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4,(33)
随着雾霾等环境气候问题的频繁出现,发展低碳经济越来越受到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碳排放权交易是发展低碳经济、控制企业环境影响的重要举措。对碳排放权交易如何进行会计处理我国还没有明确规定,尚处于探索阶段。文章结合国内已有文献资料探究如何对碳排放权交易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旨在为我国制定相关会计准则法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7,(6)
随着国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形成,建立配套的碳排放权交易会计核算体系刻不容缓。财政部于2016年发布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有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为解决碳排放权交易会计处理问题提供了全新思路。本文评价和分析了《征求意见稿》的核心内容,提出了其中存在的不足。认为《征求意见稿》存在碳排放权资产等会计信息的欠完整和不可比,以及碳排放权收益和成本的不配比等局限性,其源于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制度建设的不完善;而当前发展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核算和披露,更为务实的策略是从简核算与加强表外披露,从而为投资者提供有用的信息。长远还须制定系统的碳排放、碳减排和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准则。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0,(7)
本文从总限—交易制和自愿减排交易机制出发,基于碳排放权的经济实质,将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定位为政府所授予法定碳排放权之外的非法定碳排放权,并以前期准备、项目落实和后期管理等三阶段开展相应的碳会计确认、计量和记录。此外,还进一步讨论了CCER项目相关碳会计核算方案与新发布的《碳排放权交易有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之间的衔接问题,预期可为发展我国碳会计准则提供理论支持,以更好地激发企业的节能减排潜力,推动企业的绿色低碳转型。  相似文献   

4.
在美国EF的资助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开展了"中国建筑领域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可行性研究"项目。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建筑领域碳排放权交易发展的现状及实践,探讨了我国建筑领域碳排放权交易面临的有利条件和障碍,提出了我国建筑领域碳排放权发展的可行性、目标、对策和路线图。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20)
低碳经济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碳作为稀缺的资源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中,伴随而来的是有关碳排放权交易会计的相关确认与计量问题。国内外的学者对于碳排放权会计都进行了不同的探索,而研究适合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会计不仅对企业发展有必要性,对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1)
完善的碳排放权会计核算体系能够向碳排放市场参与主体提供准确、详实的会计信息,有效促进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发展完善,对于加快低碳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本文以水泥业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碳排放会计的确认、计量与披露,构建完善的碳排放权会计核算体系,为企业顺利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加快碳排放市场健全完善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5)
与碳排放权的市场交易相比,碳排放权会计在我国的发展并未跟上世界脚步,到目前为止,我国仍缺少碳排放权交易相关会计准则,这使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核算难以标准化。通过比较分析国内外碳排放权会计核算的现状及问题,按照碳排放权的持有目的不同分别展开研究,尝试性地提出碳排放权会计的基本核算模式,提出碳排放权的会计属性应为资产类别,且持有目的为自用的碳排放权应确认为无形资产,持有目的为出售的碳排放权应确认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应结合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两种计量属性进行会计计量;后续计量时应进行摊销,重估公允价值的变动;披露方面应采取财务报表表内和表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信息披露。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我国开展建筑碳排放权交易的必要性。通过对深圳市建筑能源消耗变化趋势的分析和建筑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解读,提出开展建筑碳交易是以市场手段探索建筑节能工作的一条新路径。分析了阻碍我国碳交易试点城市实施建筑碳排放权交易的关键问题:建筑碳排放边界和建筑碳排放权交易主体的确定方法,这二者都是沿用工业企业的碳交易思路,没有体现我国建筑和建筑用能管理的实际情况。以深圳市为案例探讨了可行的应对策略和方法,提出并分析了以单栋建筑为对象采用建筑物物理边界作为建筑碳排放边界的可行性;同时提出了分阶段确定建筑碳交易主体的思路,现阶段对不同建筑类型可制定不同的交易主体,如交易对象可以是办公楼的建筑业主,酒店和商业建筑的建筑用户;而未来交易主体可以过渡为能源缴费单位。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0,(1)
低碳减排已成为社会的共识,作为实施碳减排政策的重要手段,碳排放权被引入市场交易,碳排放权的确认、计量与披露等也由此被纳入了会计体系的讨论范围。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处于试点向全国范围推广的阶段,市场区域性明显,交易价格波动性大,与国际既有市场相比活跃度低,碳排放权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也更为突出,无法客观反映企业相关经济事项的实质。鉴于此,本文对比国内外碳排放权有关规范并就其存在的争议展开分析,从而清晰认识到我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碳排放权无偿配额的会计确认、自用碳排放权计量、碳排放权披露等方面的规范,建立总量控制与交易机制下统一的碳排放权会计规范。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7,(7):149-150
当今世界,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其中碳排放污染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从上个世纪开始,国际上就一直在寻求一种机制,来限制各国的碳排放量。中国是一个碳排放的大国,在未来很有可能会被强制减排。碳排放权交易能够有效缓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我国碳交易市场现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碳交易体系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完善我国碳交易的相关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