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道植物措施与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河流作为重要地理要素和生态廊道在区域生态系统中的主要生态功能,以及传统河道建设中存在的影响河道生态功能的问题。通过对近自然河道治理技术、植物措施应用研究成果的总结与分析,认为河道植物措施是一种积极的人为干扰,可以通过边缘效应、廊道效应对生物多样性产生正面影响。提出河道建设应充分考虑河道生态功能,在河道平面形态、横断面型式等方面适当考虑生物多样性对生境异质性的要求,恢复并维护健康稳定的河道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2.
应用植物措施建设生态河道的认识和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介绍了国内外应用植物措施建设生态河道的做法,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拟订了河道植物选择和应用植物措施建设生态河道的原则,提出了植物措施应用概念性规划方案,并结合浙江省的河道建设实际给出了应用植物措施建设生态河道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广东省近年来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各种开发建设项目的剧增与推进,水土流失问题亦日趋严重.水土流失是头号环境问题,如不及时有效对其进行治理,人们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等将受到巨大的影响.根据广东省实际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植被以及水土流失等特点,结合开发建设项目不同的性质以及不同部位防护措施的差异等,以优先考虑适合当地植物生长的物种并兼顾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布局为指导思想,阐述适合广东省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植物措施植物物种的选择与应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应用植物措施进行平原地区生态河道建设,对浙江省平原地区河道植物种类进行了调查。根据调查结果,筛选出95种植物作为浙江省平原地区生态河道建设的推荐物种。  相似文献   

5.
桐乡市河道生态植物选育及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河道的建设是保护河道生态环境重要内容,其中生态植物选育又是生态河道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以桐乡无量桥港为例,探讨了生态河道治理植物搭配三种模式,实践证明,均能满足生态河道建设要求。  相似文献   

6.
浅论植物措施在河道整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浙江省"万里清水河道"建设中植物措施应用现状的调研,分析适宜山区、半山区及平原河道护岸的植物品种,推荐在河道整治中作用显著的植物名录,提出在"万里清水河道"强化植物措施的对策,为推广生物护岸措施提供技术支撑,以推动全省各地更加深入有效地开展"万里清水河道"建设.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河道生态基流定量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广东省咸潮上溯、水污染严重及水库、水电站建设对下游河道生态环境的影响等问题,以满足河流最基本的稀释自净功能、维持河道稳定及生物多样性为目的,综合国内外现有多种生态流量计算方法,对广东省典型河道断面的生态基流进行了计算分析。通过分析不同的方法(Tennant法、月保证率法、7Q10法、最小月平均实测径流量法)的优劣与适用性条件以及不同保证率下的计算结果,提出可以75%保证率下河道生态基流为标准,建议广东省河道生态基流量控制在诸断面多年平均径流总量的10%~21%。  相似文献   

