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30):150-151
在我国,经济补偿金主要适用于用人单位主动解除劳动关系的情况,鉴于相关法律在适用中存在着一些不足,本文对经济补偿金在协议解除、破产重组解除,以及对非全职劳动者的保护方面的完善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劳动争议案件的举证责任分配适用民事领域的谁主张谁举证为一般责任分配原则,这主要是因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是建立在双方当事人平等的法律关系上的,因此二者之间在形式上是平等的。然而,在劳动关系中,两者之间的地位实质上是不平等的,在举证能力上有明显的差别。因此,在某些劳动争议案件中,适用“谁主张谁举证”的一般责任分配原则对于劳动者来讲是显失公平的,所以,在劳动争议案件中适用举证责任倒置有利于平衡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诉讼地位、合理分配证明责任、实现实质公平。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0,(2)
我国的劳动法律规范未对劳动关系给予界定,在实务中导致对劳动关系的认定困难,以及在劳动法适用上的不少困惑。由于劳动关系的复杂性,立法者不敢轻易地对劳动关系作出一个明确的界定。为此,笔者试图从劳动关系的特性和类别上发现一些规律,以便对抽象的劳动关系概念有更具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0,(8)
个人承包经营模式已成为建筑业、采矿业等行业中的普遍模式。与以劳动关系为主的内部承包经营相比,更为广泛的外部承包经营模式中劳动用工关系的性质亦更为复杂。对于外部承包经营中用工关系性质的认定,应秉持事实优先原则,关注劳动者对用工主体的从属性程度。法律中有关责任承担的规则不能作为认定劳动关系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8,(8)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法律规制的不断完善,劳动力市场空前活跃,用人形式也逐渐多样化,其中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是我国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最普遍的两类用人关系。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虽然仅有一字之差,其含义却千差万别。劳动关系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劳务关系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平等主体之间就劳务等价交换的过程中产生的社会关系。二者在主体地位、表现形式、责任形式等各方面都存在区别。正确区分二者的差异,对于我们正确合理的理解法律,促进法律的正确适用,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36)
网约车因实现了乘客和司机信息的双向传递和快速匹配而得到快速发展,但也存在网约车司机利益保护不足、乘客安全风险较高等问题。网约车运营模式下传统的劳动关系理论难以适用,因此结合网约车运营模式的特点,通过信息从属性理论将C2C和B2C运营模式下双方关系认定为劳动关系,而网约快车运营模式下如果司机以此为主职则应当认定为劳动关系,反之则应认定为居间关系。  相似文献   

7.
《建筑与预算》2014,(5):124-135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制定本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7,(7):127-128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阶段,社会市场中各个主体之间的竞争也愈发激烈。尤其我国劳动力规模和劳动力的流动性是空前仅有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的一种劳动关系的协议,对企业的正常运行,以及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法律上过于注重书面形式的劳动合同,对事实劳动关系没有准确的判断,为了更好的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需要对事实劳动关系的必然性展开研究,制定和完善我国事实劳动法律制度。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我国实施劳动法律制度存在的缺陷,提出完善我国事实劳动法律制度的建议,旨在为我国事实劳动法律的制定和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建筑》2008,(11)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草案》规定,有《劳动合同法》规定的14种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解除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这14种情形是:(一)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的;(二)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三)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四)劳动者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五)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0,(8)
近两年以来,"网约工"这一新兴行业的快速发展,虽然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便利,但同时也相应地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由于其改变了传统的劳动雇佣模式,在劳动关系确认,劳动者权益保障等问题上引发了不同主体间的争议,特别是共享经济下的"网约工"与网约平台间的关系以及工伤认定和赔偿关系尤为突出。本文从代驾司机王某与某公司工伤赔偿纠纷的案例出发,结合共享经济模式下劳动的特点,明确劳动关系的主体间的关系,能否进行工伤赔偿、如何进行工伤赔偿,并以此为基础分析司法实践中如何进行相关案件的处理,并提出关于案件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