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离心法制备硝酸异山梨酯缓释微丸,以微丸的体外释放度为考察指标,探讨包衣处方、工艺因素对缓释微丸的释药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丙烯酸树脂Eudragit RLPO为包衣材料,包衣增重为8%,增塑剂与抗粘剂分别占包衣聚合物量的15%,40%.在体外释放度实验中,微丸中药物累积释放百分率0.5h为20%,2h为55%,8h为84%.该方法制备的硝酸异山梨酯缓释微丸包衣均匀,操作简便,质量稳定可靠,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2.
以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为粘合剂,高速熔融搅拌法制备格列齐特缓释微丸,考察处方与工艺因素对体外释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处方、工艺为:制丸温度53℃,粘合剂用量25%,包衣量15%,乳糖含量40%。制备的微丸圆整度好,收率高,在1,2,4,6,8 h的累积释放度分别为25%,32%,52%,65%,82%,释药行为较好,符合药典规定。  相似文献   

3.
以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为粘合剂,高速熔融搅拌法制备格列齐特缓释微丸,考察处方与工艺因素对体外释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处方、工艺为:制丸温度53℃,粘合剂用量25%,包衣量15%,乳糖含量40%。制备的微丸圆整度好,收率高,在1,2,4,6,8 h的累积释放度分别为25%,32%,52%,65%,82%,释药行为较好,符合药典规定。  相似文献   

4.
采用扫描电镜、激光粒度仪、振实密度仪,研究了陈化时间、分散剂浓度、亚铁离子浓度对草酸亚铁产品形貌、振实密度和粒径的影响。优化的草酸亚铁制备工艺条件为:亚铁离子浓度为85 g/L,分散剂浓度为0. 65 mol/L,陈化时间为9 h。制备得到的草酸亚铁产品振实密度为1. 22 g/cm~3,粒度(D_(50))为3. 16μm;以制备的草酸亚铁为原料,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得到的正极材料充放电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设计可供制备雷贝拉唑钠口腔崩解片的细小粒径的肠溶微丸。方法:采用流化床底喷包衣工艺,合理控制工艺参数制备雷贝拉唑钠肠溶微丸。以微丸含药层包衣后的上药率,隔离层包衣后在60℃、RH75%条件下放置5天后的有关物质结果,肠溶层包衣后的耐酸力为指标,确定了制备微丸的包衣液处方。以市售雷贝拉唑钠肠溶片为参比制剂,对比了自制雷贝拉唑钠肠溶微丸,与市售肠溶片的溶出行为。结果:最优丸芯包衣处方为:羟丙甲纤维素(E3) 3g、雷贝拉唑钠10g,隔离层增重约15%,肠溶层增重约50%;上药率大于85%,耐酸力大于97%;以最优处方制备得到的三批雷贝拉唑钠肠溶微丸与市售雷贝拉唑钠肠溶片的溶出行为相似。结论:通过此处方工艺成功制备得到了小粒径雷贝拉唑钠肠溶微丸,重复性好,耐酸力高,质量稳定可靠,有望进一步放大到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6.
羧甲基壳聚糖亚铁配合物的表征及其对CO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羧甲基壳聚糖吸附亚铁离子得到亚铁配合物,红外光谱显示羧甲基壳聚糖与Fe2+发生了化学反应,同时利用扫描电镜和差热分析对配合物进行表征,发现反应前后两者的微观结构和热性质发生了显著变化.将亚铁配合物用于吸附CO,结果表明,在反应时间为6 h,温度为40℃左右,颗粒度为80目时吸附量最高,可达1.75 mg·g-1.对...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备复方阿昔莫司缓释微丸并对其体外释放特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流化床包衣技术制备阿托伐他汀钙速释微丸;挤出滚圆法制备阿昔莫司载药丸芯,以乙基纤维素N-100为缓释包衣材料,流化床包衣技术制备阿昔莫司缓释微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托伐他汀钙、阿昔莫司的释放度。结果:阿托伐他汀钙微丸溶出迅速,阿昔莫司缓释微丸具有较好的缓释效果。结论:制备的复方阿昔莫司缓释微丸具有较理想的释放效果。  相似文献   

