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9,(31):131-132
期待权制度源于德国,在我国有关不动产物权期待权案件巨大,而有关不动产物权期待权的相关制度却并不完善。本文主要从不动产物权期待权制度现状及问题出发,通过分析我国的现行制度规定以及一般理论,并比较了域外(德国)的相关规定,提出了我国不动产物权期待权完善的三点建议,以期不动产物权期待权制度更好的发挥社会实效。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8,(1)
我国《物权法》在不动产物权变动中采用了登记要件模式。登记的公示效力毋庸置疑,但在房屋二重买卖情形下,未登记但已经实际占有的无过失或过失较轻的先买受人应当享有与登记的同等权利。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13)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颁布之后,行为人假冒他人处分不动产的案件并不鲜见并引发不少纷争。那么何为冒名处分他人不动产?冒名处分他人不动产是指行为人以登记物权人的名义对第三人转让或抵押登记物权人的不动产,并给第三人造成行为人与登记物权人为同一人的身份混同。针对这类屡见不鲜的冒名处分行为的法律适用,民法理论界和实务界见解纷纭。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7,(13)
关于不动产的最优化立法始终是人们所共同追求的终极目标之一,设立国家对不动产物权进行统一的登记和管理,是近现代各国普遍适用的一种旨在保护不动产变动的管理制度。但任何一种制度的制定和实施都有其存在的必要和优势,同时每种制度又都存在着自身的缺陷和不足,也正因为此,作为我国不动产物权公示的一种手段,保障社会不动产交易安全和高效的不动产登记制度在现实运用中也存在着不足和缺陷。本文目的为如何避免这种因缺陷和不足而产生的不动产物权变动登记所带来的消极后果,达到登记的法律效果,从而为今后我国不动产登记条例实施过程中政府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一大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19)
涉外不动产纠纷的法律适用,在国际上指的是适用物的所在地法,作为国际私法上争论较少的原则,广义上来说指的是各国之间和不动产的纠纷处理。现在,涉外不动产的法律已经不断的在以物之所在地法为主导原则,其他规则为辅的方式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我国的涉外不动产物权法律应该要及时的跟上国际的步伐,完善自己的司法体系,根据实际的情况灵活的运用法律。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3月1日对于中国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应该载入史册的日子,酝酿已久的《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终于落地。该条例之所以引起极大的关注,一方面是由于对于城镇居民而言手中价值最大的不动产就是房产,将房产证变成不动产证并不只是更换产权证明那么简单,而是对所有者物权的一次确权。另一方面,在反腐的大浪潮下,部分舆论将该条例解读为反腐及楼市调控的利器,因而被赋予了更多的期待。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第二十条规定:"当事人签订买卖房屋或者其他不动产物权的协议,为保障将来实现物权,按照约定可以向登记机构申请预告登记.预告登记后,未经预告登记的权利人同意,处分该不动产的,不发生物权效力.""预告登记后,债权消灭或者自能够进行不动产登记之日起三个月内未申请登记的,预告登记失效."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1)
民法典《物权编》承继《物权法》时有必要反思物权法草案"违宪"事件对《物权法》造成的不良影响,对当初为权宜之计而增设的宪法性、管理性规定和一些被删除的必要规定,作出删除与增补。《物权编》还应当注意与一些法律、行政法规的历史与体系关联。在不动产登记程序法已独立发展起来的情况下,《物权编》不应再照搬《物权法》第二章第一节的不动产登记,对不动产登记实体法作出规定即可。在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时,不与《农村土地承包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构成重复立法,是应当处理的重要问题。另外,应注意将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指导性案例所创设的裁判规则,合理吸收并转化为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7)
<正>《物权法》第九条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第十四条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自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时发生效力",这就赋予了房屋登记机构将房屋权利记载于房屋登记簿所发生的物权变动效力。房屋登记簿所记载的权利人同实际权利人相一致,既有利于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利益,又有利于维护物权变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8,(8)
随着一物二卖纠纷的涌现,买卖合同司法解释就交付与支付情况创设了解决机制,但违背债权平等性原则和物权变动模式。本文根据一物二卖中标的物的4种交付情况,先后买受人的5种支付情况,具体分析一物二卖纠纷的20种情况,以探究司法解释的漏洞及债权人撤销权广泛适用的可能性。然而,鉴于我国《合同法》仅就有限的几种情况准许了债权人行使撤销权,有必要对我国现行法律进行扩张性解读,并明确该制度的构成要件和适用情形。完善债权人撤销权制度,一物二卖问题能得到更为完满的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