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有人说,想让一个男人破产,就让他爱上摄影吧。这话一点不假,山就是这样一位痴迷于摄影的朋友。从接触到摄影开始,对摄影的那种情感就一直没有冷却。为了摄影,他考取了新华社签约摄影师:为了摄影,他几乎将全部的收入投入到自己的爱好;同样是为了摄影,年届不惑的他辞去了如日中天的网站频道总监的工作,宁愿让自己投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只因这个环境能发扬他摄影的爱好。任职小熊在线内容总监时,山夸耀自己“阅相机无数”;《旅行家》资深编辑的身份,让山有更多的机会用自己的照片带领大家旅游的脚步。也许这就是摄影的魅力。  相似文献   

2.
《数码摄影》2008,(8):96-109
“我的中国符号”全国摄影大赛城际选拔赛已经进行过半。本次大赛数以万计的影像作品,从各个层面为我们呈现出了摄影人眼中的中国符号。这是一次用图像展现璀璨华夏文明的饕餮盛宴,这是一次更好地继承与发扬中华文化的良好机缘,众多专家评委纷纷建议我们将活动的影响扩大到摄影界以外。为了总结经验,让更多的摄影人参与进来,我们特邀请了本次大赛专家评委团的部分在京评委齐聚一堂,就如何引导影友更深、更广地挖掘“中国符号”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数码摄影》2010,(6):174-175
2010年,是中国首次举办世博人,上海因此成为了焦点。世博的举办和全民摄影的大环境,极大地带动了当地摄影环境的发展。借此人气,《数码摄影》联合上海星光摄影器材城成功举办了此次“户外摄影·绿镜头”沙龙活动,感谢上海星光摄影器材城鲁班店和长宁店为我们提供了活动场地。  相似文献   

4.
简庆福先生是香港名摄影家,世界华人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摄影家协会常务理事。早在50年代黑白摄影时代,他的作品就在国内外影展获奖。他干了一辈子摄影功成名就完全可以吃老本、颐养天年.但他还在不停进取,70多岁后探索数码影像,用电脑制作照片。有许多受传统观念束缚的摄影界人士被筒老的超前意识震惊,感叹他“人老心不老”。过去我与简先生虽然认识已久、见面也不少.也拜读过他许多摄影大作,但每次都是在会议或评选活动中,来去匆匆.只有片刻短语,因此对他关于数码摄影的见解知之不多。前些日子我路过香港,因此有机会与他进行较深入的交流.得益匪浅。  相似文献   

5.
谢墨 《数码摄影》2012,(10):80-85
近几年谢墨常被定位成著名水下摄影师,他确实与水下摄影颇有渊源;而更多人仍推崇他为人像摄影大腕,必竟他手捧无数人像摄影的桂冠;然而我们却不曾想到,私下里他竟还怀有一份贪恋自然风光的心。跨领域,全天候、要求高的不同拍摄题材,让谢墨练就了风格上的"百变金刚",而手拿"多栖之王"佳能EOS 5D MarkⅢ,玩心不改的他更是如鱼得水。  相似文献   

6.
高布衣 《数码摄影》2012,(11):82-87
第三届“寻找中国数码摄影师”总决赛,有太多让人乐开怀的记忆,那几天,来自天南海北的摄影人齐聚塞北小城,当时感觉是在争锋,过后一想,其实都是喜乐记忆。沉稳、低调,极富文人气质的高布衣一定是把这些记忆放在心底的,他丰富的内心还有什么?或许我们面对他独具创意的风光作品时,能看出一些端倪。本期,我们听高布衣讲述创意风光摄影中自我与客体的融合,解析后期调整的“三步走”,还有他对数字技术的深刻感悟。  相似文献   

7.
编辑词话     
《数码摄影》2011,(12):8-8
编辑部主任:王飞wang_fei@chip.cn面对摄影我们总有疑惑,例如本期聚焦栏目所关注的,该以怎样的态度来看待私摄影?私摄影呈现的底线是什么?或许从微单时代更多人拿起相机开始,在经历了网络新锐摄影大讨论之后,私摄影会成为摄影发展路上的另一个爆发点!对此,我们不妨了解一下本期策展人栏目采访的荣荣,他和妻子映里就是把自己和家庭作为记录对象,而作品已被众多国际艺术机构收藏。  相似文献   

8.
付欣 《数码摄影》2006,(7):124-125
形象各异情感丰富的人,是人像摄影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在人像摄影的范畴中又细分了多种流派,如人物肖像,环境人像,纪实人像,婚纱人像,写真人像等。无论何种题材人像摄影创作,作品的表现形式与思想内涵都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摄影是什么?有人说是对人生意义的探索与求证,或许吧!这么回答的人一定是对摄影终极意义有特别追问的人。摄影圈里要找一位被公认的名家不难,但要找一位涉猎几个题材的名家绝非易事。摄影人大多不擅长写文字,文字更多地是运用抽象思维,而摄影更多地是运用形象思维,这是思维的两极。宋刚明便是一位如是说,如此做,又写得一手好文章的摄影人。宋刚明把摄影也比喻成写作,站在高校三尺讲台上,他不是在教学生怎样造句,而是努力将学生培养成用影像"写文章"的高手。这是对全局的一种把握意识,很多摄影人正是缺少这种对摄影全局的了解和把握,因而在追求多年后才会发现,多年的追求一直是误区。所以,摄影之路上感到迷惘时,不妨停下来辨一辨方向,看看他人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数码摄影》2007,(12):170-170,F0003
用镜头记录北京城市交通的显著变化,“以人为本”地去发现我们身边和交通相关的“事”与“物”,是北京交通广播发起举办“人与交通”摄影大赛的初衷。从众多角度新颖、主题鲜明、对比强烈、讽刺或借鉴意义深远的获奖作品中,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本届“人与交通”摄影大赛不仅效果好,而且作品优。“着眼交通、立足北京”的“人与交通”摄影大赛,已经成长为一个有影响的公益品牌活动。  相似文献   

