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黄河下游堤防工程地质勘测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河下游堤防工程地质勘测应考虑到悬河的特殊性,采取点面结合、专项研究与生产相结合的思路,对活断层渗透变形、堤身特性、堤基稳定等关系到悬河安危的重要问题进行专题研究。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黄河下游工程检查中,发现堤防獾洞有增加的趋势,对防洪安全造成严重威助,引起了各级的重视。山东河务局将獾的活动规律及捕捉方法等的研究列为1988年科研项目,在阳谷修防段(北金堤)、梁山湖堤段(东平湖围坝)和东明修防段(临黄堤)开展定点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3.
黄河下游“二级悬河”的成因及治理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小浪底水库已建成投入运用,黄河大堤进行了多次加高,但黄河下游的防洪形势依然严峻。黄河下游“二级悬河”的局面,是不利的水沙条件与边界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不仅能使河道整治工程失去作用,也对防洪和滩区群众生命财产构成了极大威胁。提出适时进行调水调沙、淤筑相对地下河、主槽疏浚、加强河口治理等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以陆集滩区为典型进行人工淤滩工程布置,同时对东坝头—陶城铺河段的其他5个大滩进行工程布置,提出该河段实施人工放淤的设计放淤量。结果表明:与引洪放淤相比,人工放淤施工灵活,放淤年限短,可在黄河下游地形地势条件较好的地区先期实施。  相似文献   

5.
一、黄河下游堤防存在的隐患类型黄河下游大堤,年代久远,解放前,黄河大堤一般高3~6米,顶宽4~8米,质量很差。解放后,工程技术人员沿堤线反复调查,并进行了锥探,发现大堤存在的隐患普遍而严重。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堤身隐患 1.动物洞穴,如獾孤洞、地鼠洞等; 2.人造洞,如军沟碉堡、排水沟藏人洞等; 3.树根腐朽形成的洞穴; 4.雨水冲刷而成的水沟浪窝; 5.堤下压有腐朽料物,因而堤土沉陷所发生的裂缝; 6.修堤质量不好,如修堤未经压实,土质多沙,以及施工接合部接  相似文献   

6.
黄河下游堤防安全评价指标的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堤防安全评价概率分析的原理,把影响堤防安全的各种基本事件加以综合考虑,并根据各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综合了各种基本事件对堤防安全的影响程度,分析了堤防溃决的概率及堤防安全保证率,克服了过去用单一指标反映堤防安全程度的缺陷。  相似文献   

7.
黄河下游滩区综合治理标准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几年来,黄河下游滩区来水严重偏枯,人口高速膨胀,滩区居民对滩区进行了盲目、无序开发,造成滩区行洪障碍繁多,河槽淤积严重,“二级悬河”形势严峻,生产堤问题突出,人水矛盾严重。为此,必须清除滩区过洪障碍,保证大洪水能够安全、顺畅下泄;推行集中建镇政策,使滩区居民可以防御100年一遇洪水,确保生命和财产安全;进行“二级悬河”治理,使黄河滩面横比降小于河道纵比降,达到“防滚河”的要求;科学改造现状生产堤,保护滩区作物免受小洪水淹没;以滩区综合治理指标规范滩区群众行为,使滩区群众与洪水和谐相处,维持黄河健康生命。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黄河下游二级悬河的形势,针对二级悬河治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治理二级悬河应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远近结合、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主要措施包括:①加快建设二级悬河严重河段堤防的加固和防护工程;②破除生产堤等行洪障碍,利用大洪水淤滩刷槽;③利用中常洪水引洪淤滩;④人工疏浚河槽,淤填堤河,淤堵串沟;⑤结合引黄沉沙淤填堤河洼地。近期应做好规划、开展试点、加强相关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9.
黄河下游地处冲积平原之上,为地上“悬河”,除东平湖至济南等局部河段有山岭外,其余河段均由堤防约束洪水,历史上,一直是堤防加高和泥沙淤积“赛跑”,小浪底水库的拦沙运用,可使下游河床20年左右的时间不淤积抬升,应利用小浪底水库赢得的宝贵时机,大力开展放淤固堤建设,初步形成相对地下河的雏形。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黄河下游河槽淤积萎缩十分严重,是著名的地上悬河,经过多年的小水过流状态,河道又演变成为“槽高、滩低、堤根洼”的“二级悬河”局面,防洪形势非常严峻,通过疏浚河槽、淤堵滩区串沟、淤填堤沟低洼地带、完善防滚河工程体系、适当加固生产堤等治理措施,缓解“二级悬河”的形势,维持黄河健康生命。同时提出,“二级悬河”的症结还在于进入下游河道水沙条件的变化,应加大科研力度,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因势利导,做到“水沙平衡”,“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11.
未来黄河下游治理的主要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红武 《人民黄河》2004,26(11):5-7
针对黄河下游治理难度大、河情十分特殊的实际,提出了黄河下游治理的主要对策:①必须把握黄河未来水沙变化的规律;②要解决好黄河下游水资源不足的实际问题,在加大减沙入黄措施的同时寻求调水济黄途径;③应加大宽河道整治力度,重点研究“二级悬河”治理的对策;④对黄河下游宽河道边界应有新的布局;⑤黄河口治理应采取“输、挖、分”并举的方案,即束水冲沙、输沙入海,挖沙疏浚和科学分洪。  相似文献   

