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柴油微乳化技术中乳化剂的选择及配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柴油微乳化研究中的应用理论,应用相似相溶原理和HLB值初选柴油乳化剂并对乳化剂进一步筛选和复配,同时确定助表面活性剂为正戊醇.利用HLB值的计算对复配得到的微乳化剂进行验证,表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Span80、AEO-3、TX-4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DO8/1021或D12/1421复配作乳化剂时HLB值在6-1 5.9范围内均可制得柴油微乳液;对不同复配乳化剂制得微乳化柴油稳定性验证表明:微乳化剂的组成以AEO-3、TX-4与DO8/1021三种乳化剂复配,复配比为0.6:1.4:8时掺水量达14%,且稳定性高.  相似文献   

2.
徐宁  佘锦锦  韩萍芳  吕效平 《化工进展》2006,25(11):1349-1353
采用超声波处理为分散手段,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主要乳化剂,正丁醇为助剂,制备微乳柴油。优化了超声波作用参数:最佳频率40 kHz,最佳声强0.266 W.cm-2,最佳超声作用时间20 min。研究了复配乳化剂对制备微乳柴油的影响,选择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Span80、Span60,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复配制备微乳柴油,其中Span80效果最佳,并且处理相同量的微乳柴油,助剂醇的用量降低为原来的1/6。微乳化柴油稳定性良好,至今已放置14个月不分层。  相似文献   

3.
采用Tween 80,Span 80,Tween 20,油酸和十二烷基磺酸钠复配作为乳化剂,利用高速分散器和超声波装置作为预乳化和深度乳化装置制备甲醇柴油乳液。研究了超声参数(声强和作用时间)、乳化剂及甲醇用量等对甲醇柴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得出适宜的操作条件为:复配乳化剂HLB值为5.1,复配乳化剂质量分数为3%,甲醇体积分数为15%,预乳化时间为5 min,转速为5×2 800 r/min,超声乳化时间为15 min,超声作用功率为352 W。  相似文献   

4.
马路遥  吕效平  韩萍芳 《现代化工》2012,32(5):71-74,76
用烷基苯磺酸钠、失水山梨醇油酸酯和MOA多元复配乳化剂制备了微乳化柴油。此柴油微乳液粒径在60 nm左右,乳液颗粒分布均匀,且实验重复性好。在温度为45℃,搅拌时间为60 min,乳化剂质量分数为4%,水质量分数为15%条件下,对制得的微乳化柴油的十六烷值、闪点、黏度等理化性能指标进行了测定,均满足0#普通柴油国标标准。通过柴油发电机组台架试验,微乳化柴油最高节油率约为7.5%,比纯柴油烟度降低83.1%,NOx排放量比纯柴油降低86.5%。研究了该微乳化柴油的热稳定性,通过微乳化柴油高温稳定时间(80℃)与常温稳定时间之间的近似关系推得其常温稳定时间。此种方法相对于传统测定常温稳定时间的方法而言,可节省大量检测时间。经实验证明,高温稳定时间在30 min以上的柴油微乳液,可以储存1年以上。  相似文献   

5.
以丙烯酸钠水溶液为水相,煤油为油相,Span80甲基丙烯酸酯(Span80 MA)聚合型乳化剂、Span80和Twen80为复配乳化剂,制备反相乳液。计算聚合型乳化剂(Span80MA)的HLB值,考察了乳化剂浓度、水相体积分数φ及单体浓度对乳液类型及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HLB(Span80MA)=4.0;形成稳定的反相乳液理想条件为:Span80MA∶Span80∶Twen80=0.7∶0.5∶0.2;乳化剂浓度为7%;φ=50%;单体浓度为2.0~3.0 mol/L。  相似文献   

6.
以磁力搅拌器为分散手段,油酸、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或十四烷基三甲基溴化铵(TTAB)为主表面活性剂,在NH3.H2O存在的情况下,使用各种醇作助剂制备微乳化柴油,并对其增溶水量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复配体系TTAB/油酸/NH3.H2O比DTAB/油酸/NH3.H2O的增溶效果好,且在TTAB、油酸、NH3.H2O的摩尔比为1∶20∶17,复配乳化剂用量为3 g,正丁醇用量为3 mL,以0.15 mol/L的NaBr水溶液代替水相制备的微乳化柴油增溶水量最大、成本最低。所制备的微乳化柴油粒径在50~60 nm之间,稳定时间在190 d以上,黏度、密度、腐蚀性均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7.
具有良好稳定性的石蜡乳液的制备及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侯长军  刘勇  霍丹群  杨眉  法焕宝  傅深娜 《应用化工》2010,39(2):175-178,181
选用Span80、Tween80为石蜡复配乳化剂,采用O-D乳化法与PIT法相结合研究了乳化剂HLB值、乳化剂用量、乳化水加入方式及用量、乳化时间、乳化温度、搅拌方式及搅拌速度对石蜡乳液制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乳化工艺条件为:复合乳化剂的HLB为10.5,复合乳化剂的用量(M乳化剂/M石蜡)为30%,乳化水用量(M水/M石蜡)为2.5,乳化时间30 min,乳化温度75℃,搅拌速度1 000 r/min。在该条件下可制得具有良好稳定性和分散性的石蜡乳液,粒径单分散性也较好。  相似文献   

