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1)
法律教育对于建设法治社会来说至关重要,如若国民缺少一定的法律教育,那么就会严重阻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在这一背景下,文章对新时期下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进行详细研究。首先,文章简要概述了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关系。而后总结了当前我国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存在的问题,为新时期下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有效衔接提出了几点针对性策略。此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提升我国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发展,进而为我国培养优秀的法学人才献出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26):283-284
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对我国高校法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人员必须确保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实现有效衔接,本文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师队伍、考试制度和人才录用制度四个方面探究如何突破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脱节现象,希望能够有效推进我国司法建设。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2)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法治进程进入新阶段,法治国家的建设离不开一批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复合型法律人才,而当前我国法学教育偏重学生的理论的培养,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尽人意。法学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创新是当前我国法学教育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6,(36):23-25
近年来,我国的高等法学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是当前的法律人才教育培养模式依然存在专业设置趋同、人才培养方式单一等诸多问题,在法律人才培养理念方面仍存在诸多误区,不能与社会主义现代化法治建设的需求相适应。针对当前法律人才教育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明确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目标,在保留原有培养模式精华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探索开拓出符合当前时代背景及法治建设需要的现实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8,(8)
澳大利亚是一个现代法治国家。澳大利亚法律人才培养的成功是其法治建设巨大成就的基础和前提。本文拟对澳大利亚法学院的发展、法律学位制度、法学院教育与律师职业的关系等澳大利亚法律教育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我国法学教育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正>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实施在于人。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都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法治人才队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人才培养上不去,法治领域不能人才辈出,全面依法治国就不可能做好。”法学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的重要环节。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3):7-9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等教育在社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法学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端法律人才的重要途径。但是,很多高等院校盲目培养法律人才,造成了法学高等教育处于比较混乱的局面,培养目标、培养质量、教学机制及师资力量都存在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8,(1)
法学教育是培养和提升法律职业能力的重要手段,其目标是培养具有法律实践操作能力的应用型法律人才。而法学教育所秉持的价值取向与教学手段的运用则决定了这一目标是否能够实现。实践教学作为提高法学教育水平的重要环节,是训练与提高法科学生法律职业能力的关键,对培养应用型和复合型法律人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法学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结构性缺陷,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职业能力不足,无法满足社会对高层次法律实务人才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全面改革法学实践教学的模式,创新实践教学的方法,重构实践教学的价值理念与结构体系,以全面提高法律职业能力和素养为导向,实现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有效对接。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19):166-167
我国的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但是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以及全球化的时代,相关人员就必须认识到法治建设的重要性,通过法治公安和公安法学不断推动。文章围绕法治公安和公安法学进行叙述,主要是因为在当前社会环境下,依法治国有了新的要求,即通过法治公安的推进提升我国的法制建设和法制工作,而公安法学教育的改善可以促进我国的法治建设进程,因此希望大家能够对其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11)
为了提高法律人才培养质量,国家教育部提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是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重点。"法学实践教学环节可以多维度地培养学生的法律职业技能,是将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衔接的必要步骤。法学专业教师应该同时具备科学合理的教学能力以及应用性强的科研能力。通过教研互融,能大大提升和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科研能力、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