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咬春是指立春日吃春盘、吃春饼、吃春卷、嚼萝卜之俗,一个"咬"字道出节令的众多食俗。所谓"咬春",就是在立春这天要吃生菜,如萝卜、生姜等。"咬春"最宜吃萝卜春萌,夏长,秋敛,冬藏。春季阳气生发,中医认为,春季保健,应该要特别注意对我们的肝脏进行保养,多吃一些辛甘发散性质的食物,而少食具有酸收作用的食物。医生说,萝卜  相似文献   

2.
立春是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气,"立"开始之意,立春揭开了春天的序幕,表示万物复苏的春季的开始。此刻"嫩如金色软如丝"的垂柳芽苞,泥土中跃跃而试的小草,正等待着"春风吹又生",而"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形象地反映出立春时节的自然特色。随着立春的到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天渐长,太阳也暖和多了,气温、日照、降水也趋于上升和增多。饮食调养方面要考虑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之  相似文献   

3.
陈思 《烹调知识》2010,(5):74-75
春季是人体气血升发的季节,犹如种子发劳,饮食宜选用辛、甘、温食品,以助阳气升发之力:患食酸、涩食品,以降低阳气升发的阻力;口味宜清淡可口,忌食油腻、生冷的食物。这是春季饮食养生的总原则。  相似文献   

4.
饮食与人体健康有莫大关系,而中国人一向注重饮食补疗之道。不过,有些人误以为只有秋冬才是进补的季节,其实,只要配以合适的食物及适当的烹调方法,一年四季都是健身进补的时候。但在进补前一定要认清自己的体质和需要,选择好适当的食物,才能事半功倍。那么春天来了,人们究竟吃什么才好呢?诚然,春天是万物生发的季节。中医认为,春属木应干肝,人体阳气升发,肝脏得以疏泻。因此,我们首先就要贯彻《黄帝内经》里提出的“春夏养阳”的原则,也就是说,在饮食方面宜适当多吃一些能温补阳气的食物。并且在饮食上我们还得注意:宜多甘甜而少食酸,以养脾气。祖国医学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人体气血化生之源,脾胃之气健旺,  相似文献   

5.
春属木,共气温,通于肝,主发泄,为四季之首。这一时期,天气由寒转暖,万物萌发生机,肝气得以疏泄,气血趋向于体表,积一冬之内热也将散发出来。人体的肠胃经过冬季的长期进补,积滞较重,且易酿生痰热。有旧病宿疾的人,特别是平素肝阳偏亢的人,此时易萌发目疾、眩晕、头痛等病。《饮膳正要》中说:“春气温,宜食麦以凉之,不可一于温也。禁温食及热衣服”。根据春温阳气升发、肠胃积滞较重、肝阳易亢以及春瘟易于流行的特点,春季养肝宜由冬季的温补转为清补,以便于通利肠胃。养肝的食物很多,能真正起到显著效果的并不为多见,而具有“红耳坠”之称的枸杞,恰能起到养肝、补肾之功效,乃不可多得的食物。  相似文献   

6.
春天(立春起至立夏止)是万物生长,万象更新的季节.那么,春季该摄取哪些营养?怎样调整饮食呢?可以用这样一句顺口溜来回答:“春天里来(?)渐暖,厚味饮食应转淡,时鲜蔬菜要多食,酒肉辛辣要少吃,健康长寿有保障.”  相似文献   

7.
<正>每逢万物复苏的春季,很多人会莫名出现情绪不好、不易开心、常爱流泪、眼睛胀痛、指甲无光等症状,这其实是肝功能失调在作祟!中医养生理论认为"春与肝相应",即春季天气与肝脏密切相关,肝功能正常了,人体的气血就会通畅顺达,人体的脏腑才能正常发挥功能,否则会产生气血瘀滞,百病丛生。所以,春天养生宜先养肝。春季时应吃些辛甘发散之品,而不宜吃酸收之味。立春时,由于冬气未尽,所以在食疗上,提倡以升补为主,同时又要兼顾养肝护肝。  相似文献   

8.
杨红  双福 《烹调知识》2015,(3):36-47
《饮膳正要》说:"春气温,宜食麦以凉之,不可一于温也。禁温食及热衣服。"根据春季阳气升发、肠胃积滞较重、肝阳易亢,以及春瘟易于流行的特点,春季饮食养生宜清补养肝、通利肠胃。常用食物:◎清补养肝食物:春笋、芹菜、荠菜、菠菜、荸荠、海带、鸡蛋、猪瘦肉、鲤鱼、山药等;◎通利肠胃食物:萝卜、菠菜、黄瓜、荞麦、海蜇、马齿苋等。饮食宜忌:◎宜清淡饮食,以顾护肠胃;◎不宜肥甘厚味,以免阻滞肠胃,酿生痰热;◎不宜温热类食物及辛辣类调味品,以免助热动火,触发肝阳上亢。  相似文献   

9.
春季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宇。同时要充分利用、珍惜春季大自然“发陈”之时,借阳气上升、万物萌生、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机,通过适当的调摄,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代谢机能得以正常运行。如《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  相似文献   

