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文化内核浅议中西建筑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文化内核的角度分析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进而阐明了中西方建筑文化的不同,以便我们对中国的传统建筑和西方的建筑体系有一个辨证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1,(8)
在一个民族中,文化是其不断发展的血脉,也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中学思想道德教育中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是其主要阵地,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合理融入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与弘扬的客观需求,还可以使道德与法治教学更加丰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过程中,要想在新形势下将优秀传统文化充分融入,就需要教师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与关注,在思想道德教育中全方位融入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充分发挥出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为学生创设更好的文化教育情境。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12)
在高中美术教学模块中,书法、美术鉴赏、工艺等内容无不渗透着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精髓,因此,要积极发挥美术教学在弘扬传统文化中的主阵地作用,在美术课程设置上应该重视中国传统艺术的学习及训练,把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渗透和贯穿到美术课堂教学中去,让学生在美术课中、在与传统文化亲密接触中激起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31)
中华传统文化,是五千年积累的财富,是五千年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内涵,一直以来,传统文化的学习,都是与语文学科联系在一起的,随着教育的深化改革,更加重视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发现了传统文化对其教育的价值,所以提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应用,本文就对其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优秀传统文化使道德与法治教育取之不尽的源泉。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1)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根基,也是中国文明成果的创造力,因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国公民的使命。当前在西方文化侵入我国,并为青年人所接受,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逐步认识到西方文化对中国青少年的影响,然后引导青少年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有效结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积极向小学生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因此,主要结合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现状,然后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6.
匠师文化及中西建筑文化心理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忠 《华中建筑》2005,23(1):25-27
在考察中国传统建筑创作主体的基础上,提出“匠师文化”这一范畴,分析匠师文化的三大阶段(类型)和基本精神特质,比较了中西建筑文化心理,认为中国新建筑文化的创造关键在于在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西方的建筑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3)
民间玩具是我国文化产物的一部分,是一种民间艺术。中国民间玩具在制造发展过程中,积极吸收并借鉴了中国美术、中国手工艺等的精髓,玩具中还蕴含着中国的民间文化习俗和传统思想,从中国民间玩具中就能看到中国的民间文化。我们应该对中国民间玩具予以重视,分析中国民间玩具文化的发展,为我国的艺术设计提供灵感。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24):119-120
中国的传统政治文化强调集权主义,压制个人意志和自由,同时又强调以德治国。自近代以来,受西方侵略的同时又受到西方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既出现了反抗压迫的意识,传统政治文化同西方政治文化也出现了强烈的碰撞。如何整合与创新政治文化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3):88-90
由于长期的历史文化的原因,跨文化传播的理论话语体系一直掌握在西方文化传播机构和文化学者的一边。同时,一些中国的跨文化传播学者也跟随在西方的理论话语中亦步亦趋。他们在学科视野和文化定型的局限下,始终在传统文化的范畴中探讨和传播中国文化,造成了当代中国文化形象在西方和世界的曲解和误读。因此,我们应在跨文化传播中对中国文化内容进行现代置换,立足于展示中国现代性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向世界传播真正代表当代中国文化的现实形象和具有当代中国代表性的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10.
谈如何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吸取精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是将传统的精神与西方的理念、技术进行融合,对于传统的继承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形似一种是神似,我认为神似是应该要提倡的,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不是继承它表象的东西,不是雕梁画栋,而是把传统的精神,天人合一,对人、自然、建筑的和谐这样一种理念的东西,通过你的空间,通过你对材料的选择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