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7,(5)
新修订的《行政诉讼法》于2015年5月1日出台,增加了第三条第三款规定,即: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但是,在实践此制度又有很大的空白,相关法条规定缺少,因此本文希望通过对此制度的探讨,能对行政争议的实质性解决带来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23)
公司为他人担保会产生多种法律关系,一旦公司发生"滥保"的情形,会对多方利害相关人产生损害。《公司法》第16条虽然就如何对外担保作出了程序规定,但并未对违反该规定的行为作出效力性评价。本文旨在通过探究《公司法》第16条的原始立法目的,辨明第16条之性质,借以明确违反该规范的法律后果。  相似文献   

3.
卞文斌 《城建监察》2005,(11):28-29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以下简称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第二款规定:“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据此,人民法院审理此类行政案件,通常将复议机关拒之门外。然而,笔认为:复议机关虽然不是被告,但同提起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具有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可以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  相似文献   

4.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六百九十三号现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实施条例》,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李克强2017年12月25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以下简称环境保护税法),制定本条例。第二条环境保护税法所附《环境保护税税目税额表》所称其他固体废物的具体范围,依照环境保护税法第六条第二款规定的程序确定。第三条环境保护税法第五条第一款、第十二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的城乡污水集中处理场所,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生活污水处理服务的场所,不包  相似文献   

5.
问答     
问 如果当事人对公安消防机构作出的火灾原因和火灾事故责任认定不服,可以采取何种救济途径?其能否提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答 这个问题在理论上存在着很大争议,并且由来已久。这里有必要把这个问题的缘由进行一下梳理。对消防行政执法行为进行规范性调整的法律文件可以追溯到198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该《条例》第26条规定了各级消防监督机构有“组织调查火灾原因”的职权。1987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实施细则》对此问题作出了较为详细具体的规定,该《细则》第56条规定:“消防监督机构应当组织查明起火原因,作出技术鉴定。火灾原因查明后,应该根据事故的性质、情节和后果,依法对有关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由于当时我国的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复议条例还未颁布,因而对于火灾原因和火灾事故责任认定能否提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在上述两个法律文件中还没有涉及。1989年和1990年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复议条例的相继出台,使有关火灾原因和火灾事故责任认定能否提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问题浮出水面。公安部1991年颁布的《消防监督程序规定》第36条明确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如果对公安消防监督机构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可以...  相似文献   

6.
动用明火施工作业,或者在具有火灾危险性的区域施工作业的,必须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这是防火安全管理法规作出的明确规定。1998年9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对此就有严格规定。比如《消防法》第十四条第五款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置消防设施和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并定期组织检查维修,确保消防设施和器材完好、有效”。《消防法》第十八条规定:“禁止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使  相似文献   

7.
《城建监察》2005,(12):26-27
一、如何分析和认定行政处罚显失公正?答:《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规定:“行政处罚显失公正的,可以判决变更。”  相似文献   

8.
主动修改是在审查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审查员和代理人对于规定了修改方式的专利法实施细则第51条第3款的理解和把握也不尽相同。本文结合一个具体案例,从程序和实体方面对专利法实施细则第51条第3款的操作方式进行了一些浅见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行政处罚法》第31条规定:“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这就是《行政处罚法》规定的行政处罚决定成立前置条件中的告知程序,其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13)
我国新《公司法》第72条第2款和第3款对股东优先购买权行使的条件进行了规定。立法以及司法解释中缺乏对于损害优先购买权合同的效力、"同等条件"等核心要素很不清晰,制度设计的不足衍生出了股权转让交易中一系列负面问题。通过对《公司法司法解释(四)》关于股东优先购买权的规定内容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分析其规定存在的不足,提出具体的解决对策,为我国股东优先购买权制度以及公司制度的完善提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