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13)
虚假诉讼是随着民事诉讼案件的增长和制度的发展而产生出现的,其中司法实践有关部门最先感受、意识到虚假诉讼的危害性并进行应对,相继出台与修改了有关法律。虚假民事诉讼行为不仅侵犯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第三人合法权益,特别是侵害第三人合法权益,而且违背诚实信用原则,法律已经将其作为打击对象。且虚假诉讼案件的频发已成为民事诉讼实务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建立起虚假诉讼侵权法上的规则,完善对虚假民事诉讼规制的法律规定,改革现行司法中存在的问题,遏制虚假诉讼的蔓延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将在现有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现有虚假民事诉讼的治理机制为基础,以系统思维的方式,立足预防、强化救济,探索虚假民事诉讼的系统治理方式、有效治理方式。此种治理方式将实现惩罚虚假民事诉讼行为人与救济虚假民事诉讼行为的受害人之间的有机统一,实现事前预防与事后救济的统一,实现现有民事诉讼机制与系统的虚假民事诉讼治理机制之间的统一,实现法院职权调查与发挥当事人能动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6)
在民事诉讼实务中,一方当事人或诉讼外第三人妨碍对方当事人提出证据证明其事实主张的行为时有发生。对此,我们有必要对证明妨碍行为的内涵特征、法理依据、构成要件及法律效果等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索,以便尽快构建和完善我国的民事诉讼证明妨碍制度。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2)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民事诉讼的基本理论,是对民事诉讼构造的具体化。随着协同主义诉讼构造的构建,法院和当事人以及当事人之间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也在传承原有法律关系的基础上迈向协同型诉讼法律关系,以此有效贯彻当事人与法院之间的分工协作,实现对诉讼公平和效率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5)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重视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通过向国家司法机关提起诉讼来实现自身目的,但是这种社会现状不可避免的导致一些当事人滥用民事诉讼权利和民事诉讼程序,通过违反法律法规的手段提起虚假的民事诉讼,给社会、国家和第三人的利益造成了极大损害,严重影响司法权威。为了解决民事诉讼中的虚假诉讼问题,我们应对其进行有效的防范和治理,以期完善法律的不足之处,更好地实现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35)
解决争议的路径很多,民事诉讼是其中不可或缺的路径之一。民事诉讼,是对诉讼参与人在法律知识及技巧方面有着极高要求的解决争议的路径。鉴于此,委托人要想胜诉,从而实现自己的权利,有必要委托民事诉讼律师代理民事诉讼活动。出于维护委托人合法权益以及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的需要,民事诉讼律师在代理民事诉讼活动时,应勤勉尽责。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0,(7)
我国民事诉讼一般适用"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法院较少依职权进行调查取证,所以有些案件当事人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做出非诚信的诉讼行为,骗取法院作出对其有利的裁判文书,影响了司法公正和司法权威。进一步强化检察院对法院民事诉讼活动的检察以及监督力度是整个社会的共同呼声。如何在民事诉讼案件中更好的综合运用检察监督方式,解决非诚信诉讼行为成为了本文深入研究与探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7)
瑕疵股权转让已成为现代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一种常态。由瑕疵股权转让而引起的法律纠纷大有增多的趋势。瑕疵股权的产生主要缘于股东身份瑕疵和股东违反出资义务而导致的出资瑕疵。瑕疵股权的转让,涉及多方利益主体,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股权转让不能因为股东身份资格和出资瑕疵就确认无效,关键是建立起有效的法律风险防范措施,这样才能减少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建立公平的交易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26)
在当前普法工作并不能保证人人具备同等的理解法律、适用法律的情况下,法官释明的作用依旧是值得肯定的。但我国目前在立法体系中对法官释明行为的规定仍处于缺失状态,大多以司法解释作为主要法律依据。这一问题在立法层面的空白却导致了司法过程中的逻辑混乱现象。事实阐明的义务分配作为民事诉讼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法官释明的方式推进诉讼进程、保障诉讼正义在目前仍然具有存在的必要性。因此在目前立法尚未完善的理论探讨阶段,如何定性法官的释明行为,如何尽量减少法官释明的"副作用",抑或如何将法官释明的"副作用"降低到最小,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2)
利害关系在行政诉讼中应与民事诉讼有所区别,其对权利的保护应突破法律上利益的限制;而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中的利害关系应受行政诉讼受案范围、行政机关执法水平、民众环境观念的影响;就目前而言,出于公益诉讼的特殊性和检察机关在行政公益诉讼的垄断地位,对利害关系的限定已无必要。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8)
"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习总书记多次引用培根的这句名谚来强调司法不公对社会的危害。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全面依法治国中对司法的基本要求,然而在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21世纪以来,虚假诉讼案件逐渐增多,虚假诉讼让公正受伤,让司法失信,这种行为的泛滥不仅导致审判不公,严重影响了司法机关的公信力,更恶劣的是体现了社会道德的滑坡。近些年来,我国司法机关加强了对虚假诉讼的打击,各地法院都相继出台了规制虚假诉讼的办法规则。2015年《刑法修正案(九)》的出台宣告了"虚假诉讼罪"正式入刑,然而在司法实践中,目前各地法院对虚假诉讼的处理经验仍然不足,本文将对虚假诉讼罪中"提起民事诉讼"这一构成要件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