8.
河道植物是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态和生理生态对流域水文过程产生重要影响.形态对水文过程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阻流、导流和截流三个方面.生理生态方面,可以分为河道植物吸水、含水和蒸腾耗水等环节.在分析这些方面研究进展的基础上,认为需要对不同种类河道植物的水文效应机理进行试验研究,才能对不同植物群落在较大尺度上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有整体把握,并需要考虑河道自身形态特点.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试点河道建设中植物选择、筛选、群落模式构建优化以及植物措施应用效果等技术探讨分析,对沿海围垦河道生态建设应用植物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生态治理的新要求,为河道治理生态化、系统化指明了方向.我国的河道治理尤其是中小河道治理普遍存在拦蓄建筑物型式单一、景观、生态等方面考虑不足等问题,文章通过对不同型式的生态景观堰在银麦河生态治理中形成连续水面、防止沙土流失、保持生物多样性、打造人水和谐的景观结点等方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河道整治中的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协调的河道整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维护河流生态环境、使河道整治与河流生态需求相协调为目标,以分析河流形态与生态系统的关系为重点,研究滩、槽边界改变对河流生境产生的影响、传统河道整治对河床演变的干扰及对河流生物多样性的胁迫。探讨了基于生态协调的河道整治原则、整治理念、综合整治模式,提出现代河道整治规划应考虑河流系统的生态平衡需求,掌控对河道边界干扰的"适宜度",同时采用生态工程措施。两个典型治理案例表明,基于生态协调的河道整治理念与方法,采用透水生态型护坡、在河漫滩建设湿地保护区、在河道水陆交错带设置过渡缓冲区、沿河道两岸建立绿色廊道景观等措施,使治理河段的辛普森多样性指数、河流结构和功能评价值均有明显改善。新型生态工程材料具有良好的生态恢复能力、结构柔性及整体稳定性,是实现生态协调河道整治的重要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2.
河道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关系到生态环境和城市整体形象,由于城市建设和发展对河道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加强河道治理及生态护岸成为重要内容。文中叙述了河道治理及生态护岸工程的重要意义,并针对河道环境现存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提出合理化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存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生态护岸是河道治理的发展方向。优美的水环境和自然生态的滨水景观,是人们休闲、亲近自然的理想场所。在河道治理中,植物通过发达的根系来加固土体提高岸坡的稳定性,因此植物生态解决岸坡稳定、防洪抗冲、最终实现美化环境,合理的防护方式和适宜的植物种类选择是做好不同条件下生态护岸的关键内容之一。文章阐述了植物根系固土原理、岸坡植物生长条件、生态护岸的作用目的及植物在生态护岸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高学平  吕建璋  孙博闻  刘殷竹 《水利学报》2021,52(9):1024-1035,1046
植物广泛存在于滩地和河槽中,可有效改善水环境,但同时也增加了水流阻力。通常采用不同材料的棍状物或仿生植物模拟实际植物进行试验研究,将植物阻力附加于床面上与原床面阻力一起构成等效床面阻力,因模拟实际植物的不相似导致含植物河道等效床面阻力的研究不够完善。本文提出了对实际植物分区施加实际流速条件进行试验的思路,即按河道现场调研的植物密度布置,沿横向和垂向对河道横断面分区,对实际植物区域施加实际流速条件,试验研究分区水体中的植物阻力,最后换算得到表征等效床面阻力的等效床面糙率。以独流减河上游河道为对象,选用乔木、灌木和芦苇三种典型植物,考虑河道横断面不同分区的流速条件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当遭遇100年一遇洪水时,乔木种植区域的等效床面糙率为0.060~0.066,灌木种植区域的等效床面糙率为0.083~0.099,芦苇种植区域的等效床面糙率为0.698~0.989。研究成果可为防洪计算和水环境治理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结合现代社会生态发展的需求及广东省现状中小河流的生态护坡设计的理念与治理原则,以新丰县河道治理为例,对河道治理进行分析,提出整治方案,主要包括生态河道总体布置、河道堤型及断面设计、生态护岸设计以及景观亲水设施设计等内容。治理后在行洪及生态环境方面效果显著,可为广东省、市县生态河道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现代河道治理工程需重新审视人类对河道的干预,应坚持"遵重自然,人水和谐"的治水理念,维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以河流健康生命为前提,提倡用生态工程技术保护河岸,维持水域、陆域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湿地是位于水域和陆域的过渡性地带,河道整治是治理水域和陆域过渡性地带的工程措施。以洞头县状元岛河道水系治理工程为例,介绍了生态湿地在河道整治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植物相容型生态混凝土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植物相容型生态混凝土是一种具有一定强度,表面可种植绿色植物,既能保持水土、加固堤岸,又能净化水质及维持生物多样性的混凝土及其制品.实践表明,其在满足河道行洪、排涝要求的同时,可改善河道的生态环境,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8.
以大伙房水库水源区河道生态治理工程为例,对治理前后的河道水面线利用HEC-RAC分析系统和相关计算公式进行分析,对河道治理效果采用不同洪水标准下的糙率系数及水位变化进行评价。研究表明:相对于河道治理前,治理后的水面线变化随河底纵坡的改变趋于平缓,且在不同断面间水流流速的变化较为平稳;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综合采取河岸绿化、湿地修复、生态护岸、护堤坝设置及河道清淤泥等措施具有较好的生态治理效益,能够消除或防治河道两岸受10a一遇洪水的威胁;根据水面线计算结果提出了滨水植物的配置方案及其选择方法,可为河道治理方案的优选决策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城市河道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干扰,河流生态系统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以小清河(丰台房山区界段)为研究对象,在保障行洪安全的前提下,通过疏浚清洁河道、修整河床滩地、建设植物护坡、修建生态跌水坝、建设生态过滤带,以及设置人工水草等综合措施的生态治理模式,提高河流自净能力,改善水体水质,丰富生物多样性,修复河流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20.
海宁的河道建设经历了被动接受自然、引入先进治水技术与理念、到主动融入自然的转变。通过研究河道、航道、植物相互关系,来探索经济发达平原地区如何依托河道,在保证岸坡稳定、防洪安全的前提下,有利于恢复生物栖息地多样性,确保不断改善水质及河道生态景观效果的可持续生态治河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