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9,(16):206-207
大数据时代,侵犯个人信息的案例屡见不鲜,如何保护个人信息,个人信息被侵犯后如何救济,也成为了网络时代特有的问题。本文从个人信息的概念出发,论述了关于个人信息界定的四种理论学说,在此基础上,对个人信息的立法现状进行梳理,最后提出了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民法保护的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22)
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案件越来越多,越来越常见。本文将从办理该类犯罪的现实情况来分析公民个人信息的内涵特征,并对实践中存在的难点进行分析,以期从某个角度来解决公民个人信息案件办理中的难点。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3)
大数据时代下,个人信息的含金量越来越高,作为战略性资源的个人信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近年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呈现高发的态势,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及保护的严峻性也越来越突出。本文主要从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及保护角度进行分析,结合个人信息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研究,旨在规范并加强对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及保护。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16)
大数据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一方面,它是互联网的基础。另一方面,但信息泄露给个人信息的保护带来巨大挑战。我们将要处于或正在处于以数据化为标志的数字经济时代,大数据的快速发展在给经济与商业带来巨大好处的同时,也正在威胁着我们的个人信息安全。目前我国在学术界、立法上尚未对个人信息的权属做出明确的回答,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数据产业的发展,同时增大个人信息安全风险。近年来,伴随着个人信息泄露事件频发,对个人信息的权属做出回答已变得非常必要。我们是发展大数据还是保护个人信息或两者兼而有之。大数据的继续发展是时代潮流,个人数据的保护也刻不容缓,我们应该在发展大数据的同时,又要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平衡好大数据发展与个人信息保护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0,(4)
近几年来,公民个人信息泄露态势严重,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研究极为必要。本文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现状介绍以及立法沿革的梳理,知晓了本罪的案件数量增长状态以及增设本罪的由来。通过分析可知,对于司法实践中以刑法保护的公民个人信息应进行范围限制,死者的信息不应属于保护范围。对批量个人信息数量认定采取推定方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是不属于举证责任倒置的情形。针对本罪行为方式的非法利用、使用以及非职务的收集行为,应纳入刑法规制的范围。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3)
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下,每位公民的个人信息都可以成为数据,甚至通过被收集、分析、储存等方式在网络上构建,这无疑体现了"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的影响,即它对于社会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技术式和概念式飞跃,但是在社会矛盾运动中仍然存在着一定负面影响,即缺乏与经济基础相配套的上层建筑——法律法规。而这种情形对信息主体——公民来说,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通过介绍美国、新加坡、德国、日本以及欧洲联盟地区等对信息主体的法律保护,分析和对比上述国家或地区对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规范,并以此为由,期冀能对健全或完善我国公民个人信息的相关法律保护体系有一定的裨益。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15)
在大数据时代,各种组织和网络平台将以电子形式管理和存储用户的个人信息,逐步形成大数据系统。随着公众对个人隐私的日益关注,他们也开始重视个人网络隐私的保护。然而,在大数据时代,大量的个人基础信息已经成为一些组织和个人盈利的目标,这导致个人网络隐私保护面临着许多问题。本文分析了大数据背景下网络隐私权保护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13)
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大数据"时代,互联网+的背景下,网络个人信息不断遭遇泄露,出卖等情况。虽然中国先后引入了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但缺乏健全的法律保护制度。在信息日益透明化的情况下,如何从法律层面保护网络个人信息成为当下的热点话题,也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难题之一。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19)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应用的发展、数据处理方式的跃进,产生了一种新的对数据进行加工、应用的技术形式——大数据,在给人们带来各种便利的同时,也使个人信息和隐私安全面临着各种风险,从法律层面,亟待进一步明确个人信息和隐私的法律内涵,加快制订个人信息与隐私保护方面的专门性法律,对个人信息和隐私加以更加有效的保护,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个人信息主体的利益,发挥个人信息对个人及社会的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0,(6)
公民个人信息主要分为三种类别,即安全性信息、识别性信息及关键性信息,分别受不同模式的刑法保障。在我国刑法中,公民的识别性信息和安全性信息一旦被侵犯,就可认定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关键性信息涉及到公民的隐私,所以受刑法中"隐私权"的保障。法益是法律保护的利益,是刑法核心指导思想的具体表现,刑法需要划分出合理科学的区域来保障公民个人信息,形成整体并有规模的体系,填补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法律的漏洞,确定科学合理的刑事判定标准,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