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维地震动态解释技术在防治煤矿突水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矿三维地震动态解释技术实现了三维地震信息随煤矿生产进行全程动态解释,改变了传统的三维地震解释模式,能够查明煤层中的断层或其它构造分布.利用该项技术对邱集煤矿三维地震数据体进行了分析研究,确定了导水陷落柱的空间位置、边界和大小,为封堵导水通道提供了有力的地质依据.研究表明:利用三维地震信息可以从平面和立体角度研究地层的构造和岩性变化,从而对水文地质异常做出判断,为防治水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三维地震资料解释的多解性的基础上,利用赵楼煤矿采区工作面形成过程中不断丰富的地质资料,采用多种方法、从多角度对地震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处理,充分挖掘三维地震数据反映的地质信息,得出符合地质规律的三维地震勘探动态解释成果,提高了采区三维地震勘探煤层结构、构造的解释精度,为采区工作面合理布置、矿井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为综采生产提供地质保障。  相似文献   

3.
针对常规三维地震解释在复杂地质条件采掘过程中地震信息利用率较低的情况,提出三维地震动态解释技术。以同发东周窑煤矿为工程背景,对三维地震部分区域进行动态解释分析,为5200工作面的布置及工作面平巷掘进进行精细解释、实时导向,提高了三维地震信息利用水平。通过实践可知,三维地震动态解释技术能够为复杂地质矿井准确有效地解决地质问题,确保矿井安全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4.
匡伟  李德春  段天柱  刘铁华 《煤矿开采》2009,14(6):20-21,99
针对煤矿生产现状与需求,在充分分析以往三维地震勘探解释软件特点的基础上,初步研究了基于W indows操作系统的煤矿三维地震资料动态解释系统。系统按照煤矿地质工程师的使用习惯进行设计,主要用于煤矿开采过程中对地震数据的动态解释,操作简便。与此同时把系统运用于实际解释中,已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李孝斌  蒋宗霖  陈歌 《采矿技术》2009,9(3):121-123
煤矿工业的发展必须将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针对三维地震技术在煤矿勘探中的应用情况,推介了"煤矿三维地震数据动态解释系统",实例论述了其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尤其是安全生产中的应用,既提高了三维地震成果的利用水平,又为安全生产提供了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6.
岩浆侵入煤层及古河流冲刷煤层造成煤层被吞蚀、变焦、变薄及煤层被冲刷,影响着煤矿高产、高效、安全生产。该文通过实例介绍了利用常规三维地震解释技术结合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准确地圈定煤层被吞蚀、变焦、变薄及煤层冲刷平面分布范围及分布规律,避免了单一属性解释的片面性及多解性。  相似文献   

7.
煤矿生产中对于煤层分岔间距要求精度较高,传统地震定性解释煤层分岔的精度不能满足煤矿生产要求。文章在正演分析的煤层分岔识别对地震数据主频要求的基础上,提出利用谱蓝化技术对地震资料进行拓频处理,然后对谱蓝化后的地震数据利用地震波形分类解释技术进行煤层分岔间距识别的处理解释一体化组合方法。通过对山西某矿区13号煤层分岔现象进行识别,实际应用表明,该技术方案可有效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能力,大幅提高煤层分岔现象的识别能力与精度。  相似文献   

8.
针对煤矿应用三维地震勘探成果的现状,分析了地震勘探技术在矿井采掘过程中应用的局限性,提出了动态使用三维地震勘探资料的思路。应用济宁三号煤矿的三维地震老资料作为实例,阐述了动态使用三维地震资料的方法,验证结果表明精细处理与解释技术能有效提高煤矿采区三维地震资料的解释精度。  相似文献   

9.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煤矿安全高效矿井地质保障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淮北矿区构造复杂,断层密度大,断层已成为严重制约淮北矿区采区接替和增储保供的主要因素。本文将三维地震动态解释应用于淮北构造复杂煤矿的生产中,在煤矿工作面设计、巷道掘进和工作面贯通等多个生产阶段开展地震动态解释,针对大巷掘进过程中地质保障的实际需求开展了地震动态解释工作。应用实践表明,煤矿工作面生产过程中的地震动态解释工作将分析对象限定为一个工作面、一条巷道甚至一条断层,研究对象更聚焦,更精准,且时效性强,能够为煤矿工作面生产过程提供较为准确的指导,助力煤矿安全高效开采。  相似文献   

10.
针对涡北煤矿厚度大、地质构造发育、煤层多、埋藏条件较差的特点, 从三维地震勘探设计、野外数据采集、资料处理、成果解释采取的技术措施,以及取得的构造超前探测效果等方面, 论述了三维地震勘探所具有的技术优势.指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能够更有效地查清煤矿5 m以上落差的断层, 为采区、工作面设计提供了可靠依据, 在煤矿生产和建设中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 有效地提高了矿井安全生产和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