11.
原作100     
《数码摄影》2012,(4):18-27
西方摄影人眼中谁是大师?名家名作好在哪里?摄影原作与复制品有何区别?"原作100:美国摄影收藏家靳宏伟藏20世纪西方摄影大师作品中国巡回展",带给我们的将不仅仅是一场繁花似锦的视觉盛宴,更有对我们摄影观的颠覆与洗礼。  相似文献   

12.
黄一鸣 《数码摄影》2011,(12):14-14,16
纪实摄影是以记录生活现实为主要诉求的摄影方式,都是来源于生活和真实。而私摄影大部分是真实纪录私人生活的纪实影像,从私摄影的特性、形式和内容来看,私摄影也属于纪实摄影的范畴。积极正面地看待私摄影谈到私摄影很多人都会想到日本摄影家荒木经惟,他的私摄影几乎把这个非常个人化的"私"做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私"日语里就是"我","我"就是个人,因此,私摄影也可以理解为个人隐私化的摄影。荒木经惟把性、纪实、隐私等这些元素和摄影联系了起来,做到了极致。他早期最成功的摄影作品是他纪录妻子短暂一生的摄影  相似文献   

13.
《数码摄影》2011,(6):179-179
中国有着幅员辽阔的土地与海疆,下期我们将从摄影的角度出发给广大读者带来中国最美海岩线专题,用摄影人的眼光去发掘并欣赏祖国沿海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4.
编辑词话     
《数码摄影》2014,(7):8-8
流行过的不一定是美好,有可能是瘟疫;沉淀下来的不一定是财富,还会是遗毒。唯美有毒,毒倒了一代人,美到穷尽思变时,我们才赫然发现,当代艺术语境下,摄影领域单纯唯美已难有出路。还好,摄影生得晚,晚于科技文明发展的正当年;摄影流行得迟,迟于审美心智太不健全的时代;摄影人善于自省与创新,摄影之后又有了微摄影与微电影的分化与改变。我们怀美好心愿以待.愿摄影有生之年,不要浮躁作死,不要让作死的图片留存下去遗臭万年。  相似文献   

15.
品味装饰画     
现在是唯"个性"时代,摄影人要有勇气自恋。我们用自己的照片、自己的作品装点生存空间会不一样。《数码摄影》与爱普生公司联手打造的"影艺工坊"栏目,本期让你在新年有个新气象——在家里挂上你的作品。  相似文献   

16.
《数码摄影》2012,(2):69
爱摄影的人,是懂得品味自然、享受生活的。摄影与旅行就是一对孪生兄弟,爱摄影的人,更爱游走各地,用镜头发现美、记录美。中国有上亿摄影爱好者喜欢游走各地,拍摄风光,更有无数个为人知或不为人知的美景,等待着人们去发现和欣赏。本书分析了2007-2011年《数码摄影》杂志中所有有关旅行摄影的信息,并历时6  相似文献   

17.
从《临时演员》、《人工剧团》等作品来看,张巍很重视对人性的洞察,这可能与他的生活经历和知识储备有关。他的这些看似客观记录的摄影人像,其实经过了大量的电脑后期处理,呈现出一种微弱的荒诞感。因为貌似客观记录,这种介于真实和虚拟之间的微弱荒诞感,在感觉上更加牵动人心。张巍曾经是画家,但这几年选择了摄影。与其说张巍是位摄影者,不如说他是一位以摄影的方式制造虚拟图像的人。再纪实的摄影或录像,都不是客观物象本身,因为镜头充满着机器和人的种种局  相似文献   

18.
9月26日,尼康映像仪器销售(中国)有限公司在北京举办了其数码单反相机D50的试用推广会。在尼康的推广会上,我们没有看到很多厂商那样只是用大量眩目的数据和普通用户难以拍出的官方样片向观众夸耀自己的产品。尼康请来了专业摄影师结合他自己长时间使用D50得到的亲身体验和实拍作品,向观众详细的介绍D50在不同拍摄条件下的各种特性。通过精通摄影的人向喜欢摄影的人介绍适合于摄影的产品。D50是尼康主打入门级市场的一款数码单镜头反光相机,在正式上市前就得到了影友们极高的关注。虽然是入门级产品,但是它的规格和外形都很抢眼,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19.
冬天终于过去了,一个新的春天又来到了我们的身边。随着数码摄影器材的普及,更多的人将会带着自己全新的数码摄影装备投入到春游的行列中,去采撷春天带给我们的全新气息。有了心仪的数码装备,如何用好它也是一门学问。这里,笔者不准备向大家介绍摄影技法,仅向读者介绍一下数码摄影器材(DC)在使用中应当注意的一些问题和拍摄时如何正确使用各种拍摄模式。  相似文献   

20.
李晓谭 《数码摄影》2010,(12):172-172
忽闻李晓谭老师离去,《数码摄影》杂志团队表示最深切的惋惜!曾经,曾经在中国民间摄影界,李晓谭老师以多样的拍摄题材和精湛的后期技术,逐步为业内人熟知。他亲和的个性和儒雅的气质也为人广颂,他把摄影的话语权从大师拉回到大众,他是中国千万摄影人最成功的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