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4,(7)
"人肉搜索"诞生于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网络信息时代。在为网民获取信息、对网络环境进行舆论监督的同时,不适当的人肉搜索也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他人人格权,如隐私权、名誉权等。在侵权责任方面应当追究网络服务商及信息发布者的法律责任,并应从立法角度予以规制。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7)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得到进一步加强,但网络公共领域中言论自由和隐私权的冲突也逐渐明显。本文以"人肉搜索"为切入点,探讨言论自由和隐私权二者之间的关系,提出完善立法规制与行业自律相结合的保护模式,在司法实践中充分运用利益衡量的方法和提高网民媒介素养、建构网络伦理道德等策略。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33)
互联网已经渗透进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给时代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人肉搜索和网络隐私权相生相克,前者代表的是隐私权的侵犯,而后者代表的是隐私权的保护,两者的关系密不可分,也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空间。经初步研究发现,国内关于网络隐私权的研究成果还不是很丰富,应该主动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做到取其精华。文章以网络隐私权作为切入点,总结了网络隐私权的相关内容,并以网络隐私权的国外保护和国内保护为基础,提出了科学化的网络隐私权的刑法保护建议,希望对国内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12)
互联网时代产生了诸如网络语言迅速流行、人肉搜索及各种网络命名等网络行为,它们作为社会文化现象,具有各自的特点及产生的原因。本文从功能论的文化社会学观点入手,解读网络文化背景下的网络语言风格、文体特点、流行原因,人肉搜索的界定、发展历程、特点,以及网络命名的特征和产生原因。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8):169-170
<正>引言英国默多克新闻集团对隐私的窃听风暴刚刚过去,而美国"棱镜计划"带来的则是人们对于网络安全以及网络隐私权的新的反思。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为我们带来利益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一些弊端。通过网络侵犯隐私权便是弊端之一。隐私权在网络环境下无时无刻不处于易被侵犯的状态。正如"棱镜计划"披露者爱德华·斯诺登所言:"我们可以在机器中植入漏洞,一旦你连上网络,我就能验证你的机器。无论采用什么样的保护措施,你都不可能安全。"以隐私权为母体在网络环境下产生的网络隐私权如何保护已经引起广泛的关注与讨论。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15)
本文主要以网络环境中关于青少年隐私权保护的研究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青少年隐私权保护现状为依据,首先分析网络环境中关于青少年隐私权保护的问题,其次从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网络环境中关于青少年隐私权保护的方式,进一步提高网络环境下青少年隐私信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旨意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3)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传统隐私权向网络领域延伸,网络隐私权具有私人信息数字化、侵权手段的技术性和隐蔽性、传播速度快和范围广等特点。目前我国对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还不健全,通过对美国行业自律模式与欧盟立法规制模式比较,针对我国网络隐私权的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应建立以立法规制模式为主,行业自律为辅的综合保护模式,同时提高公众对个人隐私权保护的法律意识、加大网络经营者行业自律的监管力度、逐渐推行网络实名制,才能推动网络的良性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7,(7)
人肉搜索是近年来我国民众基础性社会生活实践过程中涌现的全新法律问题,基于刑法学视角分析人肉搜索的入罪问题具备充分的学理价值。本文围绕从刑法谦抑性看“人肉搜索”的入罪问题,从两个方面展开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4)
在网络传播时代,多元化的传播者代替了传统媒体中专业化的传播者,对于一些社会敏感议题的以"人肉搜索"为主要方式的逼视给报道对象甚至传媒业本身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如何在网络传播时代规避媒介逼视,建构媒介伦理,是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洋洋 《中国厨卫》2012,(9):92-101
这是一部反应社会问题的现实主义电影,电影围绕网络热门话题“人肉搜索”讲述了一个不幸的故事。电影通过身患绝症的美女叶蓝秋因为在公车上拒不让座而引发的蝴蝶效应,展现了各类职业,各个阶层的人这场腥风血雨里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