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20,(8)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法治体系建设要求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必须规范化、严格化。而行政诉讼案件无疑是行政机关执法过程的小缩影。本案从行政诉讼案件出发,观察行政执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由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8,(3)
中国的《行政诉讼法》颁行25年后,在2014年做了重大的修改。这次修改对行政诉讼立案难、判决难和执行难做了比较有力的回应。新《行政诉讼法》实施后,一审行政诉讼案件出现了受案数大幅上升、原告胜诉率同时上升的局面。行政诉讼解决纠纷的功能有明显改进,对于行政复议和信访机制的改革也有所推动。总体来说,《行政诉讼法》的修改取得了立法者所预期的效果,中国行政诉讼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一个时期。另外,这次修法所设定的目标是相当低微的。它重在化解纠纷、救济权利,而非拓展法院监督行政、维护法治的功能。对规范性文件的起诉、对公益诉讼的吸纳、对法规的审查都回避了。而制约行政诉讼的最大问题,即充分保障行政审判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这次《行政诉讼法》修改也未能解决,而有待于司法改革和政治改革的推进。因此,困扰行政诉讼的深层次问题依然存在,行政审判将依然步履艰难。《行政诉讼法》的修改反映出这个时代推进法治的努力,但也折射了中国法治进程的阶段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7)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我国法学研究以及法治实践中,深刻的变革中主要建立行政审判制度。对于行政诉讼制度在当前改革开放中逐渐实现创新发展要求,而且在改革开放以来,行政诉讼制度也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创新发展之路。这也标志着改革开放为我国的行政审判工作的良好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为深化改革开放奠定了有利的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7,(5)
新修订的《行政诉讼法》针对“立案难”对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进行了扩大。用“行政行为”取代“具体行政行为”并且规定对一定范围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可请求附带审查。随着范围逐渐扩大,我们要思考的问题便是行政行为司法审查强度问题。也即当案件进入了行政诉讼法过程中,人民法院对行政行为的审查如何进行,对行政行为审查程度的界限是什么?是实行全面的法律问题审查和事实问题审查抑或是区分二者审查强度。作者认为应该区分二者的审查强度,这不仅是法治发展的需要,也有利于在行政诉讼中协调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关系使二者充分发挥其功能。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6)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这表明依法行政在新时代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行政诉讼视角下分析了当前依法行政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途径,试图使行政机关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实现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11)
证据存在于行政执法活动中,是行政行为合法的依据,也存在于行政诉讼活动中,对诉讼结果有着重要影响。前者称之为行政证据,后者则是行政诉讼证据。从文义上看,二者含义近似,但实际存在本质区别。本文通过厘清行政证据与行政诉讼证据,明确行政证据在行政诉讼中的效力。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8,(8)
在我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原则上是不被允许的,调解主要适用于民事诉讼程序中。新行政诉讼法虽然对旧的行政诉讼法适用调解的范围有所扩大,但是适用范围还是不能适应我国现实的案件纷繁复杂的情况。现实的行政诉讼案件中存在大量以协调方式结案的情况,被法官和当事人默认的一种调解,但是这种调解并不受法律保护,容易造成以权压法,强迫行政相对人协调,不利于维护法治秩序。因此,行政诉讼调解问题成为目前必须研究和完善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8,(1)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都是解决行政争议的有效机制。本文首先阐述了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定义与特征,其次分析了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共同点,最后又分析了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区别。  相似文献   

9.
宿辉  周楠 《建筑经济》2016,(6):34-37
新修订的行政诉讼法将行政协议争议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但在制度层面和实践层面造成双重困境。以政府特许经营协议为样本,结合我国目前积极推进的PPP模式,分析其通过行政诉讼救济途径存在困难的原因,指出在行政契约当事人对于行政主体优益权达成合意内化合同条款的基础上,采用行政诉讼方式进行救济是不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城建监察》2005,(6):21-22
一、行政机关在行政诉讼中处于怎样的法律地位? 答:在行政诉讼中,被诉行政机关处于被告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