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Planning》2013,(3)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27(HSP27)与前列腺癌恶性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75例前列腺癌和30例前列腺增生组织中HSP27的表达,分析HSP27表达与前列腺癌的Gleason评分(分化程度)、转移、临床分期和前列腺癌患者血清中PSA水平之间的关系;Western blot检测HSP27在不同转移潜能前列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siRNA降低前列腺癌细胞中HSP27的表达,Transwell检测HSP27表达下调后前列腺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变化。结果 3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HSP27阳性表达率为23.3%,75例前列腺癌组织中HSP27阳性表达率为65.3%,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Gleason分数分别为2~4分、5~7分和8~10分的三组不同分化程度的前列腺癌组织中,HSP27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0.0%、68.8%和94.4%,三者之间HSP27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血清PSA水平分别为<10 ng/mL、10~20 ng/mL和>20 ng/mL的三组前列腺癌患者中,HSP2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0%、59.5%和92.3%,三个不同PSA水平的组别之间HSP27阳性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HSP27表达水平与前列腺癌TNM分期有关(P<0.05);与低转移潜能前列腺癌细胞系LNCaP相比,在高转移潜能前列腺癌细胞系C4-2B中HSP27表达水平明显上调,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Transwell侵袭实验显示,下调HSP27表达能低前列腺癌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P<0.05)。结论 HSP27表达与前列腺癌的Gleason评分、转移、临床分期和血清中PSA水平相关,HSP27可作为判断前列腺癌恶性程度和靶向治疗的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7,(1)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作为前列腺癌(PCa)应用最广泛的诊断标记物,在提高早期诊断率、减少死亡率的同时,也暴露出低特异性、低敏感性的缺点。前2肽前列腺特异性抗原([-2]proPSA/p2PSA)是PSA前体的一种同源异构体,具有不被水解的稳定性、肿瘤特异性、组织区域特异性的特点,[-2]proPSA百分比值(%p2PSA)和前列腺健康指数(PHI)是[-2]proPSA的两个衍生物。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与传统的PSA等相比,[-2]proPSA及%p2PSA、PHI能显著提高PCa的诊断特异性,减少不必要的前列腺穿刺活检,并且在肿瘤恶性度预测及低风险、局限性的PCa患者的主动监测中均显示出良好的应用价值。本文就[-2]proPSA及%p2PSA、PHI在PCa临床诊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6,(3)
目的探讨乙酰辅酶A乙酰转移酶1(ACAT1)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63例前列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ACAT1的表达情况。结果 ACAT1在前列腺癌组织及正常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81.0%和2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前列腺癌患者年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无关(P>0.05),但与Gleason score(GS)及肿瘤病理分期有关(P<0.05)。结论ACAT1的表达在前列腺癌组织中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与前列腺癌GS评分和肿瘤病理分期有关。ACAT1可能是早期前列腺癌的标志。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13):13-16
目的:研究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组织中GSTP1和RASSF1A基因的甲基化差异及其蛋白表达情况,探讨GSTP1和RASSF1A基因甲基化作为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的价值,并揭示该基因甲基化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方法检测GSTP1和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并运用免疫组化SP染色法检测前列腺癌组织中GSTP1和RASSF1A基因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前列腺癌组织中GSTP1和RASSF1A基因甲基化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GSTP1:76.00%vs3.33%,P<0.001;RASSF1A:68.00%vs16.67%,P<0.001)。在前列腺癌中,GSTP1和RASSF1A蛋白阳性表达均明显低于前列腺增生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GSTP1:20.00%vs76.67%,P<0.001;RASSF1A:38.00%vs90.00%,P<0.001)。结论:GSTP1和RASSF1A基因异常甲基化可导致靶基因的蛋白表达降低,促进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因此,GSTP1和RASSF1A基因在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检测GSTP1和RASSF1A基因的甲基化有望成为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疾病,其发病率居美国男性恶性肿瘤第1位,病死率仅次于肺癌,列肿瘤性死亡的第2位[1];在全球范围内,其发病率居男性恶性肿瘤第3位[2]。我国PCa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危害我国老年男性健康的重要因素,早期诊断PCa对其治疗和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36):21-25
目的:探讨直肠指检(DRE)与前列腺穿刺活检相关指标之间的关系,重新评价直肠指检的意义及必要性。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前列腺穿刺活检患者,统计其DRE结果与前列腺穿刺活检的结果,同时收集年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体积(PV)、PSA密度(PSAD)及前列腺癌患者的Gleason评分、骨扫描、局部侵犯神经情况,分析其与直肠指检之间的意义。结果:总计457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穿刺阳性患者223例,阴性患者234例;DRE阳性患者99例,阴性患者358例。良性与恶性患者的DRE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DRE阳性和阴性患者的Gleason评分、骨转移、PSA、PSAD、阳性针数占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5、P=0.044、P<0.001、P<0.001、P=0.021);而年龄、f/t PSA、前列腺体积、局部神经侵犯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72、0.316、0.322、0.521)。结论:直肠指检仍然是前列腺癌筛查的重要手段,其阳性与前列腺癌恶性程度有显著的相关性,临床医师在依赖其他先进检查的同时,也应对传统的直肠指检保持重视。  相似文献   

7.
