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6,(5)
自村民自治制度实施以来,它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以及我国基层民主化进程,但在现实实践中却面临许多困境。认真分析当前的困境,探求治理对策,对于村民自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10):119-120
基层社会是社会治理的关键支撑,基层社会治理是整个社会治理的核心。作为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成功典范,"枫桥经验"值得在新时期丰富发展、广泛借鉴。结合"枫桥经验"的启示,探讨了强化村民自治在新时期乡村治理中的意义,提出了完善村民自治规则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颁布,标志着以村民为主体、以村民自治为主要内容的我国基层乡村政治体制创新将进入实质性阶段,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一、以村民自治为主要内容的体制创新实质上意味着一种社会民主的发展,但又包含着向公共政治层面民主发展的重要因素。 民主的发展包含含着几个不同的层次,诸如政洽民主、经济民主和社会民主等,其中核心是政治民主的发展。更确切地说,以村民自治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民主,应当划入到社会民主一层次。民主对于社会主义,须臾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宪法》明确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也明确了村庄和城镇的行政管理是两个不同的范畴.而我国现行的村庄规划编制体系仅仅是城市规划编制管理体系的简单复制,对于村民自治的法理现实不够重视.通过对四川省宝兴县曹家村灾后重建实践经验的总结,提出要以“村民自治”为法理依据,着重关注行政权和自治权之间的关系、国家法规和村民自治章程之间的关系、成文法和不成文法之间的关系、以及基层政府和村委会之间的关系,以建造传统为基础,因地制宜地制定传统村庄规划的编制、实施、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12)
村民自治作为农村基层民主的重要实践形式,在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实现村民民主权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而实现全社会和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村民自治的深入发展,我国村民自治建设出现了重大困局,乡镇政府与村委会关系不顺、村党委与村委会关系不和谐、村民公共参与不足、农村社会组织化程度不高、农村人口流动性加剧、村社精英与村民间矛盾萌发等制约性因素凸显,阻碍了村民自治的良性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困局产生的缘由,探究解决困局的对策,从而更好的促进村民自治这一基层民主制度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翁一峰  鲁晓军 《城市规划》2012,36(10):63-67
指出能否促进"村民环境自治"是判断村庄整治成功与否的核心标准之一,并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角度对促进村民自治的动力机制进行分析,指出"明晰村民责任包干区"、"村民全过程参与"和"经济实用的环境设计"是促进"村民环境自治"的三个重要手段。从基于村民需求导向的现状调研、开展经济实用的村庄环境设计、划定权责清晰的管理范围边界以及强化村庄整治的村民参与四个方面对村庄整治规划方法进行介绍,指出村庄整治的意义不仅是物质环境改善,更应视作促进乡风文明、提高村民自治能力、引导村庄永续发展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10)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长期持久的工程,而村民自治是我国法制建设的重要模块。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修订颁布的《宪法》中便提出村民委员会需自治,用村规民约作为软法来约束当地群众的言行,这种形式一种沿用至今,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不断加快,软法之治也许创新并进行有效监督,以维系村民自治能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2)
本文通过对以巴纳德和西蒙为代表的两大现代组织理论的阐述,尝试将其运用到指导我国村民委员会的具体实践当中,并分析了村民自治模式三重角色冲突,提出了现代组织理论视角下的村民自治的一些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9.
陆学 《规划师》2019,35(12)
文章从规划模式视角出发,深入探讨了乡村规划落地难的原因,认为不同规划模式对不同空间治理模式的适用性和有效性是不一样的,大力创新适应村民自治的乡村规划模式是解决我国乡村规划落地难问题的重要出路。基于此,文章初步构建了适应村民自治的乡村规划模式,首次提出了"三分体验、五分沟通、两分技术"的乡村规划理念,探索了主题式调研方法和"体验—沟通—项目—管治"动态互动的工作程序,设计了"面向使用"的成果形式。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24)
本文主要从村民自治入手探讨了当前的百姓环境保护权相关问题,首先,对村民自治与环境保护权进行了概述,其次,从三个方面对村民自治组织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权利进行了论述,最后,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应充分利用民族自治地方的立法权限,提升地方环境保护方面的应对能力的建议。期望本文的课题研究可以相关学者及业内人士提供积极有益的帮助和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