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Planning》2019,(10)
我国教育一直倡导"德、智、体"全面发展,不仅注重对相关知识的培养,还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内容是把社会实践、中国传统文化以及法律法规等多项文化相融合,对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责任意识等从情感的基础上加以正确引导,从而达到促进学生素质教育与知识学习共同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2,(1):71-73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义务教育阶段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育人为本”的必然要求。国家和政府高瞻远瞩,启动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修订。在“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框架下,新课程标准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设置主要围绕三个方面:一是围绕心理健康教学理念与目标,突出了思想性和发展性;二是围绕心理健康核心素养与教学内容,把健全人格、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放在首位,设置了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教学内容;三是围绕教学活动与评价,强化了活动作为主要路径,要结合多主体(教师、学生、专家)评价促成育人效果的转化。在此基础上,开设心理健康国家课程和地方专门课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设计科学系统的教学活动等,这些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该课程标准的可操作性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3)
在初中教学体系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占据重要位置。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突出的人文性特征,为了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应该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增强初中学生的责任意识。具体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路径,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1)
初中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实施,初中教学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学习,还要关心学生的成长,塑造他们的健全人格,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法治观念。作为初中教学的主要课程,道德与法治教学思路单一,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阶段,且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案例教学法是以例子为切入点的教学模式,它能够将抽象化的理论变得生动具体,让学生将生活与道德法治结合起来。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状,对案例教学法的运用进行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18)
法治观念是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新课程教育改革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做好基础的理论知识教学,同时还要结合知识内容做好实践引导,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文章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法治观念的培养进行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8,(3)
为了实现"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教学,教师要采用科学的手段和恰当的方式,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和学习的主体。文章从创设情境、实践活动、师生互动、课堂延伸四方面来阐述作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7,(34)
"道德与法治"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通过列举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实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素养。为了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这门课程内容,更好地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文章就如何创设生活化课堂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0,(1)
文章首先对"363"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进行概述,从目标自学、展示点拨、训练拓展等多个方面,对363教学模式操作流程进行解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363"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27)
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先围绕"让学引思"理念在教学中的作用进行分析,然后就其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0,(3)
初中阶段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重要节点,因此对学生道德品质与法治意识的培养应当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为主要阵地。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来说应当将学生价值观、道德意识与法律意识的培养作为主要目的,而不仅仅是满足考试的需求。学生道德水平的提升是无法依靠灌输实现的,只有亲身经历体验并对其进行思考与感悟才能够将知识转变为自己的品格,形成正确的观念。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应用到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在体验中实现道德水平的提升,并形成良好的人格。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22,(1):63-66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融入诚信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途径。道德与法治课程融入诚信教育,应彰显时代特色的诚信教育观、全程渗透诚信思想的过程观、向自我与社会开放的课程观,以及基于“沟通理性”的师生交往观、内省体悟的学习观。为使道德与法治课程有效融入诚信教育,就要合理建构促进学生素养发展的诚信教育目标、内容,创新以实践反思为导向的诚信教育途径,确立发展性的全过程诚信教育评价体系,等等。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9,(33)
在现在的小学课程教学体系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设立更加强调对小学生品行道德的培养,更加强调立德树人的目标。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高效开展课堂教学,让教学更加符合实际,更加贴合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小学生真正在课堂上学到知识,并把这种知识充分地运用到生活之中。文章聚焦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探索,认为这门课程的教学应该来自生活,并提出教学过程中要将课本内容生活化、将授课方式生活化、将课后回顾生活化,真正实现生活化下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9,(8)
诚实守信是我国的优秀传统美德,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道德品质之一。道德与法治是初中阶段的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与法治意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诚实守信优良品德的重要阵地。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要将诚实守信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加大对初中生诚信教育的力度。从联系生活实际、深挖教材内容和创新教学方法三方面出发,分析和探究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品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9,(5)
道德与法治是初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和道德修养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应用的教学方法是案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案例对法律和道德思想观念等知识深入理解和掌握。分析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效应用案例教学法的途径,希望可以给相关老师提供一些教学帮助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9,(36)
小学道德与法治以立德树人为教学中心点,旨在把学生培养成具有核心素养的现代公民。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的认知能力为出发点,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情感体验,并注意将之融入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深入学习,以在丰富学生知识的同时推动其道德与法治素养的提升。文章结合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现状,就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追求课堂学习的"真"体验和需求作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关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7,(4)
在实施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情感教育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不利于小学生情感的丰富以及培养,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应该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以及其实施策略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9,(10):85-86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个人素质的要求也在慢慢增高.在大环境的影响下,学生需要对道德与法治课进行深入的学习。教师在授课时也需要将学生放在教育的主体,对其个人素养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运用案例教学的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法治观念与道德观念的认识,有利于其未来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7,(26)
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教学模式得到了优化与改革,要求教学中应该注意感情的融入,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为基础开展教学。笔者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为例,提出相应的情感教育策略,以期为小学数学教育提供借鉴,进而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6,(1)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情感教育已经渐渐成为小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需要在小学各个学科教学中都要有所体现。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更加有利于承载情感教育,小学语文教师对此内容必须要给予高度的重视。要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自身的素养不断地提升,深刻地理解和领会教材中存在的情感因素,从而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下面就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7,(11)
道德与法治教学重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问题意识是学生学会学习、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敢问;创设多样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动机,让学生想问;灵活适用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会问;科学运用教学评价,满足学生需要,让学生乐问。从而使学生善于用批判的思维方式去探索问题、感知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