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Planning》2014,(4)
农村房屋抵押权实现的法律障碍在于:当前的法学理论与实践不当地将"地随房走,房随地走"(即"房地一致")原则适用于农村房屋抵押实现场合。依现行法,房地一致原则有其固定的适用范围,而且在禁止宅基地抵押的现有规定下,坚持该原则会导致禁止农村房屋抵押的错误结论。因此,只有真正贯彻农村房屋与宅基地处分的分离原则,房屋抵押权实现所致房屋所有权的移转才不会导致宅基地使用权的移转。但此时我国法律需引入推定租赁合同制度来解决房屋新所有人对宅基地的权利基础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关于租赁权的性质,目前有三种学说:债权说、债权物权化说和物权说。在目前我国的立法体系中,租赁关系被纳入《合同法》的范畴进行规制。但是,房屋租赁关系具有物权和债权双重法律属性:房屋租赁契约生效后,基于该租赁契约,当事人间产生了契约之债的法律关系,承租人获得请求交付房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17):116-117
随着经济市场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在当前的商业化建设中,对商铺的租赁工作展开十分重要。同时对商铺租赁权的质押是司法实践工作实施的关键保证,具有极强的担保效力。在商铺租赁权的展开中,能够对中小企业在融资中所受到的困扰有效解决,因此在中小企业的发展与建设中,该权制的应用十分广泛。但在实际运用中发现,其中有较多问题的存在,造成商铺租赁权在质押中难以实现更好的应用效果,为此本文对商铺租赁权质押法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式,促进质押工作的更好开展。  相似文献   

4.
美丽乡村建设中各主体之间存在利益关系,自上而下的村庄规划建设模式下出现利益失衡问题。提出构建一个多元主体参与的美丽乡村有机更新模式,作为平衡多方利益的方法;阐述多元主体的含义和结构关系,构建多元主体在规划编制阶段和实施阶段的参与机制,并以浙江省乐清市下山头村为例,阐明多元主体参与下美丽乡村有机更新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刘庆珍 《山西建筑》2010,36(24):242-243
根据房地产的现实性、稳定性、保值性、安全性,阐述了房地产抵押权标的物的范围问题,重点就房地产抵押中的几个法律问题作了探讨,从而促进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稳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城市土地租赁日渐成为我国重要的土地有偿使用方式,然而对其研究却较为淡薄。文中明确界定了城市土地租赁的内涵,使其区分于极易混淆的土地使用权租赁,并指出了其现实适用范围和形式。明晰了城市土地租赁中的权利构造,着重探明了租赁权的权利体系。分析了地租的量化原则、量化标准与具体的计量方式,力图为城市土地租赁提供具有实用价值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0,(6)
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制度确立以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为"执行难"的司法现象减轻了一些负担。但经过多年的司法实践也凸显出许多问题,如异议事由规定的模糊,各地法院理解与适用不一,造成司法局面的混乱。本文选取了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方面的三个案例,通过对案例中法院裁判观点及裁判结论的对比,整理相关的争议焦点问题。对案外人提起异议之诉的事由、案外人租赁权在法院查封情形下的适用以及租赁权与抵押权冲突问题等方面进行研究,并结合有关学者的观点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16)
本论文主要结合"阿波罗"案件,来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出资人存在的内部法律风险,主要是行使显名请求权的风险;瑕疵出资的责任风险;股东派生诉讼的风险和公司人格否认时的风险。存在的外部风险主要是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的风险和其他股东享有股权转让的优先受让权的风险。针对风险,我认为,应当分别从实际出资人和立法的角度去最大限度的规范这样的行为,合理平衡实际出资人和其他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7,(13)
农业保险法律关系是指农业保险法律制度在构建、规范和调整农业保险社会关系的过程所形成的国家和其他农业保险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力—责任"关系,以及其他农业保险法律关系主体彼此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研究农业保险法律关系是研究农业保险法律问题的基础。农业保险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在农业保险法律关系中拥有权利和权力,承担义务和责任的当事人,包括保险人、投保人、被保险人、国家和其他主体。农业保险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各主体在农业保险活动中的行为,是各主体之间权利—义务或者权利—责任关系的中介,是农业保险法律关系产生和存在的前提。农业保险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农业保险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或者权力—义务关系。农业保险法律关系的产生,以农业保险合同生效为标志。农业保险合同当事人在合同有效期内对合同条款的变更,是农业保险法律关系的变更的原因。农业保险合同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的消灭引致农业保险法律关系的终止。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融资租赁这种业务模式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作用和地位逐渐凸显,担保公司作为第三方逐渐介入到融资租赁的债务管理过程,与承租人、融资租赁方、经销商之间产生了各种利益联系。担保公司站在第三方的角度,如何明确法律关系?二手设备回购以后变现途径和渠道有哪些?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城乡规划变更面临诸多问题,涉及土地价值、性质以及相关利益关系的重新分配,从而引发相关利益群体不同程度的利益"受损"或"受益"。基于公共利益本位,探讨规划变更实现的关键性问题,提出在规划变更过程中,利益相关人的参与有利于对规划行政主体进行监督与约束,从而实现行政权与公民权的"平衡";行政主体对"受损"的个人利益进行合理补偿,以实现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平衡",为我国城乡规划变更得以顺利实现提供可行思路。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9,(15)
