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Planning》2013,(12):197-198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身权立法的不断完善,作为保障人身权方式之一的精神损害赔偿则显得尤为重要。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我国法律中已被承认和确立,但其适用主体存在诸多争议。精神损害赔偿权利主体只能是自然人,法人不能成为精神损害赔偿权利主体。胎儿可附条件的成为精神损害赔偿权利主体。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19)
胎儿及其利益的保护一直都备受关注。随着工业化的推进,现代化的进步,母体中的胎儿越来越容易遭受到来自外界的侵害。而世界上各个国家对胎儿利益的保护也存在着不同的规定,我国法律对胎儿利益的保护只存在于继承法中关于特留份的规定,但这个规定已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因此,我国民法应充分保护胎儿利益,尤其在法律中并没有规定胎儿的法律地位如何,胎儿享有哪些民事权利,胎儿可否作为损害赔偿请求权的主体这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应加以明确。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12)
我国《婚姻法》第46条规定了离婚损害赔偿制度,该制度是为了保护婚姻中无过错方的合法权益,赋予离婚时无过错方的精神损害和物质损害的赔偿请求权,对离婚时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护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是一种过错惩罚和损害赔偿相结合的救济制度,以维护婚姻家庭的稳定以及促进和谐社会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27):79-80
各国合同法中均规定,当合同当事人不履行或部分不履行合同时应承担违约责任。但对违约责任是否包括精神损害赔偿,国内外法学界尚有争论。随着社会发展,对因违约导致的精神损害提供法律救济,已成为一种客观趋势。本文首先对国外的有关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进行了考察,接着对其合理性进行了探讨,最后就构建我国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20)
本文主要探讨了夫妻家庭暴力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制度,首先进行了理论分析,一是夫妻暴力家庭暴力人身损害赔偿的理论分析,其中包括该权利属于人身损害赔偿请求权;夫妻家庭暴力人身损害赔偿请求权的特殊性;二是夫妻财产分割无法替代家庭暴力人身损害赔偿,其中包括夫妻财产分割的法定构成要件、夫妻人身损害赔偿的必要性。然后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与原因,最后针对性的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措施:完善夫妻身体权与身份权的法律保护、明晰婚内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12):192-193
不同于大陆法系将之归入健康权保护模式和英美法系直接将其作为一种单独诉因的做法,我国惊吓损害情形中第三人精神损害赔偿的请求权基础可以依据死者近亲属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之规定,类推适用《精神损害赔偿解释》第2条,或是依据《侵权责任法》第22条纳入一般人格权予以保护,而第三人遭受的惊吓损害后果可作为侵权行为的加重后果,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是提高精神损害赔偿金额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7)
精神损害赔偿是当前我国法律法规条例中民事主体人格利益保护的重要部分,这也是当前我国在法律中重视人权保护的重要体现,且在法律执行和适用中,精神损害赔偿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基于这一法律现状而言,随着现今道路交通事故出现频率的增加,在针对交通事故带来伤害判定的过程中,能够将精神损害赔偿放在伤害赔偿的主体地位已经成为了现今的一个趋势。那么,在道路交通事故中,精神损害赔偿难以正确界定和有效判定,这也成为当前一个存在的难题。以此针对道路交通事故精神损害赔偿法律适用问题探究分析,旨在为实际问题的解决发挥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36)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救济司法实践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开展,我国也在国家顶层设计中提出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前置的要求。2019年6月5日,最高院出台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试行)》以司法解释的形式正式确立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制度。纵观现有的规定都过于笼统,在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本文拟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的立法缺失、磋商主体责任分配不明、磋商的法律属性存疑等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建议,以期更好的促进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制度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7,(36)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因旅游合同而产生的纠纷也随之增多,但在众多以合同违约为请求权基础的诉讼当中,精神损害赔偿请求却往往不被法律所支持。然而依据旅游合同的性质并结合国外的司法实务来看,在旅游合同违约之诉中适用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具有一定的应然性。实践中,对此可采取相对保护原则,即充分肯定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旅游合同违约之诉中的适用,但同时也要在损害程度、主观预见和过失等方面作一定的限制。如此方能更好地保护旅游者的合法利益,并促使旅游行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16)
我国法律中对于行政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范围的相关规定不完善,导致受害者在寻求救济时缺少必要的法律依据。本文运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在请求权人的范围、侵权主客体范围、配套制度的完善以及因果关系理论等方面对我国目前在赔偿范围上存在的问题进行浅析,并给予一定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