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5,(3)
近几年,我国涉烟非法经营罪的案件正在逐年上升,但是在烟草运营的司法认定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共识,特别是在涉烟非法经营罪未遂的认定上。本文通过一个案例提出涉烟非法经营罪的问题所在,提出在该犯罪形态认定上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8,(8)
未成年人犯罪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在我国,司法实务部门往往注重对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预防和矫正,忽视对涉罪未成年人犯罪心理的矫治。针对我国刑事司法现状,本文围绕涉罪未成年人犯罪心理矫治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31):161-162
目前因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对于非法持有毒品罪中"情节严重"其他具体情形并没有详细规定,司法实践中检法两院对于"情节严重"认定的标准也不尽相同。笔者建议,应当综合考虑非法持有毒品的数量、涉毒前科劣迹以及其他犯罪情节来认定是否"情节严重";对于非法持有毒品罪和窝藏罪的区别,在司法实践中,也存在认定标准不统一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16):144-145
本文将从单位行贿罪在司法实践中突出的争议点着手,分四部分展开讨论:第一,关于本罪的客体认定;第二,关于本罪的行为认定;第三,关于本罪的主体认定;第四,关于本罪的刑罚配置的缺陷及完善。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7,(7):203-204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是近年司法实践中的热门罪名,二者因犯罪金额巨大、涉及人数众多、社会影响面广等特点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实践中,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的争论颇多。本文以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为切入点,从两罪的主观方面入手进行深入辨析,以期为司法实务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26)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考试的类型及数量日益增多,考试作弊行为愈演愈烈,不仅侵犯了其他考生的公平竞争权益,还损害了国家考试的公信力。虽有相关考试主管部门制定了规定及办法等规范性文件来惩治考试作弊行为,但由于多是考纪、行政处分等行政方面的处罚,处罚力度轻,对考试作弊行为无法形成严厉打击威慑。刑法修正案(九)新增对组织考试作弊行为予以刑法规制,虽然从法律应然层面解决了法律依据问题,但在司法适用层面还需要进一步明晰。本文旨在通过对组织考试作弊罪的概念、考试作弊行为的司法认定、犯罪形态的认定以及犯罪罪数的认定等方面,来探讨其适用中的问题,以期在司法实践中对规制组织考试作弊罪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0,(4)
我国宪法赋予公民住宅不受非法侵犯的权利,并且在刑法立法中规定了非法侵入住宅罪,对侵犯他人住宅权利构成犯罪的予以刑罚惩处,为公民的住宅权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公民因自身经济条件和需求等方面的不同决定了住宅的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但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民并不因其住宅豪华或简陋而遭致刑事司法不平等的对待。住宅不仅是公民居住的地方,同时承载着公民接待亲朋好友以及陌生人造访的功能。司法实践中,对他人住宅、非法侵入的认定还存在认识上的分歧,而且,非法侵入他人住宅行为还涉及到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7,(36)
赌博作为一种社会中的不良现象,古往今来都广受社会各个阶层的关注。对于赌博来说,其主要涉及到了社会学、法律学等多个领域和刑事司法条例,虽然我国对赌博行为一直进行研究和抓捕,但赌博行为却屡禁不止,因此,本文重点针对开设赌场罪的司法适用释疑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24)
在刑事司法实践中,之所以存在较多的行政违法行为,其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对行政违法行为进行独立判断,也没有做出实质的解释,更没有对其进行正确的指引。法院、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该以预防犯罪的理念、刑法的补充性和刑法的自由保障理念作为指引,保障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利用刑法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利用刑罚来预防犯罪。在刑事犯罪中,刑事司法应该对其进行实质解释,同时进行实质判断,更不能站在利益的角度而有损刑法的权威性,刑法也不是保护公法益的法益。行政机关根据行政法规定的内容对案件进行处理,并判定是否具有犯罪行为;刑事司法机关根据刑法的规定,对案件进行独立判断,并做出独立的判定,且判定结果不能根据刑事责任认定的根据与结论,还不能根据行政责任的结论,必须要是刑事司法人员的独立结论。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22)
高利贷行为是否应该入罪,又应该以何罪名入罪,根据目前我国司法和刑法的解释,根据形式层面的刑事、行政;实质层面的公平,效率价值等多方面进行寻求判断,高利贷行为是否具备入罪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