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0 毫秒
1.
制冷空调用冷凝强化传热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内冷凝与管外冷凝的风冷与水冷冷凝器是制冷空调系统中的重要部件。文中介绍了近期国内外冷凝强化传热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管内冷凝与管外冷凝强化换热。简述了典型的冷凝强化传热元件的开发与应用,并对其强化传热性能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冷凝液运动行为强化含有不凝气的蒸汽冷凝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场协同机制,对强化含有不凝气体的蒸汽冷凝过程的速度场与浓度梯度场协同作用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利用冷凝液动态行为所产生的气液界面效应来强化混合蒸汽冷凝传热特性新思路.为进一步验证界面效应对气相传质扩散过程的影响,在不凝气摩尔含量为10%以内的混合蒸汽层流流动条件下,对冷凝液沿冷凝表面流动的常规膜状冷凝和冷凝液以液滴滴落方式定向脱离表面的两种排液方式下的膜状冷凝、冷凝液脉动的锯齿形滴膜共存冷凝和完全滴状冷凝四种模式下的冷凝传热特性进行了对比实验,比较分析了冷凝液运动行为影响传热特性的实质.实验结果表明,在不需要增加能耗的情况下,利用重力作用下冷凝液的运动行为产生的剪切作用和附加速度场,对气相边界层内的扩散传质过程能够产生协同作用,可以达到传热传质的无源强化效果.  相似文献   

3.
反应器退冷凝操作是气相流化床聚乙烯工艺常见操作,掌握退冷凝的基本步骤与注意事项以及在退冷凝过程中较易发生的事故事件至关重要。介绍了反应器退冷凝前的准备事项、退冷凝的步骤、快速退冷凝阶段的操作以及退冷凝的参数调节,简述退冷凝期间遇见事件的基本处理措施,为退冷凝操作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4.
曾斌  侯峰  徐宏  阮艺平 《化工进展》2012,31(3):513-517
为了探索能实现滴状冷凝传热的表面制备技术,采用化学镀技术在碳钢表面制备非晶态Ni-P化学镀层,对其冷凝传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Ni-P化学镀层表面常压水蒸气下实现了完全的滴状冷凝传热,表面热通量和传热系数均比膜状冷凝Nusselt理论计算结果提高了3~5倍。同时发现,镀层的非晶态是实现滴状冷凝传热形态的主要原因,经过热处理晶化后,表面形成的是滴膜共存的冷凝传热形态,冷凝传热强化效果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5.
表面自由能差对乙醇-水混合蒸气冷凝传热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研究了常压下不同浓度的乙醇-水混合蒸气的冷凝传热过程.发现在不同的乙醇含量和过冷度条件下,冷凝形态呈现膜状、过渡态和滴状的变化.相应传热系数也发生变化.基于该冷凝过程实质为薄液膜表面上的冷凝过程,以及蒸气冷凝传热系数随表面自由能差渐进变化的机理,首先确定了其表面自由能差为液-液表面自由能差,并以此解释了乙醇-水混合蒸气冷凝过程传热特性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随着冷凝液与薄液膜二者的表面自由能差的增大,冷凝传热系数逐渐增大,并且冷凝形态发生变化,当表面自由能差小于(14±1)mJ·m-2时为膜状冷凝,大于(21±1)mJ·m-2时为滴状冷凝,介于二者之间时为过渡状态.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某大型煤化工项目全厂外管廊蒸汽冷凝液回收系统的工艺流程,对冷凝液回收的工艺原理和冷凝液回收系统稳定性措施进行分析,总结了该冷凝液回收系统的工艺特征.  相似文献   

7.
滴状冷凝强化含不凝气的蒸气冷凝传热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兴东  马学虎  兰忠  宋天一 《化工学报》2007,58(7):1619-1625
为了深入考察滴状冷凝强化混合蒸气冷凝传热传质过程的作用机制,在竖直表面上设计了完全滴状(DWC)、没有液滴向下脱落运动的条形分割滴膜共存(DFC)和膜状(FWC)3种冷凝形态的实验表面。对纯蒸气及含不凝气蒸气的冷凝传热过程进行了分析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纯蒸气滴状冷凝与滴膜共存冷凝传热特性相近;而对含不凝气的冷凝,滴膜共存表面与膜状冷凝表面的传热特性相近;不凝气摩尔分数分别为0.9%、4.8%时,滴状冷凝较其他两种形态下的冷凝传热系数提高了30%~80%。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混合蒸气冷凝传热阻力主要由气相边界层控制,滴膜共存冷凝并没有使气相的扩散传质过程得到强化,而完全滴状冷凝与设计的滴膜共存冷凝的区别在于后者仅存在小液滴的合并运动而没有大液滴向下脱落和对表面冲刷过程。根据二者实验结果的分析,认为滴状冷凝的大液滴脱落运动是影响气相传质的主要因素,大液滴脱落过程对气相边界层的扰动和剪切作用强化了气液界面传热传质特性。  相似文献   

