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12)
对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言,公民对法律体系的遵守是一项重要的标准,而公民遵守法律体系取决于公民的守法道德水平。基于此,本文先是分析了守法道德实际价值,其次提出了守法道德的形成途径。只有有针对性的培养公民守法道德,才能提高公民守法道德水平,让法治社会建设更进一步。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4)
大学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社会治理法治化的潜在中坚力量,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将成为法治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其大学期间法律素养的培育,直接关系着其未来参与法治建设与社会治理的能力。就法治社会所要求的公民人格而言,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核心观念包括主体性意识和守法精神,前者旨在强调大学生作为法治建设主力军应具有的主人翁精神和权利意识,后者旨在强调其责任担当意识。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31):19-21
全民守法是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律要发挥作用,需要全社会信仰法律。"就当前我国全民守法现状而言,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公民的学法信法意识比较淡薄;知法明权意识比较缺乏;用法维权意识不足;依法尽责意识不够。因此,推进全民守法,需要坚持党员和领导干部带头守法,加强全民普法力度,建立违法惩戒制度和守法奖励制度,健全全民守法的考核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12)
建设法治国家,必然要求公民法治观念、法治精神的培养与塑造。近年来,部分初中生道德与法治意识淡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不高。而义务教育阶段是青少年道德与法治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本文通过明确教学目标、改变教学方式,利用现代技术等手段改革《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教学,以期进一步提高初中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8)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对学生法治意识进行培育,有利于依法治国目标的实现,促进法治社会的建设,促使学生的健康成长,让学生拥有法治意识这一道德与法治学科必备的核心素养,懂得遵法守法。详细阐述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的可行性途径,不断发展学生法治思维。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8,(1)
公民教育符合当前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同时可以有效地适应我国的教育改革与社会转型需求,从而实现和谐社会的构建。道德与法治主要包含思想、法律、道德、权利以及责任等方面。基于此,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中公民教育实践进行分析研究,以相关工作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9)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加大全民普法力度,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从"一五"普法到"七五"普法,公民学法、守法、用法、敬法的意识能力显著提高。但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乡二元结构、意识观念等多重因素影响,农村普法宣传工作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仍需要加大普法力度。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30)
道德与法治学科有利于推动学生道德素养、健康心理、法律思想以及公民意识的不断提高,教师选择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融合课本内容和现实生活,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文章首先介绍了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案例教学法的作用,其次分析了实行案例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再次详细阐述了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使用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9.
北京、武汉、广州数所高校的相关调查文献显示:我国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和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但存在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脱节的现象。部分大学生的公民主体意识处于非自觉状态,存在着国家意识不强、政治热情不高和法治意识较为淡薄等问题。提出应致力结合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力量,共同营造利于大学生公民素质发展的健康环境。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12)
"法治中国"建设的国家战略对青年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法治教育的教学定位应为"法治素质教育",具有文化教育、信念教育和理性教育的基本属性,以培养高素质的"法治公民"为导向。"三步立体式"教学法依偱"法条—法理—价值"的逻辑次序,注重法治论坛,经典研读,法治体验的全景、立体式呈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潜能,强化学生的法治意识和公民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