8.
制备了奥美拉唑肠溶微丸胶囊。采用流化床包衣技术,在蔗糖丸芯上依次包以主药层、隔离层和肠溶层,制备成奥美拉唑肠溶微丸,并对其处方和工艺进行优化,将肠溶微丸装入普通胶囊制成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将奥美拉唑、羟丙甲纤维素E3、碳酸氢二钠、吐温-80和水混合制成主药层包衣溶液,以磷酸氢二钠、磷酸三钠作为隔离层的碱性调节剂,Eudragit(L30D-55)作为肠溶包衣材料,自制的3批奥美拉唑肠溶微丸胶囊在人工肠液中45min的释放度分别为97.7%、98.20%、97.00%。以肠溶微丸技术制备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工艺可行,重复性良好,质量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9.
以1-脱氧野尻霉素为原料,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钛酸酯作为控释包衣材料,以微晶纤维素为芯材制备空白丸芯,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作为黏合剂进行上药,采用流化床进行包衣制备了载药1-脱氧野尻霉素控释微丸。制备后的微丸装入胶囊中。SEM分析表明,制备的控释微丸呈近圆球状,表面光滑、均匀紧致,横切面丸芯、上药层与控释层清晰可见,厚度均匀一致,说明包衣工艺稳定。控释胶囊中1-脱氧野尻霉素含量均匀度好且杂质符合规定。在体外溶出试验中,分别在pH值1.2、4.5和6.8的溶出介质中,1-脱氧野尻霉素制备控释微丸与1-脱氧野尻霉素速释片溶出曲线有很大的差异,在1~12h呈现零级线性释放,控释效果良好。产品分别在高湿度92.5%、强光照(4500±500) lx和高温条件下存放30d,存放后产品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1-脱氧野尻霉素控释微丸采用挤出滚圆和流化床方法进行制备。首先使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微晶纤维素等辅料制备分散体、丸芯,再使用羟丙基甲基纳米纤维素邻苯二甲酸酯作为主要包衣材料进行包衣,并装入胶囊。采用SEM观察微丸的微观形态,以及测定其产率、脆碎度、密度、水分含量和粒径分布等物理性质,研究结果显示微丸性质符合中国药典标准规定。在体外释药试验中,溶出介质和放置方式对药物释放无显著影响,释放过程符合Baker-Lonsdale模型。对比研究1-脱氧野尻霉素原料药、分散体微丸和控释微丸在比格犬体内的控释特性,结果表明:与1-脱氧野尻霉素原料药相比,分散体微丸和控释微丸分别使1-脱氧野尻霉素的生物利用度提高了183.37%和243.87%。此外,1-脱氧野尻霉素控释微丸的体内-体外研究的相关性分析可知体外溶出和体内吸收之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硫酸羟胍缓释胶囊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含药微丸,以乙基纤维素为包衣材料,以乳糖为致孔剂,制备硫酸羟胍缓释胶囊,通过评价微丸的特征、收率和胶囊体外释放度,筛选最佳工艺。结果用挤出滚圆法制备的硫酸羟胍微丸圆整度好,收率高。结论本成型工艺简单,颗粒流动性好,利于制粒,制得的微丸质量好,收率高。  相似文献   

12.
《广东化工》2021,48(17)
本研究通过分析添加不同浓度的硫酸亚铁和氯化亚铁条件下异养小球藻生长、蛋白质和叶绿素合成揭示亚铁离子对小球藻异养生长及营养成分的影响。适量硫酸亚铁和氯化亚铁可显著促进小球藻的生长,60μmol/L硫酸亚铁和40μmol/L氯化亚铁对小球藻生长的促进作用最佳。适量硫酸亚铁和氯化亚铁可以显著促进异养小球藻细胞的蛋白质及叶绿素合成,硫酸亚铁的促进效果优于氯化亚铁,60μmol/L硫酸亚铁对蛋白质及叶绿素合成的促进效果最佳。综合考虑亚铁离子对异养小球藻生长、蛋白质及叶绿素合成的影响,确定60μmol/L硫酸亚铁为最适添加量。  相似文献   

13.
吴海宁 《广东化工》2011,38(6):59-60
以双氧水和亚铁离子为氧化剂与改性粉煤灰处理马铃薯淀粉废水,考察了不同浓度双氧水的加入量、绿化亚铁加入量、pH、反应时间及粉煤灰的加入量对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条件为15%双氧水投加量15 mL/L,0.2 mol/L绿化亚铁加入量30 mL/L,改性粉煤灰的用量50 g/L,pH 5.0,反应时间45 min时,COD去除率可达94%。  相似文献   

