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蒋纹 《浙江建筑》2012,29(10):5-9
针对目前我国新农村建设发展的要求,通过对村庄产业发展模式的分析,以及对村庄产业规划的空间布局的剖析,根据不同类型村庄的特点,选择不同的产业定位。并结合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的村庄规划实践,探索如何以空间布局,积极推进村庄的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淄博市博山区村庄的空间规划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了当地的地形、地貌以及资源状况对乡镇、村庄的规模、密度以及空间布局形态的影响。针对不同的地貌类型和区位条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村庄迁移标准、规划布局的重点区域以及有关的迁移方案,对县域村庄空间的规划布局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围绕区域村庄聚落体系布局的中心村选点和村庄体系布局形态两方面问题进行研究。村庄选点采用构建村庄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方式衡量现状村庄的发展潜力水平,以定量分析方式遴选出中心村,并借助ARCGIS软件对各村庄发展潜力水平的空间分布进行可视化分析,为村庄布局做规划决策支持。总结村庄体系重构的空间形态模式,以山东省潍坊市峡山区为例,对其277个行政村规划布局进行实证分析,探索中心村选址和村庄体系空间布局的一般性方法,为区域村庄聚落体系布局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围绕减少农村能源消耗、碳排放和构建低碳生态空间的现实需求,从自然地理环境、产业发展环境和生活居住环境三方面,阐述了影响村庄空间布局的重要因素,提出了涵盖产业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的全方位规划策略,有利于推动农村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王德新 《江西建材》2023,(12):193-194
文中以芹坂村为例,在明确发展导向的前提下,落实上位规划传导,盘活闲置资源、集约节约用地,补齐基础短板、完善公服配套,合理划分产业空间、预留发展用地,从历史文化保护与活化利用等方面对村庄空间布局进行优化,激发村庄内在发展活力,为乡村振兴奠定了扎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村庄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域条件的差异,仅有一种类型的规划无法统揽全局,本文试从统筹村镇的空间布局、功能定位、产业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来探讨镇郊型村庄规划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珠三角农村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珠三角地区快速城市化的同时带动了农村产业的发展与升级,农村产业的发展也必然会导致珠三角传统村落布局和形态的演变,农村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为了更好地应对新常态下村庄发展的态势,有效指导新时期的村庄规划建设,补充现状村庄规划布局相关理论,本文以珠三角地区农村产业和空间布局为研究对象,梳理出农村产业发展的三阶段特征及其对应的村落空间布局特点,然后分别在珠三角不同区域选取不同类型的村落作为研究样本,综合运用城乡规划学、地理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通过空间与时间不同维度的分析,从用地状况、居民点布局、道路交通等方面总结珠三角农村产业发展与村落空间布局之间的关系及规律,并通过典型实例进行充分的论证,为其他地区村庄发展与规划布局方法提供基础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8.
针对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村庄用地问题,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和新的城乡综合治理方式,规划从宏观层面提出村庄空间布局规划的思路。结合村庄现状分布特征,聚焦村庄与城市的用地矛盾,提出村庄空间管制与村庄边界划定两个层面的规划内容,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参考通过要素叠加分析,以制定村庄空间管制分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村庄改造模式探讨,提出村庄改造分类,从而明确村庄生长边界;并结合政府层面的相关精神,提出村庄布局实施策略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9.
闻海梅 《河南建材》2013,(2):152-154
以青龙县县域村庄空间布局为例,分析了村庄空间分布特点和资源条件对村庄规模、村庄密度和村庄空间布局形态的影响,针对山地类型和区位条件,提出了村庄发展的方向和迁并的原则,探讨了山区村庄空间布局优化的方案和思路。  相似文献   

10.
村庄空间的深层结构原理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村庄存在着两个层次的空间布局 任何类型的物质存在都会在空间上有所反映,具有一定条理性和规律性的反映称为空间布局,城市有其自身的空间布局,村庄也是如此。与城市不同的是,村庄的空间布局应由两个并列层次构成:个体空间布局与群  相似文献   

