甲霜灵·烯丙苯噻唑颗粒剂、0.8%精甲·嘧菌酯颗粒剂和500 g/L氟啶胺悬浮剂对水稻烂秧病具有优异的防治效果;进一步试验表明,4.9%甲霜灵·烯丙苯噻唑颗粒剂在30 g/m2剂量下对水稻烂秧病的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结论]4.9%甲霜灵·烯丙苯噻唑颗粒剂对水稻烂秧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以为防治水稻烂秧病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来有鹏  张登峰 《农药》2012,51(5):387-389
[目的]采用简易包种法筛选有效防治油菜跳甲的化学药剂。[结果]杀虫单处理后平均保苗率在83%以上,而吡虫啉的防治效果最差,平均保苗率低于45%;三唑磷处理后出苗第9天,平均保苗率达85%;出苗第9天经吡虫啉.马拉硫磷的处理平均保苗率达88.79%;出苗第3天,氟虫腈.三唑磷混配剂处理后平均保苗率达89.64%;出苗第9天除氟虫腈.辛硫磷混配剂外,其余氟虫腈的混配剂处理后,平均保苗率在85%以上;杀虫单.辛硫磷混配剂处理后平均保苗率高于84%;出苗后第9天杀虫单.氟虫腈混配剂平均保苗率为93.43%。[结论]杀虫单和三唑磷单剂、吡虫啉.马拉硫磷混配剂、氟虫腈.三唑磷、氟虫腈.马拉硫磷、氟虫腈.杀虫单、杀虫单.辛硫磷的种衣剂对防治油菜跳甲在生产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农药》2017,(10)
[目的]建立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噻唑膦·阿维菌素水乳剂的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反相ODS-C_(18)不锈钢色谱柱,甲醇-水(体积比75∶25)为流动相,在245 nm波长处对12%噻唑膦·阿维菌素水乳剂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噻唑膦和阿维菌素的线性相关系数均为0.999,标准偏差分别为0.05、0.03,变异系数分别为0.49%、1.45%,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78%、99.5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适用于进行噻唑膦·阿维菌素水乳剂的分析,其线性关系良好,准确度、精密度高。  相似文献   

14.
周艳丽  李薇  薛超 《农药》2014,(5):375-376
[目的]验证30%壬菌铜微乳剂对水稻白叶枯病的田间应用效果,确定最佳使用量和使用方法,为大田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按照田间药效试验方法比较30%壬菌铜微乳剂3种处理和对照药剂的防治效果。[结果]30%壬菌铜微乳剂405 g a.i./hm2处理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效果可达84%以上,田间推荐用量337.5~405 g a.i./hm2。[结论]30%壬菌铜微乳剂在水稻白叶枯病田间防治上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农药》2021,(7)
[目的]通过田间试验,选择防控玉米二点委夜蛾效果较好的药剂,并确定施药时期、用量和方法。[方法]选择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18.7%氯虫·高氯氟悬浮剂、0.7%噻虫胺·氟氯氰菊酯颗粒剂3种药剂,采用喷雾处理和撒施法检测对玉米出齐后对二点委夜蛾的杀灭效果,并进行田间试验。[结果]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防治玉米二点委夜蛾,药后14 d防效均达到91%以上。18.7%氯虫·高氯氟悬浮剂,药后14 d防治效果均在92%以上。0.7%噻虫胺·氟氯氰菊酯颗粒剂,药后14 d,防治效果均达到94%以上。[结论]玉米苗出齐之后,防控二点委夜蛾卵孵化盛期或低龄幼虫期,0.7%噻虫胺·氟氯氰菊酯颗粒剂防治效果最好,18.7%氯虫·高氯氟悬浮剂和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在防治时也可以进行交替使用,对玉米生长、有益天敌种类和数量等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农药》2016,(4)
[目的]为了提高噻唑磷稳定性,扩大其应用方式,延长其防治根结线虫的持效期,以聚脲为壁材,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噻唑磷微囊悬浮剂。[方法]探讨乳化剂种类、分散剂、反应温度、芯壁比等条件对合成噻唑磷微囊悬浮剂的影响,确立最佳的反应条件并对微囊悬浮剂的性能指标进行测定,进而考察该微囊剂对线虫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以D-800为乳化剂、4894为分散剂,芯壁比为10∶1,在反应温度为55℃时可制得平均粒径为4~6μm、包封率在80%以上、均匀分布、各性能良好的微囊悬浮剂。田间试验结果显示,在有效成分使用量为2.25 kg/hm2时,10%噻唑磷微囊悬浮剂药后60 d对番茄根结线虫的防效为75.43%,而相同剂量的对照药剂防效为61.11%,且对作物安全。[结论]以上方法制得噻唑磷微胶囊能明显延长对番茄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7.
《农药》2018,(12)
[目的]对比了几种药剂对黄瓜霜霉病、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方法]进行了几种药剂对2种病害室内盆栽法毒力测定试验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氟噻唑吡乙酮、氰霜唑、氟菌·霜霉威对黄瓜霜霉病有非常优异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达到80%以上。氟唑菌酰羟胺、丙硫菌唑对小麦白粉病有非常优异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达到90%以上。[结论]氟噻唑吡乙酮、氰霜唑、氟菌·霜霉威可以很好的应用在黄瓜霜霉病防治上。氟唑菌酰羟胺、丙硫菌唑可以很好的应用在小麦白粉病防治上。  相似文献   

18.
卜训武  凌进 《安徽化工》2002,28(6):24-25
1试验目的 15%三唑磷·杀虫单微乳剂是化工部农药剂型工程技术中心研制的一种农药新混剂,本试验即是考察该药剂对水稻二化螟的毒杀活性以及不同配比的增效情况,确定其对水稻二化螟的田间防治效果和最佳用量.  相似文献   

19.
韦佩彪  祝林芳  徐维明  江光奇 《农药》2020,59(4):261-265
[目的]为了降低阿维菌素和噻唑膦的分解以及对作物的药害,提高其药效,制备阿维菌素·噻唑膦复配型微胶囊悬浮剂。[方法]以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和乙二胺为反应单体,阿维菌素和噻唑膦为芯材,二甲苯为溶剂,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微胶囊。[结果]该微胶囊的平均粒径为6.095μm,近似圆球形,表明光滑,阿维菌素和噻唑膦的包封率分别达到99.51%和80.86%,载药量分别为1.03%和4.02%,悬浮率分别为85.43%和97.74%。该微胶囊悬浮剂的缓释性能优于85%噻唑膦原药、20%噻唑膦水乳剂、1.8%阿维菌素乳油和3%阿维菌素水乳剂;该微胶囊悬浮剂具有优异的屏蔽紫外光降解性能。[结论]阿维菌素和噻唑膦通过界面聚合法微胶囊化后可以显著增强其缓释和屏蔽紫外光降解性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筛选新的水稻种子处理剂配方。[方法]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联合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当咪鲜胺和戊唑醇复配比例为2∶1时,抑制水稻恶苗病菌菌丝生长表现为增效作用。噻唑膦对水稻干尖线虫的LC_(50)值为50.3513 mg/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0%咪鲜胺·噻唑膦·戊唑醇悬浮剂400~100 mg/L浸种或1∶250药种比拌种,对水稻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具有良好的防效。[结论]20%咪鲜胺·噻唑膦·戊唑醇悬浮剂可作为新型种子处理剂防治水稻种传病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