10.
常吃些干果,使牙齿咀嚼坚食而得到锻炼,可起“齿宜常叩”之功;人在咀嚼干果坚食时,食物在口腔停留时间也会长一些,促进唾液分泌,又收“津宜常咽”之果。这样,再加上干果食品本身营养物质的摄取,使人体获得固齿、补益、健身的功效。  相似文献   

11.
正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春天的开始,在民间是个重要的节日。立春时阳气上升,于万物生长有益。有句民谣"春来鹅毛起",便是人们对春气萌动的感受。山东有一种测春的方法,就是把一个竹筒竖着埋在地下,地表露出筒口,并在竹筒中放上一片鹅毛,什么时候鹅毛飞起来,便是冬去春来了。民谚说: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既然象征着春天的开始,自然会有一些生产和礼俗。民间这时都要祭春神,要外出迎春,要鞭春牛,还要"咬春"。"咬春"是人们立春日尝新的饮食习俗。"咬春"的内容是吃春饼、萝卜和春盘。萝卜又叫土人参,食之可以通气,还可以解春目困。春盘又叫五辛盘,据说是由葱、蒜、椒、姜、芥五种辛辣食物调和而成,食用有通五气的功效。但也有以食春盘泛指咬春的。"咬春"的习俗大概始于晋代,到了隋唐时,作为重要的节气食俗已十分盛行。唐《四时宝镜》中有"立春日,食芦菔、春饼、生菜,号‘春盘’"。杜甫则曾经在《立春》诗中慨叹道:"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全盛时。"陆游也有"春日春盘节物新"的诗意感受。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古代注重节令食物,其中立春之时有“春盘”食俗。所谓春盘,是古人将春季可寻的各种蔬菜汇集于一盘,于立春节气时举家共食。春盘中的蔬菜一般都是生吃。  相似文献   

13.
正夏季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人体新陈代谢非常旺盛。人体阳气外发,伏阴在内,一定要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多加注意。宜食清淡多吃瓜类夏季应该避免使用过多辛辣的食物。因为夏季里阳气盛,过多辛辣食物会助阳出现内热盛。另外,油腻、煎炸类食品也尽量少吃。应多食用清淡  相似文献   

14.
立夏     
《美食》2014,(5):78-79
<正>5月5日立夏前后,华北、西北等地气温回升很快,江南正式进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多,昼长夜短开始明显起来,此时人们要相对早睡早起。饮食宜清淡,应以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大鱼大肉和油腻辛辣的食物要少吃,阳气上升,天气逐渐升温,如果此时还常吃油腻,或是易上火的食物,就会造成身体内外皆热,而  相似文献   

15.
高嵩 《饮食科学》2008,(3):66-67
祖国医学认为春气通于肝,天人相应,故春季养生重在养肝。春季食补宜多吃温补阳气的食物,葱、蒜、韭菜是益肝养阳的佳品。此外,还要注意补充微量元素硒,多吃富含硒的动植物,如海鱼、海虾、牛肉、鹌鹑蛋、芝麻、杏仁、枸杞子、豇豆、黄花莱等。  相似文献   

16.
常吃些坚果.使牙齿咀嚼坚食而得到锻炼.可起“齿宜常叩”之功;人在咀嚼坚果时.食物在口腔停留时间也会长一些.可促进唾液分泌.又收“津宜常咽”之效。再加上人体对坚果食品中营养物质的摄取,便可达到固齿.补益.健身的功效。  相似文献   

17.
春夏之交花红柳绿,自然界阳气升发,所以春季养生一定要顺应春令舒畅生发之气。从饮食上加以调适,春天新陈代谢旺盛,饮食宜甘而温,富含营养,以健脾扶阳为食养原则。忌过于酸涩,宜清淡可口,忌油腻生冷,尤不宜多进大辛大热之品,如参、茸、附子、烈酒等,以免助热生火。春天宜多吃含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特别是B族维生素)丰富的食品;特别是各种黄绿色蔬菜,  相似文献   

18.
《江西食品工业》2010,(1):60-60
尽管天气还没完全转暖,但立春后阳气升发.冰雪消融的趋势已经显现。按照中医学五脏与四季的对应关系,春季易使肝旺,因此从现在开始.护肝之战就要打响了。  相似文献   

19.
春季多风,且多种气候条件同在,是疾病的好发季节。好在我国先民,在长期的生活和医疗实践中,依照天人相应的思想,已经总结出很多衣、食、住、行的养生常识。就拿饮食来说,三春时节也应各有侧重。 早春 阴寒渐退,阳气上升,乍暖还寒。从“春夏养阳”的角度出发,要少吃黄瓜、冬瓜、茄子、绿豆芽等寒性食品,多吃些葱、姜、蒜、韭、芥等温性食品,以祛阴散寒使春阳上升。而且这些食物中所含的有效成分,还具  相似文献   

20.
“瓜果生冷宜少食,免致秋来成疟痢。”吃了生冷不洁食物,容易闹肠胃病,我们的先人,对此早有所知。《黄帝内经》说:“膏梁之变,足生大丁。”吃得太过油腻,变生痈疮疗,也不是闹着玩的。又说甜食、咸食、酸食、辣食、苦食吃得太偏了,往往弄出各自相应的毛病,也给五味偏嗜的朋友,敲响了警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