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3,(1)
海上运输是国际贸易流程中的重要环节,合同和提单是海上货物运输中最重要的单证,是国际贸易和航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然而,随着国际贸易和航运业的不断发展,国际海上货物运输中合同和提单的风险在逐渐加剧,已经危及到进出口贸易的正常运作,阻碍了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为了发挥合同和提单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各方当事人应充分认识其风险,提高防范意识并采取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21)
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在新的时期着眼全球局势、顺应时势提出的面向中国与东盟合作发展的重要战略构想,有助于推动深层次的区域合作。东盟国家是中国的陆上、海上近邻,近年来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已经取得显著成效,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有利于双方实现互利共赢。广西具有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优势,要利用好现有的平台,抓住新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在世界版图上延伸,诉说着沿途各国人民友好往来、互利互惠的动人故事。如今,一个新的战略构想在世界政经版图从容铺展——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4.
<正>瑞典王国首都斯德哥尔摩,坐落在烟波浩渺的波罗的海西岸,紧邻梅拉伦湖入海口,市区分布在一个半岛和14座岛屿上,由大大小小70余座桥梁相连。作为一座港口城市,历史上斯德哥尔摩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节点,有"海丝路明珠"之美誉。18世纪瑞典著名的哥德堡号远洋商船曾从这里出发,穿梭于瑞典和中国之间,极大促进了两国贸易往来。为了纪念中瑞两国这段海上贸易往来历史,几年前,瑞典新建了一艘"哥德堡号"仿古船,并在阔别了261年后再访中国,此举对建设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20)
以纸张为载体时,提单的所有权随载体的交付同一地点同步转移。由于载体的变化,区块链电子提单中,提单的发送与接收是相对独立的。转让过程的变化,使提单自身的物权变动成为了新的待研究问题。本文通过判例分析和条文解释,对提单物权独立存在的事实进行了确认,并对区块链电子提单适用物、合同、有价证券等国际私法规则的利弊进行辨析,提出了对法律适用法中的"有价证券"扩大解释以适应提单电子化现象、兼顾承运人和卸港地区利益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7,(36)
本文以海上保险法中重要的委付制度为研究对象,随着海上货物运输不断发展,委付制度日益成为海上索赔制度的焦点问题。委付制度在海上保险中所规范的领域和其作用是其他任何制度都无法取代的,因此研究海上保险的委付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但是在我国海上保险实践中有关委付制度还有待完善。本文最后对发出委付通知的期限、保险人沉默、保险人拒绝委付三个方面来给出应如何完善我国海上保险委付制度。  相似文献   

7.
<正>"关子"是南宋绍兴元年(1131)因婺州屯兵的需要印造的有价证券。商贾可拿现钱在婺州换取关子,然后到设在都城临安的榷货务兑换铜钱或盐、茶等物品。其类似于现在海上货物贸易的提单,不能算一种货币。在这种方式里,商品不是通过以钱易物的方式获得,要通过"关子"这种间接形式。"卖关子"的原意可能就是不直接给你想要的货物,要先"卖个关子",多一道手续。引申到说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9)
国际贸易中,海洋运输是常用的运输方式,跟单信用证支付是常用的支付方式,顺利结汇的前提是"单证相符"。在国际贸易实务中,由于出口商对海运提单收货人抬头的缮制有误,从而导致出口商出口收汇的利益受损的例子比比皆是。在概括提单收货人抬头分类的基础上,通过对信用证中提单条款的解读,尝试以案例分析法对跟单信用证项下提单收货人抬头的缮制规范进行剖析,以期为外贸从业人员在实务操作规范方面提供参考,保障出口商顺利结汇。  相似文献   

9.
宁波历史上即以港城著称于世,以宁波和泉州为代表的“海上丝绸之路”,作为中国“丝绸之路”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的组成部分,2006年12月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相似文献   

10.
正展览时间:2019.11.02-2019.02.16展览地点: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科技艺术四十年——从林茨到深圳"展于2019年11月2日在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开幕。这是全球历史最悠久、声望最高的媒体艺术节——林茨电子艺术节,第一次来到设计之都深圳。展览在追溯全球科技艺术四十年历史和中国科技艺术发展脉络的同时,亦邀请观众进入一场别开生面的属于未来世界的艺术之旅,深度透视正在影响全球每个人的颠覆性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