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结合作者的实践与探索,讨论了在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实施创造教育、培养学生创造力。  相似文献   

2.
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开发人潜能的需要,是体育教学融入教育改革大潮的需要,是迎接知识经济时代挑战,培养创造能力的核心。那么,在体育教学方面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值得我们教师去总结和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徐磊 《中国科技博览》2010,(12):201-201
兴趣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为了便初中生能对体育由无趣到有趣,由有趣到乐趣,由乐趣到志趣,本文根据中学体育教学实践,在分析中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特点的基础上,围绕如何培养初中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提出个人观点,促进初中体育教学由“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形式向兴趣教学转化,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教学内容力求贴近生活。  相似文献   

4.
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新世纪人才最重要的素质。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只有学生具备这种素质。才能适应未来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本身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小学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方面将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5.
6.
体育教学是一门让学生身心都得到充分锻炼和发展的学科,做为一名体育教师,在提高学生身体健康水平的同时,更应该通过体育锻炼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其生理和健康状况及学习的态度与成绩,甚至影响学生日后的个性成熟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体育教学训练是统一的,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青少年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技术、战术等方面,来提高技能、技术、战术等身体训练水平。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较差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这个问题也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关注。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学习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增强规范意识,增强合作、竞争意识和能力,改善人际关系,增强对挫折的承受能力进行论述.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为解决青少年社会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促进中小学生“身体一心理一社会。的三维健康观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从创新能力形成与发展的理论,阐述体育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思想道德建设是“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主要内容,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中学德育长期而又紧迫的任务,利用学科渗透进行学生良好道德建设的教育是德育工作最直接的途径。本文主要探讨对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品德进行探讨分析,可供大家交流。  相似文献   

11.
充分利用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加强师生情感交流,培养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养成终生锻炼身体的习惯。  相似文献   

12.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和照顾学生的个性,发挥体育学科的育人优势,并注意教师个性的示范作用,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的经济日益完善,面对日益激烈的经济竞争,在客观上要求所培养的人才必需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具备必要的创新能力。创新是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培养富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身心健康的人才是创新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创造是每个儿童自身发展中所必需的一个重要方面.每个儿童都具有创造的潜能.挖掘这种潜能,开发学生创造力必须通过创造性教学和创造性活动才能实现.主动性是培养创造性个性的首要条件:语言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基石;探索是表现创造力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5.
21世上纪是一个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使人才方面的竞争日趋激烈。为了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要利用或抓住青少年发展的天键时期对其进行意志品质的培养,指出意志品质培养的社会意义。本文通过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及从本人的长期教学实践出发,了解高中学生意志品质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从家庭,社会、学校三个方面来分析问题形成原因。针对学校体育教学提出体育对意志品质培养的功效,把握《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的总的教学目标,利用体育的功能,提出体育场上竞技是锻炼青年人性格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对年轻人的意志品质的培养具有直接的意义。阐述了通过体育教学加强意志品质培养的对策,为推动高中体育教学与学生意志品质培养提供借鉴及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终生体育已经成为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思想,但在实际的体育教学实践中真正体现这一思想却有较大难度,主要是受到体育课教学以及其课程设置规律的限制。课外体育活动为这一思想的贯彻提供了广阔的天地。随着高科技产品的运用,日常生括节奏的加快,劳动者的体能运动减少,导致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特别是在以脑力劳动为主的人群中,表现得尤为突出。面对这种状况,人们应该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使自己拥有健康的体魄以迎接未来社会的挑战。高校学生毕业之后要进人社会,他们将继续学习、工作。  相似文献   

17.
刘红 《中国科技博览》2013,(25):182-183
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法,调查研究法和理论分析法,阐述了学生对运动参与的满足及自我锻炼能力培养,提出体育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多元化,自身素质要不断提高的理论,诣在使学生通过体育教学,掌握自己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运动兴趣和终身体育意识。  相似文献   

18.
本文着重探讨体育教育中个性化培养的策略,强调在教育的整个过程中,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展示、发挥自己的个性,同时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精神、体育锻炼习惯,使其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相似文献   

19.
20.
兴趣是引起和维持注意的一个重要的内部因素,对感兴趣的事物,人们总是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它,使认识过程或活动过程不再是一种负担。所以,它是推动人们去寻找知识和从事某种活动的一种精神力量。平时我们说培养学生的某种能力,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兴趣,兴趣是能力的幼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