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春义 《四川烹饪》2007,(12):74-74
我在淮河岸边居住了40多年,各种各样的淮河鱼吃了不少,尤为难忘的还数那些淮河杂鱼。有些杂鱼我叫不上学名,只叫得出当地的土名,但又难以找出  相似文献   

2.
一个人吃饭,这对外食一族来说并非难事,想吃什么,出门上馆子自己点就是,爱吃啥吃啥。但总有那么一些人,对家中的食物更为钟情,遇到单人独处的情况,就会显得有些不知所措。爱做饭的朋友都知道,烧一个人的饭,可以说难度极高,菜式烧多了会造成浪费,烧少了又太单一,无法摄入全面的营养,久而久之,往往不自觉地会变成外食一族,每天不再为了烧什么而烦恼。实际上,吃饭不但是身体上的需要,还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即使是一个人,也要好好吃饭,  相似文献   

3.
烧蚕豆     
常去乡镇走访,也就有幸体验到一些挺有情趣的生活。今春去江南一小镇,傍晚与镇上的老张去兜圈儿,边走边聊,不觉来到蚕豆地头,老张忽地停住脚,问我吃过烧蚕豆没有。我说只吃过炒蚕豆。“那就歇会儿,我俩烧蚕豆吃。”老张有点神秘兮兮的。“在这儿烧蚕豆?”我顿时疑虑。老张没答腔,走到垄头埂边抓来干茅草,又去土坡上捡来一些干树枝和一根水竹,就一屁股坐到田埂上,我也挨他坐了下去,身边就是密密的蚕豆棵,棵下的豆荚正肥,棵梢还有未谢的紫黑色豆花,风从豆棵间流过来,我嗅到了一股好闻的清香。老张从水竹上掰下几根瘦瘦的竹枝…  相似文献   

4.
正日历翻到了冬至。从这天开始的每一个早上,母亲从罐子里舀上两调羹阿胶,放在锅子里隔水蒸,然后吃点饼干或面包,开始了新一天的生活。母亲陈龙英生于1922年,再过上一段日子,就迎来了93虚岁。虽然是耄耋老人,但她耳聪目明,基本没有什么慢性病。母亲喜欢一个人独住老式的石库门房子,三顿饭菜都是自己买汰烧解决,一般的单件衣服也是自己洗;每天下午  相似文献   

5.
问:大鹏所长,在新的一年里想就有关吃的问题请您谈谈您前看法.答:“民以食为天”是句老生常谈的话了,不过也是常谈常新的话题.吃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只有吃才能促进健康,维持生命;但是吃又会给人带来疾病和灾难.比如有30%的癌症患者,是因为吃而引起  相似文献   

6.
正说起吃货,没有哪个省的菜能够满足四川吃货的口味。四川人最爱的烧白既肥又美,是半肥肉;回锅肉既辣又糯,是半肥肉或全肥肉;大块大块的红烧肉皮糯肉嫩,也是半肥肉;火锅不用说了,吃起来起码一周一火,菜放进油汁蘸着吃,一顿火锅下来,一碗油就吞进了肚子;就连肉丸子,我家先生是煮出水准了的,嫩滑不腻,入口化渣,经我实际操作几次终于明白,  相似文献   

7.
农历除夕,在我幼年时代是个美好的日子.因为又得吃,又得穿.家中大人在这一天都要沐浴,预备星星出全了时好祭神:对孩子也就和颜悦色,不象平日那样威严了.尤其祭神要包素馅饺子,里面有干菜、粉丝末、冬菇……,好些都是平日简直吃不着的.除夕祭神  相似文献   

