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4,(1)
胡锦涛同志所作的十八大报告,浓缩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十年来党领导中国发展建设的经验与启示,勾画出中国未来发展的蓝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及发展过程,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拓展,推进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科学指导和理论支撑。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离不开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正>大会主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2,(6):6-10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我国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为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指明了方向。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4)
<正>改革开放作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关键一招,经过40年的实践检验,实现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大跨越。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同向同行,作为时代的标志性事件,改革开放同时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根本性特征,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制度完善、道路通畅、文化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为发展中国家实现民族复兴而又要保持独立性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也必将为人类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慧和力量,改革开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迈进。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是中国探索马克思主义进程下的产物,是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结晶。而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经之路,是我国的强国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本文从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三个时期改革开放历史进程入手,探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成。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2,(5)
十七大报告的科学论断与中国近现代史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科学内涵、"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宝"、"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等科学论断与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内容结合起来讲授,不仅可能而且必要。近代现代史是证明十七大报告英明伟大的材料,也是解释当前存在问题的历史渊源;十七大报告则是讲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2)
十八大报告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形成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途径。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这个角度解读十八大报告中阐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我国的社会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8)
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法治体系的重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也是文化强国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改革开放40年,我国社会发展的面貌日新月异,为了更好的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成为当前的重点工作内容。法治文化不但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元素,更是构建法治国家的文化基础所在。基于此,本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旨在为法治中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3):17-18
习近平文化自信观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下提出来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习近平文化自信观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体系架构由"三位一体"发展为"四位一体",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新时代必须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现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2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中国以后,我党就当时的社会国情,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怎么建设社会主义等问题进行探索得出来的结论,是马克思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社会具体国情结合的科学理论成果。党的十九大,以习近平为代表的党组织就政治、经济、文化等具体国情,提出了我国主要社会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政治判断,这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理论的创新,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变化,丰富我国社会主义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指示。社会主要矛盾的转换对我党组织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梳理了我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和主要矛盾转化的意义,对如何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