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民法学角度来考察供热取暖关系,我们会很自然地联想到供热取暖法律关系的归属,也会很容易地发现供热取暖法律关系的某些特殊属性。首先,我们会看到供热取暖关系属于供热方与取暖方之间的一种买卖合同关系。其次,我们会进一步发现供热取暖这种买卖合同是一种  相似文献   

2.
在查处违法行为时,偶尔会发生对于同一个违法行为,出现几部法律或者法规都适用的情形,我们把一个违法行为同时违反多部法律或者法规条款的情况称为法条竞合。对于出现这种情形,在选择法律适用过程中其效力等级规则如何,哪个优先适用的问题,笔者谈一点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和全国的城管执法同仁一起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4)
签订合同就意味着形成了法律意义上的关系,而履行合同规定也就是完成法律规定的义务。合同一旦出现问题,就会留下法律风险,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就对于企业中合同管理中相关的法律风险进行了分析,就其预防与控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24)
法律是一门独特的学科,它有自己的一套语言系统。在这套语言系统中,但书就是一个独特的专业术语,它在各国的法律规范中广泛运用,笔者认为深入解读但书,会对法律观念和立法意图有更加准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9)
<正>卢梭有言:"自由是戴着镣铐起舞。"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但我认为,生活是"穿上舞鞋起舞"。如果说生活是一场表演,我们应尽情舒展,舞动出我们的色彩。而"舞鞋"则是身边的人优质的建议和提醒,它保护着我们的脚,不受碎石的伤害。优质的建议就像是读者对作品诚挚的呼声,它时而会改变作品的方向,时而也会使作品修剪去自己的枝枝蔓蔓,向更茁壮的方向生长。同样地,我们若将生活当作"作品",那么我们自己便是创造作品的"作家"。我们需要听到旁人的评价,因为"兼听则明",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也应筛选那些评价。"舞鞋"的指代很广泛:它或许是社会准则,是法律条例;它也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34)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建设的不断完善,必不可少的法律职业人的职业伦理也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不管是高校还是法律人所从事的工作场所都要培养成德法兼修的法律界的人才,这就需要加强法律职业伦理的教育,完善培养法律职业人员的法律方案,使中国法制社会更加美好。我们的法律职业人应该重新定位,训练自己的职业伦理和职业素养,加强法律职业伦理的实效性,争取做到与时俱进,解决职业伦理的困惑,更好的促进我们法律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27)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的法律教育途径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帮助学生提高法律意识和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迫在眉睫,作为高校老师也应该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准和教学的新途径。好的教学方法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很多老师们他们在教学工作时往往会利用当下网络环境来引导教学环境,从而提高了学生们学习法律的兴趣,也加强学生们掌握法律知识和理解法律知识,以便于他们走向社会能灵活地运用法律来维护自身的利益。  相似文献   

8.
法意何谓     
《Planning》2014,(5):166-167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法律观念深入人心,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逐渐学会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目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行依法治国的方针,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积极的学法、懂法、用法以及守法。法律具有强制力的特点,而且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共同维护社会的稳定,同时法律也是人性的底线,任何人违反法律,必然受到法律的惩戒。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2)
<正>为什么随着我国法制改革不断深入,立法越来越完善,人们的违法行为却越来越多?这需要注意:是否存在一种高度的法律意识,从而形成一种法律内化的现象。一.法律内化的内涵什么是内化?内化就是自己通过学习外在的知识,包括社会的规则、历史传统、习惯风俗等,分析理解后,对其意义价值进一步认识而逐渐表示认同,从而转为自己知识的一部分,并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也就是将外显的东西转化为内隐知识的过程。所以,法律内化,就是对于我们自生自发的法律持一种接受认同的态度,将之作为我们的行为准则和依据,并且出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7,(13)
<正>一、当前农村法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农村各主体法治意识薄弱。只有对法律认可了才能在具体工作生活中充分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然而,当前农村百姓和基层干部对法律的认识还比较肤浅。大多数农民认为法律离自己比较远,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一直认为权利大于法律,所以在出现问题时想到的是找关系或是暴力,并没有把法律作为解决问题的首选。农村党员干部的法治思维也有待于加强,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也认为权利比法律重要,在工作常常会出乱作为、不作为等现象,不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