8.
赵强  蒲正雄 《硫酸工业》2022,(1):18-19,26
介绍了威顿达州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硫黄制酸装置HRS低温余热回收系统存在的冷凝酸排放问题,分析了冷凝酸对安全环保的影响.采取针对性改进措施,设置冷凝酸排放和收集系统,用316L不锈钢材质收集罐收集冷却冷凝酸,用气动隔膜泵自动输送冷凝酸,避免了出现安全环保问题,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9.
含不凝气体蒸汽泡直接接触冷凝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屈晓航  田茂诚  张冠敏  罗林聪 《化工学报》2014,65(12):4749-4754
通过可视化实验研究了含空气蒸汽泡的冷凝行为和传热特性,气泡中蒸汽质量含量在0.5~0.8之间.在两种不同的过冷水温度下,混合气体气泡分别由直径1.5 mm和3 mm的喷嘴以不同的速度喷入静止的过冷水空间中.通过高速摄像机记录气泡冷凝过程,通过气泡体积变化状况计算气泡热力学参数,进而计算气泡的冷凝传热系数.结果表明,气泡在冷凝过程中不断变形,且在冷凝开始时,气泡出现中空现象;冷水温度越低,冷凝传热系数越低;气泡体积越大,冷凝传热系数越低;喷嘴直径对冷凝传热影响不明显;不凝气体的加入恶化了冷凝传热.对实验中65个气泡传热系数的数值进行了拟合,获得了传热系数关联式.  相似文献   

10.
对应用于粘胶短纤维纺炼车间冷凝回收CS_2的"间接冷凝"法、"直接冷凝+间接冷凝"法、"直接冷凝+沉淀"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列举了这三种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1.
王飞  朱玉芹  周霞 《广州化工》2011,39(10):47-48,67
介绍了几种主要煤气化技术的发展情况,评述了各煤气化技术的优缺点,煤种适应性,各自的煤气质量和应用领域,工业化放大的不同特点,气化效率的不同,对环境的不同影响等。可为计划上马煤化工项目的用户选择气化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干法乙炔生产工艺介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介绍了干法乙炔生产工艺及装置的运行指标,分析了其安全性、经济性及环境影响,并与湿法乙炔发生工艺进行了对比。给出了干法乙炔生产工艺通过的科技成果鉴定结果。  相似文献   

13.
年产120吨聚丙烯酸钠絮凝剂的工艺设计与投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正  崔英德等 《广州化工》2000,28(4):151-153
介绍了新开发的生产工艺过程及工艺条件,对120吨/年的工厂设备选型、工厂经济分析及其应用效果作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4.
PVC生产全过程安全与环保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单介绍了PVC生产全过程的工艺流程,并重点分析了全过程涉及的安全和环保问题,在此基础上对目前PVC生产全过程的安全与环保状况和采用的技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刘世达  柯明 《当代化工》2011,(12):1265-1267
论述了汽油和液态烃脱硫醇原理,Merox催化氧化脱硫醇及其改进工艺的适用对象和应用情况,在临氢催化条件下硫醇与二烯烃反应生成高沸点醚类化合物的CDHydro工艺、Prime-G+工艺,以及基于吸附催化原理的S-Zorb汽油脱硫工艺.  相似文献   

16.
FCC汽油脱硫技术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FCC汽油不同脱硫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着重介绍了FCC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和加氢处理/辛烷值恢复技术。对选择性加氢技术与加氢处理/辛烷值恢复技术的差异、应用条件和工艺以及其他脱硫技术等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腈纶生产工艺与设备国产化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我国腈纶生产的现状及发展以及腈纶生产工艺与设备现状进行分析,阐述了腈纶生产工艺与设备国产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过程流体机械》本科教学实验装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思  杨卫国  梁棣华  江楠 《广州化工》2009,37(2):204-205
介绍了过程流体机械本科教学实验装置的建立、工作原理及实验方法,通过配置必要的测试仪器,可测试往复式压缩机和离心泵的基本特性参数,并绘制出压缩机的示功图和离心泵的特性曲线以达到课程的教学要求。通过教学实验,使学生全面熟悉典型过程流体机械的基本工作原理、总体结构、工作特性以及能够表征其生产能力的技术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催化精馏技术的特点及该技术用于生产高纯度醚类的进展,总结了采用催化精馏技术生产高纯度醚类的工艺和反应动力学,阐述了催化精馏技术在醚化反应中的应用,并对其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20.
火电厂烟气脱硫技术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火电厂烟气脱硫技术分类及国内外多种脱硫技术的现状,并较详细地介绍了石灰石(石灰)-石膏湿法脱硫技术、氨法烟气湿法脱硫技术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