11.
系统回顾了历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空间布局特征,从功能体系、空间结构、空间形态、区域协同4个方面分析了当前城市空间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成因,提出了"四个中心"谋保障、"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立结构、"一屏、三环、五河、九楔"塑形态、"一核两翼、四个跨界城市组团"促协同的城市空间布局优化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2.
冯雨峰  何洪杭 《城市规划》2004,28(11):53-59
以对杭州市区2000-2003年四年间共13000多个项目的数据处理与分析结果为基础,对杭州城市建设用地增量大小,增量的功能结构与空间分布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四年来杭州城市建设用地的增长已经大大超过了城市总体规划的安排,同时在功能结构及空间分布上也存在着许多不尽合理的地方。研究结果也表明,由于实际建设用地增长数量以及功能结构、空间布局与现有城市规划布局所依据的用地规模以及增长数量、功能结构、空间布局安排的巨大差距,已经使得现有城市总体规划很难发挥对城市建设的实际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武汉市主城区热岛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空间形态对城市微气候环境的影响一直受到学界及规划管理部门的关注。以武汉市主城区589个控规管理单元为样本,运用RSGIS的技术方法识别热岛空间格局,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揭示热岛空间分布的影响要素。研究发现:武汉主城区地表温度由中心向外围存在规律性起伏,呈现"双U"型结构;高温区团块集中、沿主干路分布,低温区在大尺度水体周边集中分布;热岛空间格局受"大江大湖"的生态格局以及大规模集中工业用地的显著影响,并与公共中心体系相关。为降低热岛效应,城市空间布局应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空间绩效是衡量城市用地布局合理与否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我国城镇化质量提升的转型发展背景,提出空间经济绩效导向下的城市用地布局优化研究思路,即在定量研究分析城市空间经济绩效的基础上,通过经济绩效和绩效空间的耦合分析,判读出城市绩效样本空间(高效空间生成元)和改进需求空间的分布情况,并以此作为构建新的城市空间经济绩效网络的依据,最后在地方制度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约束下提出城市用地布局的优化方案。研究将这一理念和方法运用于宁夏固原市的案例研究中,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好地实现研究定量化和空间可视化,并为城市用地的优化布局提供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15.
随着特大城市的发展和市场竞争机制的深化,市级中心与区级中心的职能、空间逐步分异,这是城市中心体系构筑的重要基础,也是特大城市发展的必然需求。尤其在消费服务网络化冲击下的现代社会,中心体系日益呈现出等级扁平化和业态多元化的趋势,区级中心的科学布局也成为城市规划实践中的一个重点问题。本文从区级中心的空间选址机制入手,剖析其片区内可达性、服务均衡性和空间叠合性特征,进而提出空间板块的模式,据此可建立基于空间板块模式的城市区级中心空间布局理想图式。在此基础上,以武汉为样本案例,通过实践探索理论方法的应用及完善。城市中心体系、交通结构的改变以及城区河湖走向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可使区级中心板块模式进一步拓展和变形,以适应不同的城市。  相似文献   

16.
吕小勇  赵天宇 《城市建筑》2014,(22):119-121
本文首先界定轴带式产业空间的概念,然后从全球、区域、依托城市、空港自身四个层面剖析空港-城市轴带式产业空间的形成机制,最后通过对国内外典型案例的分析,归纳提出组团放射型、连绵带型、星座型、组团串联型四种空港-城市轴带式产业空间布局模式.  相似文献   

17.
小城镇作为农村集市发展的主要载体,其空间布局必然会受到来自于集市发展的影响,但在当前的小城镇规划建设中,对集市功能及其相应的空间需求关注明显不足。论文试图从促进农村集市健康发展角度出发,对新时期农村集市的发展趋势及其空间需求等进行探讨,并从小城镇规划层面提出相应的空间布局策略。  相似文献   

18.
工厂总平面设计对环境要素的配置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立辉 《工业建筑》2003,33(4):25-27
通过对影响工厂布置的环境要素进行分析 ,论述了工厂总平面设计对环境要素的配置原则 ,提出了利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方案的配置效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9.
杭州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演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外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地理学研究体系。在经济转型和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区域性大城市面临着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契机。本文以杭州为例,通过对杭州中心城区生产性服务业空间演化的过程、特征及其与办公楼开发之间供需关系的调查研究,分析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空间演化的动力机制及其存在的问题,比较总结了国内外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杭州城市空间布局、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城市规划空间单元尺度,应用拓扑圈层分析法和用地扩展强度指数法,对1996、2004、2007三个年度的济南市主城区居住用地布局进行统计,分析1996—2004年和2004—2007年两个时段内居住用地空间扩展的轨迹和增长中心的变迁路径,发现济南市居住用地布局变迁与城市形态演进并不同步,指出济南要实现"带状组团"式空间结构必需加大集中综合开发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