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铸造》2019,(4)
采用油淬+空气等温热处理工艺制备CADI磨球,利用不同的油淬时间获得组织不同的CADI磨球。使用OM、SEM、XRD和冲击磨料磨损试验机研究了显微组织对CADI冲击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短时油淬时,CADI磨球的基体组织主要为下贝氏体;而长时间油淬时,CADI磨球基体形成了马氏体。在冲击功为1.2 J的冲击磨料磨损试验中,马氏体CADI试样在初始阶段耐磨性较好;随着时间的延长,磨损失重越来越大,超过贝氏体为主的CADI试样。冲击磨损过程中,试样会产生形变层,形变层内石墨球和基体的界面处会产生较大应力集中;当组织韧性不足时,裂纹极易从石墨球和基体的界面处萌生和扩展,导致耐磨性下降。  相似文献   

2.
新型贝氏体球墨铸铁磨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梁吉  张向东 《铸造》1990,(6):1-5
以锰和微量合金元素取代贵重金属镍、钼、铜,并采用不同于等温淬火的冷却方试,获得以针状组织(贝氏体+马氏体)为主,有一定量奥氏体的新型抗磨球铁。冲击韧性可达10J/cm2以上,硬度达HRC50以上。在磨球生产上应用结果表明,耐磨性比中锰球铁磨球提高一倍,冲击疲劳性能比中锰磨球提高七倍,而生产成本与之相当。  相似文献   

3.
利用淬火连续冷却得到奥—贝球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荣 《现代铸铁》1998,(4):27-30
利用等温淬火,研究了锰促进球铁基体组织向贝氏体转变的含量。在确定锰含量条件下,利用水玻璃淬火介质代替等温淬火介质,对球铁进行淬火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当锰含量为2.0%~3.0%时,可在组织中获得较多的贝氏体,有较高的硬度和适当的冲击韧度。水玻璃淬火可以代替等温淬火,获得下贝氏体组织。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室温油分级等温淬火时,硅和锰对贝氏体球墨铸铁磨球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硅含量在3.3%~3.8%时,对贝氏体相变具有诱发作用,使贝氏体球铁组织细化,力学性能提高,锰使贝氏体球墨铸铁的硬度提高韧性降低,合理的硅锰量可提高贝氏体球墨铸铁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5.
奥氏体—贝氏体合金球铁磨球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一种新型磨球材质———奥贝合金球铁,采用合金化和等温淬火处理,可以获得下贝氏体、残余奥氏体、少量马氏体基体组织的球铁。该材质的磨球在不同工况下装机考核。结果表明,其耐磨性明显优于低合金球铁和锻钢。它的推广应用具有显著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6.
余热淬火贝氏体/马氏体复合铸铁磨球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爱民  马振生 《铸造》2000,49(7):402-405
研究了一种复合铸铁磨球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化学成分和淬火工艺对这种复合铸铁磨球的组织和性能有很大影响。微量的硼和适量的铜可以明显地提高磨球的淬透性,经过余热淬火得到了贝氏体或马氏体基体组织,从而提高磨球的硬度和冲击韧性。  相似文献   

7.
控制冷却获得贝氏体/马氏体球墨铸铁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周荣  胡国忠 《铸造》1996,(9):14-17
铸件经奥氏体化后,采用控制冷却的技术,将铸件快速冷却至贝氏体中温转变区,中止喷射冷却,采用相应保温措施,利用铸件余热,创造类似于等温淬火的外部条件,以完成贝氏体转变,获得贝氏体组织为主(70%以上)、少量马氏体及残余奥氏体基体的球墨铸铁。其冲击韧性在15J/cm2以上,硬度大于HRC50。将此材料用于生产磨球等铸件,具有工艺简便的优势,可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研究经准铸态贝氏体工艺处理低碳球墨铸铁冲击磨料磨损特性。采用消失模铸造工艺,经准铸态贝氏体工艺处理后,得到了贝氏体组织。冲击磨料磨损过程以冲击变形磨损为主,兼有切削磨损和凿削磨损。通过在水泥厂应用,结果表明:磨球的成本可比低铬合金铸铁磨球降低18%,而磨球的吨水泥磨耗还不到后者的80%,破球率降低了50%。  相似文献   

9.
消失模铸造低碳球铁磨球的工业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所介绍的消失模工艺铸造低碳球铁磨球,在工业条件下可获得准铸态贝氏体组织磨球。通过在水泥厂应用,结果表明:磨球的成本可比低铬合金铸铁磨球降低18%,磨球的吨水泥磨耗降低80%,破球率降低一半。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冶铸工作者研制的新型球墨铸铁磨球,通过合理选择化学成分,采取适宜的热处理方法,得到马氏体、贝氏体、奥-贝、马-贝等基体组织的球铁,生产的磨球使用中表现出了优良的耐磨性能。  相似文献   