8.
10%辛硫磷水乳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Span20和Tween20以不同比例复配对10%辛硫磷进行乳化,发现复配乳化剂的最佳HLB值为11.5。再根据此HLB值选择出由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组成的乳化剂对,确定了最佳乳化剂对。乳化剂的用量为2%,加入0.5%的助乳化剂十六醇和0.1%的增稠剂可明显提高水乳剂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筛选了Tween和Span的系列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筛选过程中借助乳化剂合适的HLB值和水包油型(O/W)乳化石蜡所需的HLB值来进行。通过更变Tween和Span复配的的系列乳化剂,最终选取Tween 80和Span 80并且得到了一种稳定性较好的乳化蜡。对其进行红外研究,研究了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峰位,并将此乳化蜡涂饰于木材上,测试了渗透率。  相似文献   

10.
采用微观和宏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评价稻壳热解油和柴油乳化效果,宏观上以热解油乳化比例为评价依据,微观上以乳化液中热解油液滴的平均粒径和数密度为评价依据,重点研究了乳化剂种类、亲水亲油平衡指数(hydrophilic-lipophilic balance,HLB)、乳化液静置时间、乳化温度、热解油质量分数、乳化剂用量等因素对热解油和柴油乳化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微观和宏观分析法对乳化效果变化规律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评价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与司班80-吐温80复配乳化剂相比,Atlox 4194-DP 2206复配乳化剂对热解油和柴油混合液的乳化效果更好,且乳化剂的最佳HLB值为4.82。热解油液滴平均粒径和液滴数密度在静置第1天内变化较为明显,在静置时间超过3天后基本保持不变。静置时间超过1天后,乳化温度对乳化液的稳定性和乳化效果没有影响。随热解油质量分数或乳化剂用量的增加,热解油乳化效果先增加后降低,热解油的质量分数范围应在10%~20%间,且质量分数为10%时,热解油乳化效果最好,热解油乳化比例可保持在90%以上;乳化剂与热解油比例的范围应在0.25~0.5,且比例为0.5左右时,乳化效果最佳,热解油乳化比例可稳定在85%以上。  相似文献   

11.
利用超声波作为强化手段,Span80和烷基酚聚醚A复配制备乳化柴油,考察了复配HLB值对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在75GF型柴油发电机上测定了含水量、环烷酸钴对乳化柴油的节油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超声频率为20 k Hz,声压为150 V,作用时间为10 min时,乳化柴油稳定性最好;同时,当m(Span80)︰m(A)︰m(环烷酸钴)=9︰5︰6,最高节油率为8.24%。  相似文献   

12.
新型乳化剂制备及其微乳柴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生物柴油或其原料油与二乙醇胺反应合成了能与油相溶,且具有较好的生物降解能力的环保型烷醇酰胺非离子乳化剂,并用该乳化剂对0#柴油和生物柴油的微乳化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生物柴油与二乙醇胺合成的乳化剂效果最佳,具有较好的微乳化性能,乳化油在微量添加剂的作用下可与市场上的0#柴油大量混溶。并研究了水和甲醇在乳化过程中的相互影响因素。乳化柴油配比为:柴油64%左右,乳化剂12%左右,添加剂3%左右,极性成分21%左右。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乳化柴油的制备及其乳化剂的研究,并将柴油微乳液的成本与0#纯柴油做了比较.本实验令油酸为主剂,浓氨水为助剂,正丁醇为助溶剂.结果表明:微乳化柴油的最大掺水量、透明度以及稳定性都与油酸与浓氨水体积比、正丁醇用量、乳化温度、乳化方式及乳化时间等均有关系.  相似文献   