12.
对于黄河下游治理方略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仁 《人民黄河》2004,26(5):1-2
二级悬河是黄河下游防洪的心腹之患,必须改变当前槽高滩低的局面,消除二级悬河,才能使黄河下游成为一条有健康生命的河流。只有通过废除生产堤,才能利用大自然的力量,较快、较好地消除二级悬河的严峻现状。要废除生产堤,首先要搞好滩区的安全建设。在此前提下,建议改变小浪底水库的运用方式:拦蓄大洪水,不拦蓄中小洪水;排泄浑水,不排泄清水;汛期水库少量蓄水,做到拦粗排细;允许洪水漫滩,实现漫滩刷槽,利用滩地处理大部分来沙。  相似文献   

13.
黄河下游"二级悬河"治理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虽小浪底水库已建成投人运用,四次加高了黄河下游的大堤,但黄河下游的防洪形势依然严峻。自1958年以来,在黄河下游的河滩上修筑了生产堤。生产堤的总长达600km,围去了80%的行洪滩地面积。由于生产堤的修建,大多数的洪水都被限在生产堤间行洪,只有两生产堤间的滩地可以上水和泥沙淤积。大堤和生产堤间的滩地没有行洪和泥沙淤积的机会。因此,生产堤间的主槽和滩地要比生产堤与大堤间的滩地要高得多。这就形成黄河下游的二级悬河。在主槽滩唇和近大堤的低滩之间形成很大的横比降。这就威胁到大堤的安全。有破坏性的横河、斜河可以发生,一旦遇较大洪水就要溢出生产堤并直冲大堤根部。上游水库的调节运用不可能阻止二级悬河的形成和发展,情况将进一步恶化。为了保障黄河下游大堤的防洪安全,作者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拆除生产堤,恢复滩地的行洪沉沙作用;(2)利用泥沙加宽和加固大堤,淤筑相对地下河;(3)进行主河槽疏浚并将泥沙淤在生产堤和大堤之间,减小主槽和大堤根的横向高差;(4)将滩地的居民迁移至加宽了的大堤上居住,给他们解决去滩地耕种的道路和交通问题;(5)疏浚并整治主河槽,中水河槽的整治流量可以按3000~4000m^3/s,河道整治工程控导河势,但要允许洪水漫滩。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下游地上河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青超 《人民黄河》1996,18(11):11-15,35
本文把黄河下游地上河的发育过程和发展趋势与不同时间尺度的环境变化结合起来,系统、综合地研究了下游河道形成历史与对环境演变的响应;现行下游地上河的环境演变特征;未来50年环境变化与下游地上河发展趋势预估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黄河悬河稳定性及治理意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地学角度出发,论证了影响黄河悬河稳定性的因素:①地质构造控制机制;②河流地貌;③河床质与土体结构;④河流动力地质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黄河悬河治理意见:①黄河下游临黄大堤不宜继续加高;②黄河下游大堤加固要充分考虑地质条件;③重塑黄河下游地貌;④充分利用中游水利工程调水调沙;⑤加快南水北调工程进度;⑥加强上游泥沙来源区水土保持工作。  相似文献   