8.
酥糊竹筒鳝     
“鸡鱼蛋面,不如竹筒烧黄鳝。”这句话说的是解放前川东大竹县有一个叫花子,因讨不到饭吃,但又羡慕有钱人家常吃鸡鱼蛋面,于是就到水田里去捉了几条黄鳝,打整干净后装入鲜竹筒内,只加了点盐,就放入柴火堆里烧,等到竹筒烧干快要燃起来时,再刨出竹筒,抖出黄鳝。这样烹制出来的黄鳝原汁原味,细嫩鲜美,十分好吃。如今,笔者在这个传说的基础上,做了大胆的改进和创新,烹制出了这款“酥糊竹筒鳝”。原料:黄鳝5条约500克芹菜80克大红椒1个香菜15克生姜10克大蒜20克葱白25克干辣椒10个花椒数粒鸡蛋2个精盐、胡椒粉…  相似文献   

9.
这年月,生活富裕了,每天饭桌上都少不了肉啊鱼啊什么的,不仅少不了,甚至这类荤菜都吃厌了,反倒要吃些山竽爪、南瓜滕、藕杆甚至野菜之类的东西。我家那个上小学的儿子就特别喜欢吃山竽爪,而唯一喜欢吃的家常荤菜就是鸡。每个星期,我总得买一两只鸡烧给儿子吃。每回儿子都吃得津津有味,这让我很是羡慕——不仅仅是羡慕儿子的味,更羡慕儿子“想吃鸡就有鸡吃”的生活条件。 我上小学和中学时,因为家境贫寒,除了过年过节  相似文献   

10.
大众评说     
谁在做北京的芝麻火烧 秋风刮过,气温骤降,街头餐馆的涮火锅又都火了起来。喜欢吃涮羊肉的人家里也都支锅开涮了。吃涮羊肉主食的最佳搭配就是芝麻火烧了。 火烧可算是北京的传统面食,过去有一种外面不带芝麻、里面不放麻酱的大火烧二两一个,主要是夹油条吃的:还有一种外面带芝麻、里面放芝麻酱烙制的小火烧一两一个,主要是夹酱牛肉和配涮羊肉吃的。90年代前在各小吃店,特别是回民餐馆都有卖的。秋冬季北京人吃涮羊肉时,也多上这些小吃店买小火烧。这种小芝麻火烧,外酥内软十分地道。但不知何时起,这种芝麻火烧个变大了,再看那…  相似文献   

11.
孔娘子厨房     
烟熏鲳鱼我和妞妞都喜欢吃烟熏味的食品,烟熏培根、烟熏牛舌、烟熏鲳鱼以及熏青豆等等,不要对我说什么容易得癌啊,喜欢吃也不是常吃,那个量不致于患病的,这我有数。农家的腊肉腊肠有烟熏味,是因为烧灶头,成肉吊在那里长时间被烟熏火燎出来的。特地制的熏肠、熏肉我见过网友贴的照片,是放在架子上用柴火熏出来的。  相似文献   

12.
不抽烟,不打牌,不喝酒,唯一的爱好就是吃。范伟一谈到吃,那股精气神儿,绝不亚于在舞台上。‘小时候,家里生活困难,吃的全是粗粮,对主食没有更多的奢求,最盼的就是母亲休息日,只有那天才能吃上多放点豆油的炖白菜!若是能吃上小杂鱼炖菜——那菜的味道真是美极了,用那汤泡点饭,就能计我香上好几天。”美味不可多得,还是肉菜有味道。“改革开放,人民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好。找当上演员后,在外吃饭的机会越来越多,可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饮食要科学,不能见到好吃的就吃起来没完,要注意搭配,荤素要结合,不然吃多了就要得什么高…  相似文献   

13.
李艳鸣 《烹调知识》2013,(11):32-32
世界上最郁闷的事情是什么?烧了一桌菜,看家人吃得香,自己反而没了胃口。36岁的阿玲最近就常遇到这种郁闷事。一、“怪病”喜欢家庭“煮妇” 阿玲是位全职家庭主妇,最近她每天给老公和女儿做好晚饭后,看着他们吃得津津有味,自己却一点食欲都没有,甚至难受恶心,她怀疑自己是不是染上了什么怪病。上网一查,阿玲惊讶地发现,原来炒菜之后没胃口不是自己一个人的问题,很多“煮”妇都有这种症状,  相似文献   

