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17)
个人数据是指所有能够标记识别独立个人情况的数据性资料。个人数据权力是网络空间内个人隐私权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凡是非法搜集、使用或者泄露他人的个人数据的行为等都是对网络空间个人数据隐私权侵犯的表现形式。我国必须加强立法以强化个人数据权利保护,以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20)
近年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同时也带来诸多问题,其中对个人数据安全的保护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学界对于数据权利的属性存在新型人格权说、知识产权说、商业秘密说和数据财产权说等不同学说。具体而言,当前数据权利归属不明存在与公权力存在冲突、涉及不正当竞争、损害公民数据权利等问题,文章通过指出数据权利归属不明可能导致的法律问题,以期引起学界和实务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0,(1)
大数据时代,开放政府数据成为各国贯彻数据战略、行政改革的重大举措。通过分析当前我国政府数据开放的政策框架、相关立法情况,明晰我国在政府数据开放规则构建中存在对数据开放认识不足、所涉及的立法与配套政策衔接度不够、细节标准不一等问题。提出深化政府数据开放的认识,借鉴国外成熟制度经验,加快完善数据开放的相关规则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26)
在人工智能广泛运用的大时代背景下,个人数据被滥用导致了一系列社会、道德、法律问题,个人数据权利的保护需要得到重视,本文研究以公平信息实践理论作为出发点,从人格权属性、财产权属性和国家主权属性三个方面对数据权利进行了归纳分析,并结合现有法律法规,针对数据权利保护问题,对数据控制者的义务与责任做出了合理设想。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2)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在各个领域都开启了一场革命,让所有行业都逃不过互联网思维和大数据时代背景。征信业与大数据天然契合,在我国征信业进入快速发展期时,抓住大数据的时代契机乘势而上,将会实现我国征信业发展的大跨越。但面对越来越大的海量数据资源,大数据不仅是征信业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也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我国征信业发展应基于大数据时代特征从技术和业务模式、监管和保障机制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3)
大数据是未来信息技术发展的新趋势,不仅强调数据之大,更重视数据的挖掘和利用。美国已经制定出比较完善的大数据政策和战略,并在私营部门和公共部门得到了应用,取得了一定成效。纵观我国国内,广东已经出台了大数据发展的相关政策,但在国内仍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和缺陷。通过对美国大数据现状的分析,对比中美两国的差异,从而学习美国经验,为我国大数据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10)
大数据能够为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我国政府应该通过树立大数据观念、制定大数据规范、深化大数据应用、完善大数据技术,以挖掘和发挥大数据技术价值,不断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16):108-109
在我国大数据发展战略的推动下,大数据交易发展迅猛,但由于法律制度缺失,大数据交易仍存在多种安全风险。维护大数据交易安全,必须构建明确完善的标准体系和公正客观的评估机构,加之以必要的法律监管措施。基于此,本文将从法律监管的原则、模式、内容等方面为切入点,以交易安全为首要目标,行政机关、交易平台和交易主体权责一致、多方合作,在数据质量、数据内容、数据流通等环节着力监管,以期消除大数据交易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0,(8)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社会方方面面的影响都是极其深远的,这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不可逆的潮流,必须尽可能地去顺应它,并使之成为助推社会发展的动力。在经济法领域,大数据技术给经济法的保护与合作带来了新的研究与完善方向,也对经济法立法的完善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为了使我国经济法能够顺应大数据时代要求,并促进我国法律体系不断建设完善,就需要我们结合时代形势找准经济法与时代间的差距,积极吸收借鉴相关规定要求,探索属于我们自己的经济法完善升级路径。本文立足于大数据时代背景,分析大数据时代对经济法提出的要求以及当前我国经济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尝试提出我国经济法的完善升级路径。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35)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消除网络数字痕迹,实现大数据时代的人格自由,系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被遗忘权作为大数据时代的一项新兴权利,区别于隐私权与个人信息权,有其独立的特性。现阶段我国对被遗忘权的研究应当加强法律体系的构建,强化保障措施的强执力,并结合我国实际,积极探索被遗忘权的本土化构建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