16.
对黄河下游治理方略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一切事物都有两重性一样,黄河泥沙也有两重性,既要认识到它对人类为害的一面,又要认识它对人类有益的一面。黄河断流及“二级悬河”的主要成因是水资源的过度开发,使滩区长期不能淤高,泥沙大部分淤积在断流断面以上的主河槽内,堵塞了排洪通道。必须坚定地、有计划又有步骤地废除牛产堤,妥善安置好滩区群众,移民建镇,滩区应实行行洪补偿的政策,使中常洪水也能淤滩刷槽。全流域要大力节水,提高用水效率,要严格控制和降低引黄水量,增加生态和冲沙用水,争取10—20年使黄河下游河道向良性方向转化。淤积、延伸、摆动、改道是在一定水沙条件下黄河河口的演变规律,河口治理应在尽量延长清水沟流路使用年限基础上,有计划地安排入海流路。  相似文献   

17.
以黄河下游堤距和1934~1985年间河道淤积速率的实测资料为基础,研究了堤距与沉积速率的关系。沿流程向下,黄河下游堤距在总体上表现出先增大,然后再迅速减小的趋势。水位变幅与堤距之间有较强的负相关,堤距越小,水位变幅越大。水位变幅较大,反映洪水中水深的增加幅度较大,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流速会因此而增大,使得水流挟沙能力也增强。沉积速率随堤距的变化是非线性的。当堤距由15km缩窄到10km时,堤距的缩小对沉积速率不发生影响;当堤距由10km减到6km时,河槽中的水流动力并不会因堤距束窄而显著加强,由于堤距束窄使泥沙的堆积空间减小,故沉积速率反而增大,并达到峰值;当堤距从6km继续减小时,大堤对水流的约束作用使水动力得到显著强化,挟沙能力加强,这一作用抵消了堤距减小使堆积空间减小的影响而有余,因而沉积速率减小。  相似文献   

18.
对龙羊峡、刘家峡和三门峡3座水库修建后黄河下游的水沙变异与河道响应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①三门峡水库运用后,汛期下泄水量占全年的比例平均为45%,和天然情况相比减少了15%,排沙量更为集中(占全年的95%以上),和天然情况相比增大了10%左右,水沙更趋不平衡;②汛期洪水减少,洪峰流量和洪峰期水量减小,含沙量增大,形成小水带大沙;③洪水的造床作用明显减弱,使得河流平面尺度和断面尺度减小,河床冲淤演变所涉及的范围有所减小,河道的淤积更加局限在中水河槽内,主槽和嫩滩的淤积导致了“二级悬河”的发育和发展。建议在现有水库对水量实行调节的同时,尽快修建中游泥沙调节水库,实现黄河水沙的统一调控,创造比较和谐的水沙关系,维持黄河健康生命。  相似文献   

19.
黄河下游游荡型河道整治方案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柏山  符建铭  黎桂喜 《人民黄河》2005,27(6):9-10,12,63
针对小浪底水库运用后新的水沙条件,对整治流量、整治河宽和排洪河槽宽度等主要参数进行了分析,提出黄河下游游荡型河道的整治方向为:按照中水流路进行整治,利用现有的河道整治工程并补充必要的河道整治措施,游荡型河道可以逐步转化为像高村一陶城铺河段那样的限制性弯曲河道。通过对不同整治方案进行分析比较,认为今后的河道整治应采取以现行的微弯型整治方案为主,同时充分吸取其他整治方案优点的综合整治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