14.
以高速分散器为乳化设备,0#柴油和无水乙醇为主要原料制备了乙醇乳化柴油乳液。考察了乳化剂的类型、HLB值和用量等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油酸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复配为乳化剂、HLB值为8、乙醇含量小于15%,调整内、外相密度近似相等可提高乳液稳定性,提出密度可以作为配制乙醇乳化柴油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期刊文献     
油酸基表面活性剂对氧化煤泥浮选的促进作用研究吴广玲,宋书宇,樊民强,马克玉摘要:以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Span 80)、聚乙二醇双油酸酯(PEG400DO)和油酸二乙醇酰胺(ODEA)3种含油酸基表面活性剂分别与煤油进行混溶复配作为捕收剂,对人工氧化煤泥进行浮选试验,测定了复合药剂作用后煤泥的润湿性。浮选试验结果表明:Span 80和ODEA分别与煤油混溶复配对氧化煤浮  相似文献   

16.
以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丙烯酰胺(AM)和顺丁烯二酸(MA)为乳化单体,正丁醇为助乳化剂,聚氧乙烯辛基苯酚醚-10(Triton X-10)、失水山梨醇油酸酯(Span 80)和聚氧乙烯山梨醇酐硬脂酸酯(Tween 60)为乳化剂,液体石蜡、异辛烷和环己烷为有机溶剂,进行体系增溶实验。采用电导法和染料法研究了单体总质量浓度、AM摩尔分数、阴阳离子单体配比、乳化剂质量分数、助乳化剂与复合乳化剂质量比等对微乳液体系最小乳化剂用量(Smin)和最大增溶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异辛烷与Span80/Tween60复合乳化剂组成的乳化体系增溶性较好;当单体总质量浓度为40%、n(AM)∶n(MA)∶n(DMDAAC)=6∶2∶2、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为11.30、w(复合乳化剂)=33%和m(助乳化剂)∶m(复合乳化剂)=1∶7时,所形成的反相微乳液增溶水量大、乳化剂用量少且稳定性强。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异辛烷/Span80-Tween60/正丁醇、植物油/Span80-Tween60/正丁醇以及植物油/Span85-Tween60/正丁醇3种不同配比体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异辛烷/Span80-Tween60/正丁醇微乳体系较适合作微反应器,当体系HLB值为14、乳化剂含量(表面活性剂与油相质量比)为1:2,Co/S(助表面活性剂与复合表面活性剂质量比)为1:2时,可得到理想的微乳液体系. 利用该体系可制得粒径可控制在80 nm左右的纳米铁粒子.  相似文献   

18.
以复配的Span80和Tween80为乳化剂,制备红麻籽油乳状液,探讨了不同HLB值、乳化剂用量、乳化时间、乳化温度、乳化强度条件下,乳状液中富水相中电导率的变化规律,从中找到了制备条件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规律,以期为红麻籽油的使用拓宽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以新疆丰富的菜籽油为主要原料,加入表面活性剂制备绿色环保水溶性混凝土脱模剂。利用单因素实验研究不同的乳化剂复配方案,筛选出效果稳定的复配方案;在此基础上,对在乳化剂用量、温度、搅拌速度和时间参数下进行正交实验。确定了制备乳化剂的最佳方案:Span60∶OP∶Tween80∶SDBS=5∶2∶2∶1,乳化剂用量为3%,在50℃,1200 r/min的条件下乳化60 min。乳化剂加入菜籽油制备混凝土脱模剂:失水山梨醇油酸酯(span60)/1.5 g,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聚氧乙烯醚(Twen80)0.6 g,OP乳化剂/0.6 g,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0.3 g,水/10 m L,菜籽油/15 g,膨润土/0.5 g,三乙醇胺(TEA)/0.5 g,在50℃水浴,1200 r/min的条件下加热搅拌。混凝土粘附量为4.9 g/m2,脱模效果和纯油相当,且使用时可稀释20~30倍,经济性良好,因此可用于工业大批量制备混凝土。利用该方法制备的脱模剂具有操作安全,无油污,环境污染小,防腐防锈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以Span80-Tween80为复合乳化剂,以液体石蜡为分散介质,制备了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丙烯酰胺共聚物反相乳液。研究了影响乳液稳定性及产物分子量的因素。结果表明,复配乳化剂比单一乳化剂使用效果好,在复配乳化剂的质量配比为Span80∶Tween80=2.7∶1、油水体积比为1.2∶1的情况下,反相乳液产品的稳定性较高;共聚物的分子量与聚合反应条件密切相关,当单体质量分数(占总质量)25%、反应温度35℃、搅拌速率300~400r/min、乳化剂质量分数为6%的工艺条件下,产品的特性黏数可达到800mL/g;并通过透射电镜对聚合物胶乳粒子的形貌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