8.
《Planning》2019,(31):141-142
目的:探讨Gli1和VEGF在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术后病理确诊为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病理腊块标本为观察组,同期确诊为前列腺癌患者病理蜡块为阳性对照组。比较Gli1和VEGF在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表达差异,以及Gli1和VEGF在各分度前列腺增生组织的表达差异,分析Gli1和VEGF在各分度前列腺增生组织的相关性。结果:Gli1和VEGF在前列腺增生组织中呈阴性或弱阳性,在前列腺癌中表达呈阳性或强阳性,观察组Gli1和VEGF阳性率均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P<0.05);Gli1和VEGF阳性率在前列腺增生组织各分度中呈上升趋势,即Ⅳ度增大>Ⅲ度增大>Ⅱ度增大>Ⅰ度增大,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li1和VEGF阳性率与前列腺组织Ⅰ~Ⅳ度增大无相关性(P>0.05)。结论:前列腺增生虽属良性病变,Gli1和VEGF表达阴性或弱阳性,且阳性率不高,显著低于前列腺癌,但由于Gli1可能异常激活,以及VEGF的新生血管供养,其有发展成为前列腺癌的风险,需引起重视,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22):23-24
目的:对应用混合多维MR成像无创评估前列腺组织成分诊断前列腺癌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1月的50例前列腺癌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混合多维MR成像。通过拟合即可得到三区信号模型,从而计算各分区的T2值,通过成像时间、强度以及峰值对比前列腺癌患者应用混合多维MR成像参数;利用Functool软件对图像进行处理后计算患者各区带组织间质、上皮和腺泡腔的体积,同时通过Gleason评分与Spearman评分相关系数与T2值比较,进行分析。结果:前列腺癌患者与健康人群的前列腺在进行混合多维MR成像时参数、各区带组织间质、上皮和腺泡腔的体积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成像时间和峰值强度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患者上皮组织的体积分数较健康人群大,而腺泡腔与基质则健康人群大于前列腺癌患者。通过评分之间的比较可知,Gleason评分与Spearman评分相关系数与T2值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混合多维MR成像无创评估前列腺组织成分诊断前列腺癌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36):21-24
目的:研究BRG1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表达水平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及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及免疫组化技术,评估BRG1在120例良性胶质瘤组织(III级)、70例恶性胶质瘤组织(III–IV级)、8例正常脑组织和8例癌旁组织中的染色情况。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BRG1在正常脑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25%(2/8),在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25%(2/8),在良性胶质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80.8%(97/120),在恶性胶质瘤组织中为82.9%(58/70)。在癌旁组织与良性胶质瘤之间、癌旁组织与恶性胶质瘤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但是在良性和恶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7)。BRG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也没有相关性。结论:BRG1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和癌旁组织,并与胶质瘤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BRG1在胶质瘤的发生过程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4,(9):45-46
目的:探讨自噬基因Beclin1在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7例喉鳞癌组织和22例正常组织中Beclin1的表达,分析Beclin1的表达与喉鳞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Beclin1表达主要位于细胞浆,与正常组织比较,喉鳞癌组织中Beclin1的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降低(P<0.05);Beclin1表达与喉癌的临床分型无关(P>0.05),与喉癌的T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Beclin1表达缺失可能是喉鳞癌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机制之一,可能成为探讨肿瘤发生和抑制肿瘤浸润转移研究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7,(29):38-41
目的:探讨MYH9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胃癌及癌旁组织中MYH9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MYH9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胃癌组织MYH9蛋白的表达在Ⅲ~Ⅳ期明显高于Ⅰ~Ⅱ期(P=0.009),淋巴结转移胃癌的MYH9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P=0.019)。结论:MYH9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增高,参与了肿瘤的转移过程。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5,(21):10-11
目的:探讨TFPI-2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SP法测定TFPI-2在食管鳞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食管组织中的表达。结果:TFPI-2表达阳性指数在食管鳞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食管组织中分别为(16.25±9.57)%、(22.41±7.24)%、(27.76±5.30)%。食管鳞癌中淋巴结转移、大小、浸润深度、TNM分期及肿瘤的分化程度与TFPI-2的表达阳性指数则呈负相关(rs分别=-0.315、-0.444、-0.647、-0.772、-0.292)。结论:TFPI-2与食管鳞癌的生长、转移、侵袭有关,是判断食管癌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6,(30):1-7
目的:通过检测人附睾分泌蛋白4(HE4)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观察HE4与不同临床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探讨其在子宫内膜癌诊断、治疗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即用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两步法对32例经病理学证实为子宫内膜癌的石蜡标本进行HE4检测。分析HE4表达与子宫内膜癌FIGO分期、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肌层侵犯深度、肿瘤的大小和年龄的关系等各组间的差异,分析其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1)HE4阳性颗粒主要定位在细胞膜和细胞质上,在3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HE4的阳性表达率较高,为87.5%。(2)HE4在组织学分级为高分化组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及强度均高于中低分化组(P<0.05)。(3)HE4蛋白在晚期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及表达强度均高于早期组(P<0.05)。