14.
采用先氧化后中和的方法制备具有高比表面积的羟基氧化铁,考察不同碱源以及亚铁离子浓度对羟基氧化铁的影响。通过XRD、红外光谱、N2吸附等手段对比分析使用碳酸氢铵和1.2~1.5 mol/L亚铁可合成出比表面积为305的羟基氧化铁。  相似文献   

15.
利用氯乙酸对壳聚糖进行改性制备羧甲基壳聚糖,并对其吸附亚铁离子的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温度为40℃、pH=4.0、业铁离子的起始浓度为15mg/mL、反应时间为10 h时吸附容量最大,可达250 mg/g.对产物的性能进行表征,发现亚铁离子与羧甲基壳聚糖发生了化学配位,配合物结晶度较壳聚糖明显下降,质地变的疏松多孔.  相似文献   

16.
温轮胶是胞外多糖,已被广泛用于建筑材料领域。但是因为其支链上含有大量的羧基基团,具有很大的电荷密度,会与减水剂(特别是聚羧酸减水剂)这类的阴离子型外加剂产生竞争吸附,影响此类外加剂的使用效果。研制开发出一种新型的改性温轮胶微丸,旨在改善温轮胶与聚羧酸减水剂之间的竞争吸附问题。对掺入该类型温轮胶微丸后水泥浆体流变性能和1 h静置泌水率的变化以及水泥砂浆流动度、抗折和抗压强度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改性温轮胶微丸能够有效地降低水泥浆体的触变性;且当改性温轮胶微丸掺入水泥浆体中时,水泥浆体1 h静置泌水率和原状温轮胶一样,能很好地解决浆体的离析泌水问题;同时改性温轮胶微丸能够有效地改善水泥砂浆的工作性能,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泥砂浆的强度。  相似文献   

17.
采用挤出滚圆及包衣制备缓释微丸,湿法制粒法制备辅料颗粒,将缓释微丸、辅料颗粒及外加物料混合压片制备了盐酸苯海拉明口腔崩解片。结果表明:盐酸苯海拉明与微晶纤维素以质量比1∶1混合后挤出滚圆,并采用乙基纤维素乙醇溶液包衣制备缓释微丸,然后再与其他辅料混合压片制备口腔崩解片,其溶出曲线与原研制剂不同介质中体外溶出相似。采用缓释微丸压片的方法制备口腔崩解片可以减缓药物溶出速度,达到与原研制剂不同介质中溶出曲线相似目的,该技术可为其他溶出类似口腔崩解片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采用膜集成处理工艺对硫酸法钛白粉酸性废水做了研究。结果表明:陶瓷膜可完全回收偏钛酸粒子,浓液中偏钛酸最高质量浓度达到130 g/L,清液中没有偏钛酸,渗透通量在500 L/(m2·h)以上。纳滤膜对亚铁离子的截留率达到了99.7%以上,清液中的亚铁离子含量为15 mg/L以下。处理后的水可作为洗涤偏钛酸的洗水回用。膜清洗后,陶瓷膜和纳滤膜都能完全恢复通量。  相似文献   

19.
以磷酸钠为电解液,采用微弧氧化技术制备钛基TiO2膜,以该膜为阳极,钛片为阴极与40 W紫外灯和稳压电源组成电助光催化体系,以大红染料模拟废水来评价TiO2膜光电催化能力。研究了酸度和亚铁离子质量浓度等因素对光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电催化提高了TiO2膜阳极的降解率;阴极槽内亚铁离子存在会形成电-芬顿体系,有助于提高光电催化降解率。当电解液中支持电解质硫酸钠浓度为0.5 mol/L、pH=3时阳极槽的降解率达到38%,阴极槽亚铁离子质量浓度为3.0mg/L时降解率达到68%。  相似文献   

20.
我国因为土地广阔,人口分布不均,居民营养意识薄弱,膳食结构单一,主要以面食、蔬菜为主要营养源,致使我国的缺铁性贫血患病率远高于国外发达国家。所以合成新型补铁剂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论述以固相熔融法合成氨基酸类铁配合物——甘氨酸亚铁。利用元素分析确定其化学式,并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分析,后构建甘氨酸亚铁对治疗缺铁性贫血小白鼠的效用研究模型,与无机补铁剂硫酸亚铁进行对照实验,通过实验证明了甘氨酸亚铁对治疗缺铁性贫血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