劳动关系双方间的利益与矛盾需要协调。而我国的劳动法律就一直在强调对劳动者的倾斜保护,保护弱势群体,实现实质平衡,进而实现二者的利益平衡。一个正义的倾斜保护就会维持利益平衡的目标,构建合理的劳动关系,最后能够对稳定社会,促进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论述法律在劳动中的保护与平衡作用。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20,(6)
抵押制度中关于抵押权行使期间能否由当事人约定、性质如何界定及期间过后产生的法效果如何是理论界和实务界争论较大的问题,笔者从抵押权作为物权的公益利益性较强和物权法定原则否定了当事人期间约定的自由;抵押权期间既不是诉讼时效期间也不是除斥期间而是一个从属债权诉讼时效的特定期间,一旦经过,抵押权便发生类似消灭的法效果。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9,(10)
保险利益至今已存在多年的时间,随着社会的进步,保险法律的不断成熟,作为保险法领域一项极其关键的原则仍有着很大的指导意义。但是由于保险利益本身存在的不足,使越来越多的人对其存在产生质疑,废除保险利益的呼声也越来越大。本文主要从国际保险法律改革的背景下保险利益原则存在的意义出发,向读者阐述不应该废除保险利益的理由,以及如何对保险利益原则进行改革,希望对保险法中保险利益的发展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9,(30)
在2003年,国务院颁布了《物业管理条例》,首次在立法层面上提出"业主委员会"。纵观各层次的法律规范,有关业主委员会的法律规范有很多,但是关于其法律地位立法者选择了回避。由于法律没有明确业主委员会的性质,从而导致其是否具有诉权不得而知。尽管现在具有法律效力的司法解释赋予了业主委员会作为原告的一定的诉权,但是各级各地法院仍有不同的裁判意见,导致"同案不同判"的现象日益频繁。笔者认为,民事主体与民事诉讼主体的关系应该一一对应,即实体法与程序法在主体制度上要平衡,在2017年《民法总则》的出台以及《民法典》制定的背景下,应该赋予业主委员会"非法人组织"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9,(6):162-163
抵押权的独立性对抵押权证券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抵押权独立性要在我国确立其法律地位,必须先解决抵押权独立性的理论基础问题。本文通过考察德国不动产担保权的发展轨迹和追究罗马法选择抵押权附随性的原因,来揭示抵押权具有价值权的属性,同时抵押权对债权的附随性只是一种法律设计,不是其天然属性,抵押权独立性具有独立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规划师》2015,(12)
深圳的城市更新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这一原则虽然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但是存在更新实施主体形成过程中缺乏交易价格标准、开发商和小业主博弈不能达成一致时公权力救济空白、历史用地处置和历史遗留违法建筑补偿缺乏法理基础、政府组织实施没有具体操作规则等问题。因此,为使城市更新步入良性运行轨道,公权力机关必须伸出"有形之手",通过更高层次的立法构建平衡社会、开发商和小业主利益的机制。  相似文献   

18.
陈锐 《中华民居》2013,(2):203-204
公租房的推出,使中国的住房保障体系开始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公共租赁房现已成为我国保障性住房的主体形式。建设公共租赁房是在我国有关理论和实践准备不很充分的条件下,政府为缓解高房价的压力,解决群众"住有所居"的政府行政行为。公共租赁房具有社会保障作用。但是在我国公共租赁房的建设和管理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如公共租赁房质量得不到保证、公共租赁房建设速度缓慢、公共租赁房建造成本较高以及公共租赁房建设管理模式不健全等问题,这些问题迫切需要得到解决。本文主要阐述了公租房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就这些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9.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要求:"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特别是长期租赁,保护租赁利益相关方合法权益,支持专业化、机构化住房租赁企业发展。"这充分表明,加快发展住房租赁是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住有所居"的重要途径,对改善城镇居民住房条件、解决大城市人口和住房问题,尤其是解决新市民、新就业大学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9,(15)
我国经济法理论研究经历了从抽象到具体的历程,逐渐展露出对实在法律的依赖。当前对经济法主体的研究仍应当依托二元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对"政府—市场主体"模式作新的解读,根据从事不同经济行为等标准可以对政府与市场主体两类基本经济法主体作进一步划分。经济法以权利义务倾斜配置的方式规定了主体的不平等法律地位,以达到实质正义。当前对政府经济法法律地位规定存在一定问题,可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发挥市场活力的原则下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