(4)HE4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的阳性表达与年龄、病理分型、肌层侵犯深度及肿瘤大小均无关(P>0.05);但在HE4强阳性表达程度方面,深肌层浸润者强阳性表达(61.5%)多于无深肌层浸润者(36.8%),其直径≥2 cm的肿瘤强阳性表达(61.1%)高于直径<2 cm的肿瘤(2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E4基因的高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侵袭、进展等方面关系密切,可以作为肿瘤侵袭进展的标志以及评估子宫内膜癌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01例胃癌组织、20例癌旁5 cm组织,通过组织芯片结合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Galectin-3和VEGF的表达,分析Galectin-3、VEGF与胃癌临床病理指标及其预后的关系。结果 Galectin-3和VEGF在胃癌、癌旁组织中都有表达,胃癌中Galectin-3和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1%和76.2%,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35.0%、25.0%(P〈0.05);Galectin-3和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484 3,P〈0.05),Galectin-3和VEGF与胃癌的临床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预后有关(P〈0.05)。结论 Galectin-3和VEGF对于判断胃癌的恶性程度、浸润、转移和胃癌患者的生存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FOXP3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收集60例相关病例为研究对象,按病理诊断将其分为3组:即正常宫颈组织(对照组)、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Ⅱ-Ⅲ)组织(CIN组)、宫颈鳞癌组织(鳞癌组),每组各20例。将各组病理标本蜡块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HE染色,检测转录因子FOXP3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FOXP3在对照组、CIN组及鳞癌组中阳性表达率依次为15%、70%、85%,3组间FOXP3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OXP3在宫颈鳞癌组织中表达增强,推测FOXP3有望成为判断宫颈病变程度的参考指标,其在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4,(18):23-26
目的:研究肿瘤源性IgG在人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和分布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学指标的关系。方法:分别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和原位杂交检测60例肝细胞肝癌组织及其周围正常肝组织中IgG蛋白和IgG mRNA的表达,分析IgG的表达水平与9项肝细胞肝癌的临床病理学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肝癌组织中IgG的表达明显高于其周围正常肝组织,且两者表达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IgG在肿瘤组织中的异常高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和pTNM分期呈负相关(r=-0.357,P=0.005;r=-0.296,P=0.021),与血浆AFP浓度呈正相关(r=0.336,P=0.009),与年龄、性别、肿瘤包膜的完整性、肿瘤大小、肿瘤个数和一年内是否复发或转移无相关性(P>0.05)。结论:肝癌细胞所产生的IgG与肿瘤的分化、pTMN分期相关,可能作为辅助肝细胞肝癌病理学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5,(23):7-8
目的:探讨人β-防御素-2(HBD-2)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2011年8月-2014年10月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标本45例,肝癌癌旁组织30例,正常肝组织2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标本中HBD-2蛋白表达情况,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HBD-2 m RNA表达情况,同时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测定癌组织的细胞凋亡指数。结果:HBD-2 m RNA及HBD-2蛋白在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D-2蛋白表达阳性的肝癌组织的细胞凋亡指数高于HBD-2蛋白表达阴性的肝癌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BD-2在肝细胞癌组织中低表达,HBD-2可能通过影响肝癌细胞的凋亡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6,(5)
目的观察HER2和β-catenin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以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食管癌患者为观察对象,且同一病例的食管癌切除标本包括癌组织和5 cm以外的癌旁组织。观察HER2和β-catenin在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食管癌患者的HER2和β-catenin表达情况,分析HER2和β-catenin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HER2在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而β-catenin在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中低分化、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为T3+T4、TNM分期为Ⅲ+Ⅳ期以及死亡的食管癌患者其癌组织中的HER2阳性表达率较高,而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HER2阳性表达率无明显差别;中低分化、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为T3+T4、TNM分期为Ⅲ+Ⅳ期以及死亡的食管癌其癌组织中的β-catenin阳性表达率较低,而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β-catenin阳性表达率无明显差别;HER2阳性表达率与患者生存率呈明显负相关,而β-catenin阳性表达率与患者生存率呈明显正相关(r=0.346、0.452,P<0.05)。结论 HER2在食管癌患者中高表达,β-catenin在食管癌患者中低表达,且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5,(35):17-19
目的:研究促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肾细胞癌组织、配对癌旁组织以及6例正常肾组织中的Ang-2,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具体分析。结果:Ang-2在肾细胞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肾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0%(31/50)、28.0%(14/50)和0(0/6),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g-2在Ⅰ~Ⅱ期和Ⅲ~Ⅳ期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4%(19/37)和92.3%(12/13);Ang-2在术前有血尿组和无血尿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7%(12/14)和52.8%(19/36),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g-2在肾细胞癌组织表达明显高于非癌组织,表明其在肾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与肾细胞癌的分期、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