11.
铸态奥氏体-贝氏体耐磨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硅、锰为主,研制了一类新型中碳低合金耐磨钢即铸态奥氏体-贝氏体耐磨钢.其特点是铸态下获得奥氏体、贝氏体为主的混合组织,具有高硬度(40~58HRC)、高韧性(αk≥15~45J/cm2)、优异的抗磨料磨损性能,铸态下使用不需重新热处理.奥氏体-贝氏体耐磨钢是传统奥氏体高锰钢的理想替代新材料.  相似文献   

12.
铸态奥氏体—贝氏体耐磨钢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硅、锰为主,研制了一类新型中碳低合金耐磨钢即铸态奥氏体-贝氏体耐磨钢。其特点是铸态下获得奥氏体、贝氏体为主的混合组织,具有高硬度(40 ̄58HRC)、高韧性(ak≥15 ̄45J/cm^2)、优异的抗磨料磨损性能,铸态下使用不需重新热处理。奥氏体-贝氏体耐磨钢是传统奥氏体高锰钢的理想替代新材料。  相似文献   

13.
在传统工艺的实际生产条件下,低铬白口铸铁磨球易形成较大脆性,这是导致此类磨球生产和服役条件下失效的主要原因.分析热加工全过程可知磨球铸态组织设计的重要性在于:通过实现碳化物断网和促进其形态发生显著变化;尽可能减少内应力;形成尽可能多的细而弥散的硬组织体和获得细片状马氏体基体,对在获得较好韧性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硬度极为有利.  相似文献   

14.
铸造余热淬火低合金耐磨球铁磨球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荐了一种经铸造余热淬火的Cu—Cr—Mn低合金耐磨球铁磨球,测定了磨球的组织和性能,在研磨水泥熟料的球磨机上进行了实际装机运行的考核.结果表明:磨球的金属基体组织为贝氏体加少量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洛氏硬度可达42~55HRC,无缺口冲击韧性值可达4J/cm~2.经批量生产证明:该工艺可以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尤其适合于金属型铸造.还分析了产生淬火裂纹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覆砂金属型铸造工艺,水玻璃水溶液淬火介质试制了一种贝氏体复相球墨铸铁材质。经热处理后磨球可获得针状贝氏体+少许马氏体+残余奥氏体组织,该复相组织心表硬度值相差不超过2.0HRC,硬度值在55~58 HRC之间,冲击韧性可达21~23 J/cm2,是一种理想的磨球用耐磨材料。  相似文献   

16.
利用Gleeble-2000D热模拟机、550 mm轧机、扫描电镜等研究了终轧温度和冷却工艺对铁素体贝氏体双相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首先,在水冷-空冷-水冷模式下研究终轧温度对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随终轧温度降低,基体组织带状加剧,且铁素体形态由多边形转变为沿轧制方向变形的椭圆形;当终轧温度低于800℃时,铁素体比例明显增加,贝氏体比例下降,抗拉强度下降。其次,在850℃的终轧温度下研究了冷却工艺对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终轧后冷却方式为水冷时,基体组织以准多边形铁素体和针状铁素体为主,伸长率较低;终轧后采用水冷-空冷-水冷方式冷却时,基体组织以块状铁素体和贝氏体为主,伸长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金属型中锰球铁磨球的成分、组织和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中锰球铁磨球的成分、组织和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生产验证表明,采用较低的含锰量,加强孕育处理的金属型中锰球铁磨球,在矿山湿磨条件下,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在非等温处理条件下获得的贝氏体及马贝体球铁磨球,对其解剖检测组织与性能.在MLD-10型试验机上进行动载磨料磨损试验,并在D=1.83m水泥熟料磨机上实机装机验证考核.结果表明,在高冲击功的三体磨损条件下,材料的抗磨性能与韧性相关,硬度低的贝氏体不仅有好的冲击韧性,而且有与马氏体相当的抗磨性,在抗剥落磨损方面贝氏体是最佳的.马贝球铁磨球在水泥磨料中具有优异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的消失模铸造低碳球铁磨球的生产工艺过程,在工业条件下可获的准铸态贝氏体组织,并对磨球进行了试验测试.通过在水泥厂应用,结果表明:磨球的成本可比低铬合金铸铁磨球降低18%,但磨球的吨水泥磨耗降低了80%,破球率降低了一倍.  相似文献   

20.
在Gleeble-1500热模拟机上采用热膨胀法,测定了一种Mn-Si-V系贝氏体辙叉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利用DMI 5000M型光学显微镜、Hitachi H-800透射电镜和显微维氏硬度计对不同冷速下试验钢的显微组织和硬度进行分析,并就合金元素对贝氏体相变和显微组织的作用进行讨论。结果表明,试验贝氏体钢的相变点为:Ac_1=730℃、Ac_3=873℃、Ms=320℃。以0.05℃/s的冷速冷却时,试验贝氏体钢获得以上贝氏体为主的组织;在0.05~1.0℃/s的冷速范围内,试验贝氏体钢可以获得以无碳化物贝氏体为主的组织;当冷速大于1.0℃/s,试验贝氏体钢得到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织,并且随冷速增加马氏体含量增大;当冷速达到8.0℃/s,试验贝氏体钢获得以低碳马氏体为主的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