14.
前些日子,在饮食市场上吹起了一阵不小的“吃黄金”之 风,先是广州的“黄金宴”,继而有武汉、河北的“黄金酒”,中秋之际“黄金月饼”又见于北京街头,一时间沸沸扬扬,成了人们的热门话题。 黄金能不能吃,中国人早就心中有数。古有练丹吞金者,反赔了性命,民间亦有吞金自尽之说;这些都是因为黄金毕竟  相似文献   

15.
乳趣     
生搬硬套 丈夫:“你怎么搞的?这牛肉馅饼没有烧熟。” 妻子:“可我是按照烹调书烧的呀,食谱上的做法是供四个人吃的,而我们只有两个人,所以我就减去了一半的料儿,当然啦,烧的时间也比书上讲的少了一半。”  相似文献   

16.
鱼与羊文字的结合是一个鲜字,鱼与羊肉同烧不足为奇,在饭店、家宴上时常碰到,而鱼头与羊头一起烧,恐怕就不怎么碰到了吧、双头烧是我家餐桌上常上的一道菜,为什么呢?因为它不但经济实惠,价廉物美,而且营养丰富。  相似文献   

17.
退休多年的陈阿姨,常被老友们戏称为"北漂",来北京与女儿一家生活也有七八年了,日子过得也还顺心,就是经常"光顾"的便秘,给她带来了不少烦恼。为此,不管到哪儿,陈阿姨的包里总要带些泻药,遇到大便不通,就吃上一点,可最近的情况却越来越差,把药量加大或是多吃两种泻药,也无济于事。无奈之下,陈阿姨只好在女儿的陪伴下去了医院,经过仔细检查,发现大量粪便停滞在结肠,  相似文献   

18.
先喝口汤     
北京美食家黎白先生以前常在《中国食品报》上写美食经历,记得有一篇谈到黄河鲤鱼,说是1955年从风陵渡口过黄河去晋南,在渔船上过夜。船主从船舷外吊在黄河水里的大鱼网中捞出一条肥大的金鳞鲤鱼。船主把它摔在甲板上,端来大锅,盛入黄河水,架锅烧鱼。烧好后端上大盆,那汤是乳白色的,再摆上一碟辣椒,一碟盐,还有一盆主食锅盔和一瓶白酒。他接船主之意先喝口汤,的确鲜美得无话可说。 一尾好鱼,为吃它的原味,常烧汤或清蒸,那鲜味尽在汤中,所以吃鱼肉之前,往往先喝口汤,体味一下  相似文献   

19.
正说这个话题,得回到小时候。那年月的东北人有谁敢说不是吃着土豆白菜长大的?每到入冬前,家家户户的白菜是一车车地买,土豆用麻袋装回家。现在仍然有老人们保留着储藏秋菜的习惯。孩子们已经无法想象上顿白菜下顿土豆的日子,说给他们听,连我自己也觉得那是像故事一样遥远的事儿了。既然单调,家庭主妇就得变着法儿活跃餐桌。我妈常做的有炖土豆块、蒸土豆条、土豆泥大酱打饭包、炒土豆片儿、炝土豆丝儿。要是能改善生活吃顿鸡和鱼或者排骨啥的,也会配点土豆在里头,那锅沾了荤腥的土豆便身价倍增。  相似文献   

20.
“里下河哟长又长,家家户户腌菜忙”。一到秋风瑟瑟,腌菜就成了苏北家庭主妇们的大忙时节。尽管所能腌的蔬菜种类多,但一种梗似“瓢子”的大头青菜却让众多的主妇们喜爱“。瓢子菜”是一种长梗宽叶用于腌制的青菜,因梗似瓢状而得名。用“瓢子菜”腌制的咸菜出菜率高,既可以生吃,也可以熟吃,还能蒸烧烩等变着花样吃,还便于贮存,所以倍受家庭主妇们的欢迎。腌咸菜,看上去方法都差不多,其实在具体的细节上很有讲究。就以腌菜洗与不洗来说,各有说法。有的人洗干净了再腌,说是干净;有的人不洗就腌,说是不沾生水,不易坏,还说洗的菜在把水爽干的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