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33)
相对不起诉是当今世界各国刑事诉讼实践中都普遍适用的一种司法制度。它是在起诉便宜主义和宽严相济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充分体现了刑事司法追求诉讼效益的价值目标。从目前来看,我国的相对不起诉制度在适用上,由于立法的缺陷以及繁琐程序的限制,存有较大困难,可以从立法条件,适用范围和程序简化等方面入手,完善相对不起诉制度,以达到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6,(25)
不起诉裁量权是检察机关所享有的一项重要的权力,检察机关的这项权力影响着犯罪嫌疑人的命运,也影响着刑事诉讼程序的进行,本文通过对不起诉裁量权的内涵进行阐述,概括目前我国检察机关不起诉裁量权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一些完善的意见,以期在实践中使得检察机关的不起诉裁量权得以更好地运用。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6,(16):126-128
治理未成年人犯罪是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重要的一环,修改后刑事诉讼法建立了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并规定由人民检察院对被附条件不起诉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进行监督考察。本文首先介绍了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监督考察工作的法律规定,阐述了由检察机关负责监督考察工作的意义和优势。但在司法实践中,检察机关开展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监督考察工作存在监管流于形式等问题,究其原因在于该制度规定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因此,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监督考察机制亟待完善,应借鉴社区矫正的制度设计,确定完整的工作程序和流程,统一各地做法,增强可操作性和规范性。同时,要完善相关工作机制,加强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检察工作队伍建设,提高检察官执法能力。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27)
相对不起诉制度是我国刑事诉讼法诸多制度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在2012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当中,对相对不起诉制度内涵做了进一步概括。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司法实践的不断深入,其运行过程当中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全文,对目前我国相对不起诉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阐释;同时,对于如何更好的提升我国相对不起诉制度提出自己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3)
我国新颁布的2012年《刑事诉讼法》关于不起诉制度的规定,主要是依据案件的事实和证件,把不起诉的种类分为法定种类的不起诉,酌定不起诉以及证据不足不起诉制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存疑不起诉制度。证据不足不起诉制度是从"疑罪从无"价值理念到"无罪推定"价值理念转换过程中在刑事诉讼法中的具体体现。因而我们要重视并完善证据不足不起诉制度。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1,(1):82-86
刑事诉讼管辖制度是刑事诉讼活动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能够优化司法资源配置、确保诉讼程序合法正当。当前我国配套的刑事诉讼管辖权异议制度尚未形成,制约了刑事诉讼管辖制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一些发达国家的刑事诉讼管辖权异议制度相对完善,其中以英美法系国家和大陆法系国家为两大流派。美国、日本分别是这两大法系国家的代表,两者虽然在刑事诉讼管辖权异议问题的处理方式上存在不同,但其设立管辖权异议制度的初衷则是相同的。我国可以在刑事诉讼法律体系基本框架内,结合司法实践,有选择性地借鉴域外刑事诉讼管辖权异议制度,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刑事诉讼管辖权异议制度,实现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8,(1)
在不起诉制度的范畴中,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主要适用于可能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的犯罪嫌疑人。这种制度在我国的实行不仅符合司法规律,而且具有可行性和现实性。本文将从两个立场观察点进行探讨该制度的必要性:刑罚目的立场观察——谦抑主义;实施刑事政策的立场观察——宽严相济。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7,(8)
刑事诉讼指定管辖制度是刑事诉讼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刑事诉讼指定管辖制度司法时间相对较短,并且指定管辖制度的理论基础也相对薄弱。在司法实践和司法解释方面关于刑事诉讼指定管辖制度的内容少有涉及,立法方面关于指定管辖的适用情形也过于笼统,因此对于刑事诉讼指定管辖制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刑事诉讼指定管辖制度的相关概述,其次,讲述了刑事指定管辖制度存在的问题,再次,针对刑事诉讼指定管辖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并对文章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25)
检察机关作为我国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从其设置之初就承担着维护公共利益的职责,其参与民事公益诉讼应是其公诉权进入民事领域的自然延伸,两高发布的关于公益诉讼的最新的司法解释中明确地说明了检察机关在提起和参与民事公益诉讼的法律身份是"公益诉讼起诉人",并在法律框架内就权利和义务、诉前程序、起诉条件、等作出专门规定,但检察机关参与民事公益诉讼的些许地方还是可以再完善,从而使检察机关对被侵犯的公共利益进行更好地维护与修复。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7,(36):65-66
刑事诉讼中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其目的在于优化配置司法资源、提高诉讼效率,修复社会关系。自速裁程序试点后又推进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取得明显成效,本文将对刑事诉讼工作中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