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20,(3)
自首是我国刑法中重要的一项量刑制度,"主动投案、如实供述"对自首进行了高度概括和精要提炼。但在司法实践中,行为人的行为是纷繁复杂的,"主动投案、如实供述"的原则性规定,很难满足对不同个案的评价。本文结合相关司法实践,从自首制度的价值取向和本质要求的角度,对自首认定在司法实践中若干疑难问题进行初浅分析,以求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14)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出台的《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若干意见》中载有"交通肇事后报警不能认定为自首"的相关规定,该规定引起广大媒体以及学术界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和质疑。交通肇事后报警并保护现场能否成立自首问题成为现实中和理论界亟待解决和探讨的问题。从案例出发对交通肇事案中自首认定问题进行探讨,从而肯定交通肇事后报警可以成立自首这一论断。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11)
在我国大量的刑事案件中,要想拿到一份无罪判决书难于上青天,很多案件的处理都会涉及到自首这个法定的量刑情节。因此找出我国自首制度存在的问题并且将其完善至关重要,同时自首制度的设立在事实上体现了我国宽严相济的形势政策。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1)
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单位犯罪问题日益突出,研究和探讨相关问题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中笔者通过阐述区分单位犯罪和个人犯罪的意义,单位犯罪的界定,以及分析单位犯罪中对自然人的处罚是否应按职权大小确定罪责大小,这样能够充分认清单位犯罪的本质,不断完善法律,促使单位不断规范治理结构,依法依规参与市场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2,(2)
交通肇事犯罪是一种常见多发的犯罪。司法解释关于按照交通事故责任人责任大小决定交通肇事罪有无及轻重的规定不合理;交通肇事后不逃逸,按不同情况也可以认定自首;"其他恶劣情节"既应当包括客观方面的实际损害,也应当包括主观恶性。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7)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出现的犯罪情况越来越严重,其中单位犯罪问题就是争论比较大的一个问题,单位犯罪中学术界对单位犯罪主体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在实践中我们仅仅依靠《刑法》第30条的规定来判断犯罪主体是否具有单位资格是很困难的。本文就从单位主体的分析入手,探析单位主体的条件,以及单位犯罪主体的范围。然后着重分析单位犯罪主体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希望对我们实务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7,(36)
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在不断的演变过程中,已经成为当前行贿犯罪预防的一项重要措施,这对于构建一个诚信的市场而言意义重大。而行贿犯罪档案查询也不仅仅受限于行贿犯罪,也可以不断拓展到其他的犯罪行为中,对所有犯罪记录都展开查询,从而构建出全国范围内的犯罪记录档案查询。这对于我国的社会稳定和减少犯罪率而言十分重要。本文主要从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制度的演变历程入手,对于行贿犯罪档案的法律性质及其查询的正当性审视进行分析,解读行贿犯罪档案与犯罪记录制度的关系,最后着重探究了中国犯罪记录登记制度的体系化构建,以下进行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8,(11)
针对当前报复社会型犯罪多发态势,且报复社会型犯罪呈现出犯罪危险性大、后果严重的特点,已经有不少学者已经就报复社会型犯罪的概念、成因、预防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选择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报复社会型犯罪,并从报复社会型犯罪的心理成因方面入手,剖析犯罪分子在进行报复社会时的心理成因,是什么导致犯罪分子犯罪,犯罪时犯罪分子又在想些什么,以期待对报复社会型犯罪的预防起到一些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减少犯罪率的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城市规划、居住区布局、城市中各类空间等与犯罪间的关系,从预防和减少犯罪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研究,给出了很多有益的结论与建议,对国内外预防和减少犯罪的空间环境和建筑设计进行了全面的回顾与总结,并对课题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7,(36)
我国的金融犯罪的刑法特点明显,首先,档次较少,跨度相对较大,刑种丰富,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我们可以逐步取消死刑的设置,将金融犯罪的最高刑法类型设定为无期徒刑,其次,可以对单位金融犯罪中的涉案人员实现一定的经济制裁,完善金融法律标准,细化量刑档次。本文对金融犯罪的刑法配置优化措施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